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走近“天涯海角”

辰晔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的四季春常在……”每当听到这首妙曼舒美的歌曲,内心骤然涌起对“天涯海角”的向往。

我想象,“天涯海角”一定是一个海风习习,浪涛声声,椰林婆裟,游人如织之地;一定是一个让人拥有奇异幻想、令思维的骏马无拘无束驰骋之地;一定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之地。当中国著名油画家、原中国美院油画系主任秦大虎将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天涯海角》赠与我时,我似乎愈发坚定了这般念想。

一个金秋之日,我终于踏上了圆梦之路。趸拥着阵阵激奋的心跳,我走入了我时时憧憬的“天涯海角”,我张开热切的臂膀拥抱远比我想象中更美更奇的“天涯海角”。喊一声“天涯海角,我来了”,终与“天涯海角”融为了一体……

驱车出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3公里,到达马岭山下,便是到了“天涯海角”。初来乍到,景区大门上的一幅对联是那样的醒目:“海南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读过诗的人,大约都能知晓,这是从张九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点化而来的。只是,此时此刻默然吟诵起这样的诗句,游人们淡淡的哀怨牵着淡淡的感伤,不免从心底缓缓升起。

从对联那深沉丰沛的意境中回过神来,我们便直奔主题而去。走在泛着幽幽青光的石板路上,看见路尽头的茫茫大海,我似乎觉得自己走入了时光隧道。哪怕是直射的热带阳光,哪怕是艳红的三角梅,哪怕是累累的挂果椰树,都能让我感到那曾经逝去的岁月而今又回到身边。
海边细软的沙滩,恍如时光隧道的牵引带,领你进入再进入。要不了多少功夫,一堆似天外来客的巨石,突兀着,矗立着,是那样的夺人心魄,给你一种不可抵挡的视觉冲击力。是因为巨石“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么?不是的,只是因为那块形如巨屋石头上刻下的“天涯”两字。走近细看,但见题款为“雍正十一年崖州知州程哲”。而在“天涯”石的西北,在一群巨石中一块向天而歌的笋石,其顶尖部刻有“海角”二字。遗憾的是,为海风所蚀,题款已变得模糊不清。其时,崖州知州程哲也好,那位不知名的题字者也罢,其时何以题字,题字时的心情如何,他们究竟要表达什么,似很难考究。但我终以为,这“天涯海角”的命名,既有对特殊地理位置诠释的成份,更有自己宦游时的无限怠倦与乡愁,以及对遭贬流放于此的英烈们的无尽感念。

“中心陵苍昊,布叶盖天涯”,“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面无由,但以情企。”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大地是漂浮于大海之上的,天空则是靠大地四角的四根柱子支撑着的,所以在古人心目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和地都该有尽头。然而,“天涯海角”的尽头究竟在哪里呢?尽管古人众说纷纭,或言山东威海的无尽头,或言雍陶的“天涯地角山”,或言在三亚,其实,怕都不是。“天涯海角”的真谛该是一种价值的象征,一种精神的指向,以至代表一种悲惨的流放或悲壮的流浪。

是啊,“天涯海角”的名字,更多的是一种对历史悲剧的记录。要知道,这是一处孤独的边地,是被谪者告别帝城之后一盏苍凉之灯。古时候,“鸟飞尚需半年程”的海南岛是交通闭塞,远离中原,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因而,一直为古代流放“叛民”、“逆臣”和犯人之所。流放到这里的人,不是死在途中,就是因气候水土不服,到后便一命呜呼,其中很少有生还中原的。想一想吧,凡被流放至此者,凄风苦雨,千里迢迢,面对茫茫大海,面对苍莽大地,在失落感与日俱增里,谁不发出“到了天之涯,海之角”,“从此再难归”之喟?“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万”,这倾吐谪贬际遇的诗句,何以不让有类似遭遇的官宦人家惺惺惜惺惺?让这些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而今竟成为一方富于神奇色彩并驰名海内外的游览胜地。

