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江 边 短 论  


让更多公共文化设施向民工开放

晓野



本报1月10日刊发的图片新闻“民工子弟喜领爱心阅览证”,说的是上虞中学向毗邻的爱心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发放阅览证,开放他们10万册的馆藏图书。而在本月16日的《浙江日报》上,笔者又看到了童装名镇织里镇,向10万民工全面开放镇、村级文化设施的消息,不禁为消息中同样丰富的内涵所感动。

让作为外来人口的民工子女共同分享学校多年积累的珍贵图书,让为织里工作的民工分享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这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不是功利的盘算,也不仅仅是一种爱心奉献的资助行为,更折射出一种与外来人口的平等对话、亲情对接,更是一种对和谐社会的深层次理解和实践。

一个城市凭什么吸引更多的劳动者?靠的是城市发展的实力,也靠的是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外来人口还属于城市弱势群体的今天,如何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把自己当作这个城市的主人为之奋斗?开放图书馆、文化设施将是一种主动的姿态,也更有益于这个地区的稳定与和谐,特别是外来劳动力密集的乡镇和村。

当然,这些开放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应该是全方位的,开放本身也是一种主动的占领和影响。一个城市要做的就是在敞开自己的胸怀、包容和接纳的同时,促进交融。就是在影响一个城市的文化并被影响的时候,城市才拥有了源源不竭的另一种发展动力。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