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莫让“英台”听起来很美



被西方称之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祝”,一直是多个遗存地纷争的对象。无疑,上虞一旦成为“正宗”的英台起源地,其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经济和文化竞争力,定会为城市底蕴抹上重重一笔,更会带来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2月16日,“中国英台之乡”终于花落上虞,上虞人笑了。

“中国英台之乡”的命名尽管已经告一个段落,作为继承者,我们得到了权利,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是否想到,作为传承者,我们需要履行义务。“中国英台之乡”申报成功,喜看蝴蝶翩翩飞,但英台文化毕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如何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双赢,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放在了我们的面前。让笔者欣喜的是,在丰惠蔡岙村,无论是耄耋老翁还是垂髫幼童,几乎每个人都对梁祝故事耳熟能详,从唱戏到讲故事,几乎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梁祝故事在这个村庄里流传千年的点点滴滴。

梁祝在民间的广泛流传,给我们提供一个启示:要把梁祝文化完整地保存下来,就要维持它的原生态,这样一代传一代,久而久之,就会衍化为当地的民俗文化。然而不难发现,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尽管梁祝景观不断地得到开发,而梁祝传说却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梁祝传说的传承者、说唱者。然而令人更为恐惧的是梁祝所蕴含的绵延千年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在迅速失落,而失落了精神内核的梁祝,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所以如何把梁祝文化的“魂”找回来,对我们来说似乎更为迫切。

上虞这座城市已经把英台作为一种口头文化传承了下来,如今在命名为“中国英台之乡”后,需要有更清晰的思路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目前英台文化的传承似乎也走到了神难求、形可备的阶段,接下去何去何从,就需要从政府到市民均有强烈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投入到对英台文化的挖掘、传承、推播、弘扬的工作中去,不断丰富梁祝文化的表现形式,使其成为上虞文化产业中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知名品牌,真正使英台文化神形兼备。

“中国英台之乡”名至实归,然而上虞要打好“英台”牌,使“英台”不仅仅听起来很美,还有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