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收藏是一种缘分

东山行


我原本不知收藏为何物,然而,由于写作的媒介作用,竟然有了收藏的开始。于是,我深信收藏是一种缘分。

为“当代茶圣”吴觉农弟子、茶叶专家刘祖香先生的为人为业为文所倾倒,曾撰写并发表了《茶人·文人·好人》一文。自此以后,咱俩竟成了忘年之交。更没有想到的是,原中国美协理事、原西安美院第一任院长、著名版画大家刘蒙天是其堂叔,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原西安美院院长、黄土画派创始人、当代人物画大师刘文西是其堂弟。几年以后,通过刘祖香先生引荐,我有幸得以结识两位大师。而当我通过采访发表文章,得以交谊,并受赠、收藏两位大师的作品之时,我分明觉得自己成了幸运儿。其实,我的文章怎堪与大师的作品相比?大师赠作品,与其说是对我的奖赏,倒不如说是对我的鞭策。当我将其作品珍藏之时,我突然想及:这份奖赏,这种鞭策,不也是缘分吗?

是啊,在人生的某一个码头,有人和你邂逅,却注定日后会成为你的朋友,会引你走上收藏之路,只是这种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因为写作,有一次我在手机上收到了一个短信。短信云:“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常在报刊看到你的作品,不知能否成为你的朋友。”当我发去盛邀的短信以后,这位文学爱好者日后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朋友。而有一天,当他将其福建莆田老乡、令官窑瓷烧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当代名瓷大师叶宏明先生介绍于我时,我怎一个惊奇了得!叹服于叶宏明大师的瓷品和人品,我奋笔疾书,将大师的风采通过报端向社会播扬。我写作,但我无意求大师亲自烧制的那融水之魂、天之魅、山之魄、石之髓结晶的作品。然而,大师的热情,终让你无法回绝。缘分哪,真是缘分哪!你可以不相信一千零一夜的美丽或者荒诞的故事,也可以不相信一千种寓言和一万种预测。但,你不能不相信缘分。

我的家乡浙江上虞,乃中国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当我将近万字的大散文《永远的越窑青瓷》发表于《青年文学》,并受到广大读者好评之时,我突发了把这篇散文题目作为我出版散文随笔集的题目的念想。当我将这一念头告诸曾多次入选我的拙作的天津《散文》(海外版)主编甘以雯老师时,她不仅称好,还替我介绍题写书名的人。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当我得悉她将联系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同时也是《散文》(海外版)最具影响的散文作者韩美林先生为我题写时,我似乎觉得这是一种奢望。没有想到,不出一月,装着遒劲壮美题字的快递便送到了我的案头。当我用颤抖的手揭开信封时,我依然念叨着这样一句话:缘分总是推不掉的。

当大师们的作品展示在我的面前时,作品之庄重神圣,之气韵生动,令我想到了诗。尘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其最高的境界,均是诗。我也知道,惟其达到了诗的境界,才算是最为完美的,才算达到了极致。不是吗?大师们的作品恍如我心仪的女子,她来自一脉秋水,她在河之洲的歌唱使每个日子都充满了诗的音韵,她羞涩的回眸目光如墨,一点一划都书写着爱意,她炽热的目光点燃了我,便会使我如饮女儿红,使我长醉如春。而透过作品,透过这诗,我则分明感知到大师们的平实、赤诚、纯粹、善良、执着,以及在苦难中打捞过的那份宁静和自信。

在我的收藏中,一些艺术品,其都是有来历的,其多少都与我的写作相关相联,关联中牵扯着真真切切的缘分。记得林风眠大师曾说过:“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收藏艺术品,其实不亦是在收藏感情吗?而缘分又何尝不是感情的凝聚与升华呢?

我喜欢高峻的山,也喜欢清浅的河,喜欢四季一样的阳光,也喜欢青黄交替的草地,更喜欢有生命的人和没有生命的物——怎么不呢,我收藏的那些东西,其实不就是其的结晶吗?何况,缘分深嵌其中,我的收藏过程怎能不拥有这多喜欢的心情呢?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