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白马湖畔

江边短论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白 马 湖 畔


农业税走进历史 好政策带来实惠



从今年起,我国农民告别“皇粮国税”,实现农业税“零负担”,延续数千年的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在此之前,我市已于2004年开始免征农业税。据统计,光这一项我市农民人均减负26元,一年免征农业税1600余万元。

农业税作为一种在农村征收、来源于农业并由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赋,已在中国存续了2600年之久,期间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调整和变化。历史上农业税制变化的趋势由繁到简,但无论形式多变、名称多变却未改变农业税作为国家主要税种和收入来源的地位与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国家政权稳定和推进工业化建设,农业税在相当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全面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策。这一德政之举,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广大农民的关爱、对农村繁荣的关心、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而农村人口却没有相应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市委、市政府领导见微知著,运筹帷幄,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战略举措,围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良种推广补贴制度,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扶持农业发展,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集中力量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强调支农政策不能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广大农民干劲倍增,农业生产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民收入达到历年来的最高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成为我市“十五”期间一个颇为耀眼的亮点。

温家宝总理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表达他对“三农”的关切之情。有关专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当前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等问题。现阶段,只有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才能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市在支持“三农”上,仍将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尤其决心在“多予”上下功夫。2006年,市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均要高于2005年,主要包括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并加强对农民的“三补贴”政策,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增强农业发展的活力,全面促进农村事业发展。同时,还要在搞活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从财政来说,就是要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动摇,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社会仓廪充实,农民腰包渐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列车就能跑得又快又稳。

(刘金平)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