地以人名,人因地胜。如果没有当年的贬官遭谪,或许便无以有“天涯海角”这方胜景。而那些耿介孤忠却被流放至此的先辈们,其忠其烈、其智其勇,同时构成了这“天涯海角”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直让游人们从悲凉中见豪气,从悲怆中见忠贞。他们无疑是历史大书中的重要一页,他们是一个横在中国人心中沉甸甸的故事,一种融化在中华民族血液里惶惶然的情节。阅读他们便是在阅读历史,阅读他们便是走进了他们的精神领地,阅读他们便是在领受其操守性情的滋养。

在“天涯海角”入门不远的左面,一个历史名人雕塑园告诉了我们关于“天涯海角”的种种际会。这里,留下了一些名人志士的身影和足迹,回荡过他们的低吟和高歌,千百年前的气息似乎依旧在空气中流动,施惠给每一个后来者。步入名人园,那一尊尊塑像,虽然默默无语,然而,其眉宇间却分明堆满了那份悲戚,那双眼更是传递着那份忧怨。刹那间,我才发觉历史名人雕塑园的那份独特之美,犹如在月下聆听一曲长箫,悲壮之处极见委婉,委婉之处又不失昂扬。

踯躅在历史名人雕塑园,我心澎湃,举步之时,我仿佛感受到历史的凝重,聆听到岁月的呼唤,领略到时光的逻辑,回味着越千年的风云。尤其是面对忠臣志士,我更是折心动容——忽如一阵电闪雷鸣,夹风带雨,带着巨大的轰响,瞬息间就把我整个身子和全部心灵占有了。踱步来到赵鼎的塑像前,但见他低头沉思,双目怒火中烧,左手紧握拳头,右掌拍案而起,一头长发散乱地披于肩后,其忧愤之心、激昂之情,自写在脸上。肃然起敬中,我浮想联翩:赵鼎是因反对秦桧专权卖国而被流放天涯的,1145年,他连连遭贬,以至被流放到其时的吉阳(即现今的三亚)。即便如此,他依然在“谢恩表”中写道:“白骨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天涯海角”边,身处“喊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之境,赵鼎始终未忘国势。三年后,赵鼎深知秦桧会进一步加害于己,于是自撰墓铭绝食而死。一代忠臣死得如此惨烈,如此悲壮,能不感动后人乎? “直祷崖州沧海涸,英雄遗恨始消磨!”明朝海南临高诗人王佐之诗,当是写出了后人对赵鼎一身豪气的赞叹。

同是因反对秦桧卖国而被流放吉阳的胡诠,其结局与赵鼎不尽相同。从塑像观之,其虽腰挂长刀,战袍在身,但却浑身书卷气。从他居琼8年的情形看,他该是个宠辱不惊之人。“崖州何有水连空,人在浪花中。月屿一声横竹,云帆万里雄风。”且把受难当游乐,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这样的人又何以自绝于世?更让人难以想到的是,8年中,胡诠还一心传经授课,使当地黎民得以普受教化。“有意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时,历代朝廷,其本意只是要让这蛮荒之地辟为贬官流放的“人间炼狱”,可何曾想到胡诠等日后竟成为播撒中原文化的先驱。

浩气千秋拓新路,终将热血荐轩辕。孑然肃立于赵鼎、胡诠两位英雄壮士塑像前,孤寂里,我体会到了一种沉甸甸的成熟。其间浩瀚又豪迈的整体感,回荡的元气与雄风,通透的灵性,以及对中华民族灵魂深刻的呈现,以及精神的博大,文明的久远,历史的峻山曾,这一切我都能有血有肉、充沛有力地感受到。此时此刻,一种高贵、圣洁强烈地感召着我,驱除了我灵魂中的污浊芜杂,使我精神上得到升华,心仪崇高,不耐渺小。尽管塑像不是很高,却沉如磐山。如果他们是书,其中的每一行文字,都令人沉吟再三,难以翻过。

