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亮出上虞金色名片

——我市打造亲水型绿色文化长廊纪事

见习记者 刘金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杨柳岸边,风吹皱,盛世群英荟萃,舜会百官,东山雅聚,春晖多精英,一时多少豪杰……”“舜会百官”、“东山雅聚”、“春晖集贤”等大型雕塑日前出现在曹娥江边,仿如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卷,向人们展示了上虞4000年源远流长人文璀璨的历史文化。

全长18里的“超级堤防”,在国内实属罕见,而在堤坡上构建亲水型绿色生态文化景观更是锦上添花、相得益彰。陈加元副省长在前不久视察我市时说,集生态景观与城市防洪于一体,融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于一身,建设“亲水型绿色文化长廊”,是上虞建设江滨生态型城市中的一个创新之举,更是上虞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有机结合的一个大胆创举。

许多年来,曹娥江这条上虞人民的母亲河,在给我市带来巨大防洪压力的同时,也馈赠给了人们无穷的甘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滨江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步伐的推进,如何在确保曹娥江堤塘安全的前提下,建设一条融城市防洪功能、城市景观、历史文化、人文自然等于一体,集观赏、休闲、旅游功能相结合的绿色文化长廊。这种想法一直困惑着两岸人们。

2003年初,上虞市委、市政府超前思维、大胆创新,提出了建设“亲水型绿色文化长廊”的宏伟构想。同年9月27日,包括美国哈佛大学高才生、注册景观师华昌琳在内的40余名国内一流水利、园林、景观、建筑等方面的专家云集上虞,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项目论证。最终,“亲水型绿色文化长廊”的项目论证通过。随后被列为省水利厅重点科研项目。

2003年12月8日,在隆重的开工典礼中,“亲水型绿色文化长廊”正式拉开建设大幕。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全长18里的曹娥江右岸城防景观带,南起百官铁路大桥,北至崧厦吕家埠,设计防洪标准百年一遇。此项工程可谓我市又一力作,是上虞水利建设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其投入之大、规模之巨,规划理念之新、标准之高,堪称历史之最。

为了将工程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精品工程,我市有关方面在规划设计和景观布局方案上经过了大量深入的调研,组织专家多方论证,反复推敲。建设单位领导还考察了欧洲、澳洲等国家,跑遍国内6个省市30多个大中小城市,吸取城市园林绿化的经验,博采众长,不断完善,为我所用。

作为造福上虞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它的建设更是倾注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量心血和精力,市委书记任其良,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文光亲自参加景观设计方案的论证,多次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并赴工地现场调研视察、检查指导,亲自协调解决工程建设重大问题。市人大、市政协也给予很多的支持。市水利局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在立项报批、方案会审、资金筹措、文化研讨、工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市级有关部门和沿线乡镇(街道)在建设过程中给予了全力协作,积极配合。工程参建各方则千方百计破解电力等要素制约,克服灾害性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了建设的顺利进展。城防二期工程已于今年2月6日向市民开放,城防三期第一期工程也于10月8日基本建成,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

开园那天,人们走在这“亲水型绿色文化长廊”上,沉浸在水在身边,景在眼前,“似堤非堤、似园非园”、“人水和谐”的美妙境界中,心情格外地舒畅。确实,我市运用生态多元共生的水利理念打造现代水利工程,不仅制造出了“以堤防洪、以园美景”的整体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最重要的是它向人们展示了积淀丰厚的上虞文脉,集中展现了上虞从“龙山时代”转向“曹娥江时代”,阔步迈向“杭州湾时代”的时代形象,更是娥江儿女勤劳智慧、心血汗水的凝炼结晶。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实施“亲水型绿色文化长廊”工程,一个最直接的好处是,光二期、三期景观带就为我市增加了400亩的绿化面积,同时,还为我市增加了130亩的滩涂面积,并且由于二线海塘的处置,又将增加大量的土地资源,凸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目前,我市城防四期、五期防洪及景观带建设工程规划已近尾声,预计“十一五”期间,曹娥江城区一江两岸32里长的新型绿色城防工程将全线建成。到时,右岸将是“亲水型绿色文化带”,左岸则为“亲水型绿色运动带”,既是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又是一道黄金旅游线。上虞,将从此拥有个性色彩浓郁的繁华“外滩”,亮出一张熠熠闪光的金色“名片”。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