工业化:奏响发展最强音
“工业经济服务月”强势推动创新发展,
“重点聚焦工业,一切为了工业,服务围绕工业”氛围燃起创业激情,2005年,我市工业经济在“工业立市”的大旗指引下,再次实现了新的跨越,奏响了发展的最强音。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我市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全力破解要素制约,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预计,全年可望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增长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60亿元,增长22.7%;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增长21.7%;实现利税50亿元,增长15.5%;利润34亿元,增长15.6%。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68.5亿元,增长20.6%。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预期目标任务。
分析2005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亮点,副市长陈坚指出,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培育,是历年来前所未有的。陈坚副市长说,中小企业发展是上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上虞经济成长的源头,中小企业的充分发展和大量繁殖,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生机和活力的最有力体现和最牢固的基础。去年,我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把壮大骨干,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工业发展的着力点,高度关注,大力扶持。在扶持和培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介绍,针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制约现实,我市强势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搭建平台。以立足于工业区块、块状特色产业集聚地和现有产业基础及重点发展行业为方向,在全市14个乡镇
(街道)和开发区,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制订了《上虞市标准厂房建设竞赛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竞赛活动。规划建设面积200万立方米,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施工中,至11月底止,全市在建标准厂房面积303045平米,已建成190970平米,争取全年竣工60万平米。目前已有不少企业达成了入驻意向。
在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的同时,我市又在政策导向上更好地体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激励,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他们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先后出台《金融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实施科银联手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标准厂房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激励机制,支持标准厂房建设和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厂房集聚发展;出台《上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财政扶持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文件,成立全市第一家由民间出资、财政参股的民营担保机构上虞申发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已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7000余万元。
针对全市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开展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活动,组织金融机构深入调查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先后组织召开金融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座谈会、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洽谈会,截止目前,全市共为工业企业放贷103亿元,有力地缓解了部分企业贷款难问题。
项目是发展的基础,项目建设是工业发展的根本途径,2005年,我市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技改投入,促进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产业转型。据了解,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进笼子中,去年我市共有卧龙机电、华孚色纺、龙盛薄板、京新药业、皇马化工和东舜小家电等17只项目分别列入第一、二批省重点用地项目,争取到土地指标近4000亩,其中联丰冷却塔、新和成精细化工2只项目争取到新增土地指标400余亩,总数列全省前茅。新增高新技术项目2只。
随着“技改投入竞赛”活动在工业企业中的广泛开展,目前,全市50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工48只,已投产或部分投产23只,预计到年底还将新增14只,至11月30日完成投资23.8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89.5%;27只绍兴市级重点项目已有22只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额21.7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的76.1%。
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005年以来,我市继续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名品,大力引导企业管理和体制创新,通过创新来推进全市工业发展。在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中,
“女儿红”顺利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零的突破。又有10只产品认定为浙江名牌,34只认定为绍兴名牌,浙江省级著名商标9只,绍兴市级著名商标12只,新创产品数量同比增长44%,申报数和创建成功数为历年之最。
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上,我市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年共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其中阳光集团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龙盛、大普集团列入绍兴市技术中心示范企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5家。
城市化:亮点频现上虞城
细数2005年的变化,最直观的莫过于城市建设的快步推进了。一幢幢建筑的拔地而起,一片片绿地的如绣似锦,一条条大道的通达延伸,一处处景观的建设落成,构成了城市化关键之年的一幅幅画图、一个个音符,汇成了我市城市化决胜之年的辉煌乐章。
一年来,我市努力克服宏观调控带来的要素制约,围绕城市化战略目标和城北新区建设重点,力度不减,劲头不松,确保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的如期推进,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北新区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呈现出以下六大亮点:
亮点之一:交通建设快步先行。基本完成104国道上虞段路面工程,实行年底竣工通车;基本完成三环路全线路面建设,实现三环大桥合拢,春晖互通工程完成过半;四环路曹娥江以东段和余梁公路全线路基基本完成;杭甬运河上虞段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务院土地审批,完成3.5公里航道建设,并动工建设沿线3座船闸和14座桥梁工程;投入乡村康庄工程建设资金9600万元,改造乡村公路242公里。
亮点之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江东北路延伸、江扬路拓宽改造、人民东路延伸等8条城北、城东区间道路,基本完成城北新区市民大道至三环的区间道路配套;实施了路东、白马湖两大污水治理工程和城北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完成第三水厂建设并投入运转,城市日供水能力从16万吨提高到30万吨。
亮点之三:社会项目全面推进。行政中心完成整体搬迁;城防三期景观一期工程盛大开园;海关、商检大楼建成投用,公安、法院大楼完成主体结顶;市民中心组团一期青少年宫、图书馆、文艺中心等三个单体基本完成装饰及设备安装,二期档案馆、市民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三个单体可在年底前完成土建施工,三期会展中心、地下停车场及景观、道路工程已完成方案设计等前期准备;城北人民医院、国际时代广场、上百购物中心、国大二期、亚厦风和苑等项目均进场施工。
亮点之四:拆迁安置高效有序。共完成丰一村、民丰村整村拆迁和上百购物中心、国大二期等7个地块的房屋拆迁,共拆除房屋25.9万平方米,另有3.4万平方米房屋已签约。城中村改造中丰一村安置房建设工程已进场施工,民丰安置房建设工程完成招投标,并进场施工。启动了星五、头甲两村的整村改造工程。完成安置房交付24.6万平方米,2005年新竣工面积
19万平方米,在建面积19.1万平方米。