有人说,“天涯海角”,是一道让人回首的小桥,是一台孤傲的古琴,弹出一声乌啼,在一层未溶的轻霜里,不想唤醒沉醉至今的人,然而,我要说,“天涯海角”是一阕由时光填出来的极其雄壮凄美的词,是一行翩然归来的精神之雁,是一脉永不灭去的灵魂香火。忠臣英雄们,其身前和身后都怀抱令人隐痛的遗恨,也许这是他们的宿命。好在有了“天涯海角”这个景点,有了艳阳高照下始终与“天涯海角”为伴的游人,其孤独而高贵的灵魂亦就沐浴在永恒的人间温情中了。啊!“天涯海角”其撑起的昨日,是那样的庄严;它接纳着今朝,又是那般的宁静。这庄严与宁静莫不昭示着昔日历史风云的卷舒,洋溢着在历史的现实中寻找自己本体的超然情怀。

很少有这样的景点,能让游人在一张一弛中,获得教益,放飞心情。“天涯海角”,则自能担纲之。可不是?我分明看到,一俟遭贬流放那扇沉重的历史窗户被关上,游人们的面孔始绽放笑韵。

一个建立在水边的“岛域”,尽管偏远,但总是感性的、艺术的和女性的。是啊,世事如藻,密密麻麻地浮游在有水的地方。在“天涯海角”,自然亦有一些很美很奇的故事。“天涯”和“海角”这两块巨石,曾经演绎的是这样一个凄美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发誓要永远在一起,但遭到族人的反对,因为族人的追赶,他们被迫逃到天地的尽头、大海的边缘。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之下,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这故事听起来,不免让人动恻隐之心,然而,悲伧的底色里终让人看到不懈追求里的那份欣喜之光。我的家乡浙江上虞,乃祝英台的故乡。想当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户之见,是一只深不见底的酱缸啊,封建的时风势雨以万钧霹雳之猛,利落地斩断他们那脆弱的翅膀。梁祝化蝶,则分明是人们对爱情终局代代相传的厮守。忽然悟得,世间被传颂的爱情,总是因残缺而美丽,因遗恨而哀伤。惟其冰清玉洁,才被膜拜着,才纯静如练,才会有纵身一跳的超脱,才会有不绝如缕的守望。海枯石烂,永不变心,中国人对爱情的追求大凡最终都能以“大团圆”作为结局,或许这仅仅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然而,细细回味,这种对爱的忠贞,对爱的痴情,是不是与“追你到天涯海角”的精神相合想切、相交相融呢?

来“天涯海角”景点游览的人中,其中不少是成双成对结伴而来的青年男女。谁能说他们不是来此双双重温月光下曾经的爱情承诺,表达对爱情始终不渝的追求的呢?中国古代诗歌中就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在中国的爱情歌曲中也有“希望你能爱我到地老天荒,希望你能陪我到海角天涯”的绝唱。一起走过“天涯海角”, 才能一起相伴到底,这何以不是他们对爱情的希冀?欣闻这里早已成为一年一度国际婚庆节的主会场,作为一个集婚庆、旅游和蜜月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每届都能吸引数百对海内外新婚和纪念婚夫妇前来喜结良缘或重叙温情,这不仅诠释了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对追求忠贞不渝爱情的共同的真谛,而且更为“天涯海角”增添了神奇而浪漫的色彩。站在海边,那海风声,浪涛声,轮船声,恋人或情人的呢喃,亲亲我我,还有孩子的大呼小叫,更把这爱情之岛调制得五彩缤纷、情意绵绵。

