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我市名茶生产的现状与思考



“虞山舜水出佳茗,万千茶农尽开颜”。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我市名茶生产得到了长足和快速的发展。据了解,全市4.8万亩茶园中已有1.7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去年,全市名茶总产量达到283吨,其产值占全市茶叶总产的70%,名茶生产实际上已主导我市的茶叶产业,成为我市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纵观我市名茶生产,已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态势。目前,全市已定形了三大名茶类产区。一是针形茶类,以早春一嫩芽尖为原料经机械加工而成的“觉农舜毫”、“龙浦仙毫”等针形茶,集中在章镇龙浦一带的针形茶产区,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二是卷曲圆形茶类,以早春一芽2叶为原料,经机械与手工加工而成的辉白茶,以及“龙浦仙毫”牌翠茗茶,“觉农高山绿”茶等,集中在岭南、下管等圆形茶产区。三是扁形茶类,以一芽1叶初展、一芽2叶为原料,通过机械或手工炒制而成的越州龙井茶,集产于丁宅、陈溪、丰惠等名茶产区,年生产量在180吨左右,产值2800万元。

无论是从名茶的品牌建设,采制质量、销售形势还是生产效率来看,我市名茶生产已步入了一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并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亮点。如章镇镇太山村近年来共发展良种茶470亩,该村村民年增加名茶收入150万元;章镇镇桥头村共发展良种茶园320亩,茶农每亩名茶鲜叶收入平均达4000元,高的甚至超过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在看到我市名茶产销形势喜人的同时,有关专家指出,我市茶业生产中尚存在着诸多不足和薄弱方面,就名茶生产来看,眼下三大不利因素影响着我市名茶的发展,首先是受早春冰雪、霜冻的影响,我市名茶生产损失很大,尤其是2004年和2005年,受倒春寒影响全市茶农损失惨重。随着我市早发良种茶园面积的扩大和名茶产量的逐年增加,霜冻等自然灾害对我市名茶生产的威胁也将逐年增加。其间,出现的名茶采摘偏早、芽尖偏小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将大大影响我市名茶质量。其次,在名茶生产期间劳动力紧缺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摘质量,同时也导致名茶采摘成本上涨,影响名茶生产效益,制约茶农增收。此外,部分名茶加工厂存在规模偏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也影响了我市名茶产业健康发展,个别茶叶经营企业和商贩甚至将市外味淡、无香的低价茶充当上虞名茶高价出售,扰乱了我市名茶市场,损害了我市山区茶农利益。

要有效解决影响我市名茶产业发展的种种不利因素,必须牢固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以质量为重点的宗旨,切实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着力开发新产品,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体系,促进我市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四篇文章。要加快对名茶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应用,不断提升名茶产、质量,应以推进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为契机,结合经济落叶林套种良种茶覆绿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荒山、旱地等,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生态无公害良种茶园,促使我市良种覆盖率从现有的33%上升到60%以上,为我市名茶提供优质原料;加强春雪、霜冻对早发茶芽的损害、防控措施的研究与探索,增加生产茶园设施投入,重施有机基肥,提高名茶自然品质,确保我市名茶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注重和加强我市茶叶品牌建设,逐步淘汰名茶“小作坊”加工,倡导实行清洁化加工、标准化生产,争创名牌名品,打响茶叶品牌,并努力营造公平、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引导我市茶叶企业、有关部门加大对茶叶市场的整治与管理,以确保市场秩序;充分享用和利用当代茶圣吴觉农这块品牌以及上虞强大的建筑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促销上虞名茶,引导企业在外设立名茶专卖店,逐步建立营销网络,发挥茶叶营销人员的作用。

所谓“好酒更需勤吆喝”,加快我市名茶产业步伐,做强做精我市名茶产业,利用茶文化、茶推介会、茶博览会、茶业论坛等活动,不失时机宣传推介上虞名茶,扩大上虞名茶的知名度。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