亮点之五:创园工作一举成功。组织开展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建成了国大景观绿地、人民东路绿化、国税门前块状绿化等6只绿化工程,完成了外环南路、江扬路、峰山路、市民大道西段、保驾山路等7条道路绿化隔离带,实施垂直绿化、墙体美化、空地绿化等一大批与“创园”工作有关的系列绿化工程,全年累计完成园林绿化投入3068万元,新增绿地8.8万平方米,并以高分顺利通过了省园林城市考核验收组的考核验收。
亮点之六: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加大了对城管、环卫、园林及交通安全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了管理范围,提高了管理的覆盖面。特别是随着行政中心的搬迁,城市管理工作已经从老城区辐射到整个城北新区。
城乡统筹:步调一致共发展
去年以来,我市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在新农村建设、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农民培训和转移、“放心店”建设等工作上创出亮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去年以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了工作力度、投入力度和管理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据统计,去年全市150个创建村共投入建设资金17556万元,到目前为止,新宅、屯南、新江、燎原村已先后命名为省、绍兴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担山村命名为绍兴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戴家、称海村命名为绍兴市环境整治示范村。去年6月,省村庄整治建设考核验收组对我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实地考核验收,考核得分名列绍兴市第一,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优胜单位。
全市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实行联片整治,整体推进。各村按照城市化社区建设理念和“农村变城镇、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居民”的要求,统筹村庄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功能。各地在着力加快村内道路、村庄环境、住房外观等人居环境建设的同时,适应农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开始启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加快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农村“放心店”建设全面进行,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市级各部门尤其是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把新农村建设与“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文化特色村”创建、“民主法制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工作的合力。为巩固已取得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成果,各乡镇(街道)结合各自实际,纷纷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现代化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把长效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我市抓住村级换届选举契机,着力深化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前期精心准备、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通过精心的谋划设计、周密安排部署、规范程序细节、加强领导督导,较好地保证了换届选举依法按章进行。全市21个乡镇(街道)、746个行政村,共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1482名,基本实现了优化班子结构、提高干部素质、推进党内民主、确保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
与此同时,我市专门组建村干部培训讲师团,对全市村主要干部,进行农村政策法规、实务等知识培训,讲授村干部领导艺术。在乡镇(街道)机关党员中部署机关组织指导月活动,帮助各村制订和落实了村级班子任期和年度工作目标承诺,排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我市还精心组织实施
“结对联村奔小康”活动,全市有40个后进村分别与40个市直单位结对,136个经济薄弱村分别与52个强村、108个企业和13个乡镇站所结对,帮助办理各类实事233件。
去年我市农民培训和转移工作继续围绕“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培训和转移工作。截止12月15日,全市共培训农民20579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0334人,引导性培训4543人,农业技术和实用知识培训4997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705人。此外,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41521人,转移农民12633人。农民培训和转移人数完成省下达考核任务的200.9%,完成绍兴市考核任务的121%和126.3%。培训工种涉及建筑、机械、化工家政、计算机、电工、焊工、法律法规等20余个。
和谐社会:惠风和畅娥江畔
安全感是体现一个社会公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005年以来,我市在打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市民拥有社会安全感上不遗余力,亮点频闪,曹娥江畔惠风和畅。
我市社会保障体系步入良性发展态势,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养老保险为重头,我市在巩固原参保对象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社会各类保险的覆盖面。截止去年11月份,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49万人。五月份,我市出台了全面推进各类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具体政策措施,实施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脱钩,单独推行,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7.32万人。此外,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2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0.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0.69万人,失土农民参保人数5.76万人。全市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6.37万人次。
针对2004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失土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热情空前高涨的情况,我市一方面加强对各涉及行政村干部和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竭力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据统计,2005年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数超过5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让市民少了后顾之忧,遇事不再犯愁。而社会治安环境的稳定、良好,则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从容。近年来,市公安局打防结合,致力于构建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各类重案要案发生率明显下降。2005年1至11月,全市共发生凶杀案8起,比去年同期下降58%,至今已件件告破。
飞车抢夺、机动车盗抢、小区入室盗窃等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该类案件在我市呈现不断上扬的势头,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群众对此反响十分强烈。市公安局化压力为动力,从整治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打开路,以防为主,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打掉了一批盗抢犯罪团伙,抓获了一批盗抢犯罪分子,有力地遏制了刑事案件的多发势头。从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全市各类刑事案件大幅减少、破获各类刑事案件增加10%以上,杀人、强奸等“五类”案件,同比下降,尤其是杀人案件下降幅度超过65%,抓获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15%左右。上虞在全省打防控质量排名一直名列前茅,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去年12月28日,全市“百企连百姓”慈善捐赠活动给隆冬的上虞吹来又一股暖流,4.3亿元的冠名捐赠,见证了我市党委、政府,我市企业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刻关爱。而去年以来,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爱心随处可见。无论是由政府出台的全市贫困优秀大学生的资助实施意见,还是单位部门进行的结对子、结贫思廉活动,都从各个层面通过帮助、扶助的形式,给以精神上的安慰、物质上的资助,他们用爱心缩短因为物质造成的差距和界线,让全社会的公民更平等感受生活,感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幸福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