来到“天涯海角”,凡是你看到的石头,无论“海判南天”,无论“海誓石”,无论“南天一柱”,抑或其它什么石头,都该是有来历的。它们早已不是自然意义上的石头,而是与历史相契合的一道文化景观。它是历史的遗存,历经风霜雪雨的千淘万漉,拂去浮光洗尽铅华,在沧桑中斑斓,在斑斓中飞扬。石头上,虽然没有碑铭里镌刻的忠孝节烈,没有殿宇里涵纳的社稷理想,可透过“天涯海角”的字里行间,我们自可触摸到忠臣烈士们的那份忠诚孝心。我终以为,任何一位前人的伟大,在于他的业绩最终泽被民间,在于他的形象最终印于民心,在于他的影响最终渗入后人最为具体的生活,做到这一点,他便永远活着。于是,我在它们那穿透时空的眼光中,在阳光的照耀下,与它们做最透彻的对视。我总以为,它们被朴素地叙述但却大气磅礴,在不温不火中显示着人生、时代的一个个场景,那是时间长河的某一个阶段由勃发的生命力本身所铺排出的一帧帧充盈着萌动力的画幅。在它面前,人只能静静地体味它们的灵性,从中亲证自身的生命。几千年流浪情怀,多愁善感的中国人将乡思撒满天空,希望能有一处见证;数万里流放旅程,那些坚贞不屈的心灵历尽困顿颠簸,最终会有一个落脚点。是的,假若没有这种历史情感、文化自觉的互动与共鸣,这“天涯海角”又怎能成为一方精神圣地呢?

站在海边,我似乎站在天堂与人间的临界处,这大抵是在“天涯海角”边才会萌想的念头。放眼看去,一边是天堂的颜色——那蓝调的栖梦之地,一边是人间的面庞——那繁杂的世俗生活。她们一起纠缠不分却又泾渭分明,像是我们的白天与黑夜,又像我们的喜悦与忧伤。所幸的是,那蓝调,将是我们心底共同的不舍,她在最柔软的地方激励我们迎接一个个新的朝阳,她在最秘密的角落抚慰我们时不时会泛起的忧伤。“天涯”不老,“海角”不灭,且让我们在这样的蓝调中等待白发飘扬,等待记忆老成青石的模样。

正是夕阳澹澹,暝晖漫漫之时,观览过“点火台”、“望海阁”、“怀苏亭”,体验了海滨浴场和海上游乐场的惊险刺激的我,又重新走上了那条青石路。回望伫立的“天涯”、“海角”巨石,微风吹来,冥冥之中似乎听到了铿铿锵锵的言语、悲悲泣泣的长歌,撕心裂肺的呐喊、喋喋不休的叮咛。我深深地知道,是眼前这幅壮阔而凝重的画面把我带入了天地的一片苍茫,悠悠而深邃的石的乐章把我带入了历史的一片苍茫。此境此情,令我刹地止住了呼吸,屏息凝神,在参悟大自然的崇大之时,去忆念历史的沉重,去铺展亘古至今对这一景点的挚爱与崇仰……英国诗人布莱克有诗云:“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现出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你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面对一片灵石,我们无异于展读一部再现一段历史的波惊浪诡的史诗,叩问千百年来奇突、神秘的岁月。

从“天涯海角”返回家里,再凝视那幅《天涯海角》的油画,便觉是那样的真切。尤其在青山、碧海、银沙、蓝天、白云、椰树的衬托下,深觉那两块写着“天涯”、“海角”的巨石,其仿佛洞穿人世洞穿宇宙,一直到如今,一直到永远。它的神色曾经浸染了每一个流动于此的生命,足以撑起一个景点的厚度。它经过狂飙摧折和火狱的煎熬,且犹如烈焰中复生的凤凰,它冲天悲鸣,呼唤着人类的真识与良知。而今,我拥有了这幅永不离去的油画,便以为是拥有了我心中永远的“天涯海角”——如果它代表的是一种终极目的,一种几乎永远达到不了却要永远追寻的目标的话,那么,我愿意。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次心灵的追寻,为自己的理想追逐不止。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