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三年时间打造全国康复示范区

孙大牛


2004年,我市被中国残联列入“全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典型区”建设县(市),至今,一晃已近三年,“典型区”建设上升为“示范区”创建,我市的社区康复事业步入了全新的阶段。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工作时间三年,明后两年主要做好巩固发展工作。有关创建工作的质量指标在今年11月底前必须完成,迎接12月份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专家组的验收。

康复工作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残损功能,提高残疾人生存质量,增强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近三年来,我市抓基础、抓基本、抓基层,加强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康复档案;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康复管理网络;加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康复服务水平。构筑康复救助长效体系,协调残疾人看病难的问题,解决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高标准建设乡镇(街道)康复指导站,高质量打造社区康复工程,高强度推广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为全市残疾人在全省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作出了贡献。

把握康复需求:两转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十五”康复的良好基础上,全面实现“两大转移”。

首先,工作精力从抓重点康复项目建设为主转向抓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为主,着力开展街道社区康复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全市三个街道25个社区全部建起残疾人康复服务站,85%的社区建有康复训练室,百官街道恒利社区、西横河社区、胜利社区、金鱼湾社区被评为绍兴市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

其次,服务重点以抓街道社区残疾人为主转移到抓农村残疾人康复为主。我市主动把社区康复的主战场放在农村,从解决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的康复需求入手,全面拓展康复服务领域,全力打造“爱心上虞”康复工程,全身心投入农村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

为了全面实现康复工作的“两大转移”,市残联、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具体做到“三个抓”:一抓调查摸底,真实了解残疾人康复需求现状。全市200多名社区康复医生会同村干部走村入户,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实情,建好档案;二抓重点对象,开展定向挂钩服务。今年,从全市近8000名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中,筛选出康复愿望迫切、康复潜力较大的3500名残疾人为重点康复对象,由乡镇(街道)、村(居委)两级康复技术人员定向挂钩,帮助他们设计康复方案,制定家庭训练计划,每月上门1至2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服务和功能训练指导;三抓用品发放,对社区、农村残疾人在辅助用品方面的需求,残联系统想方设法给予满足。近年来,市残联向残疾人赠送轮椅、盲杖、老年残疾人拐杖和腋杖。同时继续抓好“助听、助明、助行”等重点康复工程实施,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手术,为贫困残疾人安装假肢,为聋儿、贫困听力残疾人选配助听器。

组建服务队伍:两变

抓好班子和队伍建设,是康复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我市专门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残联理事长、市卫生局长任副组长,民政、卫生、财政、公安、教体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近年来,我市残联与卫生局携手共进,促成了“两变”效应。

“独脚戏”变“大合唱”。过去,康复工作是残联系统的“独脚戏”,现在,医疗卫生力量主动介入,成为康复技术服务的生力军,形成残联、卫生为主角,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康复工作“大合唱”。经过认真挑选,全市185名人员组成一支康复指导医生队伍。这些康复指导医生懂技术、有爱心、责任心强,同时市有关部门也相应落实了康复指导医生的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和补贴报酬。今年,我市又将全市310名乡村执业医师全部纳入基层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技术人员,聘为农村社区康复员,就近就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开展家庭功能训练指导。

医疗人员变康复医生。残疾人康复牵涉到许多特殊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康复业务技术和康复服务水平,尽快完成“医疗人员”向“康复医生”的角色转换,成了当务之急。市残联、市卫生局数次组织卫生院院长、康复指导医生参加康复业务培训,选派32名康复技术骨干参加省级培训。今年,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俞爱茹、周访华两名专家多次来虞,分别举行培训讲座,对各乡镇(街道)的乡镇康复指导医生、村(社区)康复员进行康复业务技能辅导。至今,全市乡镇(街道)、村两级康复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大有长进,服务水平有了新提高。

构建长效机制:两法

残疾人康复事业是一项公共福利工程,涉及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快乐,牵系着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如何让这件好事办得更好、办得长久,我市有关部门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逐步形成了以救助政策为保障、多元投入为依托的康复工作长效机制。

出台康复救助办法。我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教育康复、听力康复、社会康复、重点康复、用品用具赠送配发等作了具体规定。《办法》把过去临时零星的康复补助,上升到规范具体的康复救助,基本保证了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服务。

建立多元投入体系。目前,以市财政为基础、乡镇(街道)为依托、社会各界为助推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多元投入体系已基本形成。市财政在年初安排残联经费预算时,对康复经费优先考虑,重点倾斜,除了康复设施建设之外,每年康复经费投入在120万元以上;乡镇(街道)积极支持残疾人康复事业,崧厦镇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康复经费,用于重点康复项目实施、康复指导医生补助、社区康复员报酬;百官街道专门为残疾人出台十条优惠政策,重点向残疾人康复事业进行倾斜;曹娥街道对白内障手术、假肢安装、“三残”儿童抢救性康复出台补助标准;小越镇一次性拨付5万元,资助卫生院建设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一些企业也成为康复事业的助推者,亚厦房产认捐500万元,建立助残基金,其利息收益用于残疾人康复救助和生活扶贫;崧厦宏达和东关高老庄也相继建立康复助残基金,为残疾人康复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