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返乡有感

陈永嘉


我脑海中的家乡是崎岖不平的沙砾路,年久失修的小平房。又有十余年没有回来了。这次一进村,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平坦的水泥大道,一幢接一幢的楼房。家乡大变了。

弟妹们欢迎我回来,让我这个老头子来看看家乡新的景象。他们告诉我很多新鲜事,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水稻种植技术的革新。因为我年轻时曾在家种田,体会到种水稻是很劳累、很艰苦、很折磨人的工作。我一直期望着有朝一日专家们能把祖上传下来的水稻种植技术加以改造,把种水稻的农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家乡农民一向靠种水稻为生,全家人整年都是围着水稻转。过去种的是套种的双季稻,就是在早稻行间套种晚稻。从春耕到秋收要经过育秧、耕田、插秧……晚稻收割等等30多道主要农活,这些农活全靠农民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条件差,十分辛苦。例如插秧,农民站在烂田中,弯着腰,低着头, 一天要插2万多株秧。耘田要跪在田里,头上太阳晒,胸口露水泡,腿上还有蚂蝗咬。遇到天公不作美,农民得天天爬在水车上车水。至于搬运稻谷、稻草、肥料之类的重物,全靠肩挑、背扛。那时的双季稻好的亩产只有500到600斤,差的只有200斤左右,碰到水、旱、虫灾年,收成更少了。农民生活十分清苦,村上多数人家粮食不够吃。 

这次乡亲们告诉我,水稻种植技术完全变了,现在种连作稻,早稻收了种晚稻。使用拖拉机耕田、收割机割稻、电泵打水、除草剂除草。农民不割稻、不耘田、不车水了;插秧也改为抛秧和直播。水稻成熟时收割机将割、打、筛、装袋一次完成,农民把田里的谷袋运走、晒干、入仓。稻草被拖拉机粉碎作为晚稻的肥料。早稻收割后,田里灌上水,拖拉机耙二下,耖一下,就可种晚稻。我看见一家老小站在田埂上抛秧,有说有笑,情景十分迷人。真是一幅绝妙的田园诗画,可惜我没有带相机。夏收夏种进度神速,收割后三到四天,都把晚稻种好了。晚稻有足够长的生长期,丰收有望。新的种植技术优越性十分明显,首先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条件。劳累的农活已被机械和化学药剂所代替,农民已无须跪在烂田中干活,种水稻不再是让人生畏的工作了,大部分农活已由老人和妇女来承担。其次是提高了劳动效率,拖拉机耕田40分钟一亩,割稻机割稻20分钟一亩,10千瓦水泵打水,1小时灌溉五亩。劳动效率比以前提高几十倍,上百倍。我就几项主要农活粗估一下,种一亩水稻,以前要强劳力50多工,现只需一般劳力5到7工。各项农活的操作时间缩短,为今后农业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第三提高了单产,现在水稻平均亩产1500斤以上,比过去增加了二倍多。我国地少人多,这对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有着重大意义。第四降低了成本,过去种水稻主要靠劳力,不算劳力,成本很低,如投入的劳力按现行最低普工30元计算,仅劳力一项每斤稻谷成本近2元。现在连作水稻成本亩约600元,每斤稻谷的成本为0.4元,为过去五分之一。 

此外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青壮年出外打工,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渐渐富起来啦。就我老家一个小自然村为例,全村有农户37家,人口130人,农田90亩,出外打工的青壮年 50人。一年的水稻收入除去成本约五万元,出外打工的收入(每月工资平均按750元,一年按10个月计算)约三十七万五千元,打工收入占全村收入的88.2%。平均每人每年收入为3269元。这在全国来说,收入不算高。就这样,家乡近几年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十年前我村没有一座楼房,而今建起了三十三座钢筋水泥的洋楼,大多经过装修并有卫生设备。村里有了自来水,全村有汽车一辆,摩托车25辆,太阳能热水器8台,空调8台。电话、彩电、冰箱、煤气灶、电饭煲几乎家家都有。家家有存粮,年年早稻都卖给国家。村民的生活接近了城镇居民的水平,城乡差别缩小了。

由于种植技术的改进,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他们外出打工,支援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得到改善,农村社会日趋安定,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理想必能实现。

家乡的农民已以打工为主务农为副,吃粮靠种田,致富靠出外挣钱,农村发生了质的飞跃。老乡对我说:过去高喊苦干三年幸福万年,大干促大变等口号,人们大干苦干了几十年,农村还是老样子,变得吃不饱肚子。现在田少了(土改时每人分1.6亩,现在只有七分)人多了(增加了一倍),家家都有余粮,这是为什么?要相信农民会种田!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啊! 

我曾是一个农民,我为农村的大变化感到无比高兴而欢呼!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