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圆月随思

山海人


我相信人大多会喜欢“圆”字,圆是个好词,功成名就谓之圆满,情侣深爱谓之圆美,梦想实现谓之圆梦——在我们的心目中,圆,今天,依然是一个活着的、至善至美的图腾!

这样的图腾从何而来呢?我猜想,极可能源于天上的月亮。圆,该是对月的认识和描绘。一直来我们奉行“天人合一”的哲学,在大自然塑造人类的同时,人类也塑造着大自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大自然的本性,也是民族的秉赋。我们生长在天地之间,在崇尚阳刚之美、涵养浩然之气的同时,也激荡着阴柔、缠绵的浩瀚情愫。头上一轮圆月,是明镜,是高台,是人的魂魄之归宿。怨不得我们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呢?无论是《诗经》里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还是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抑或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倾倒古今的佳作,在诗歌的海洋里闪烁着、辉煌着。大体说来,歌月的篇什,很有可能在圆月下唱出来的吧。

圆,是月的美好韵致对人的悟思。想象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种多么舒爽、饱和、稳实、温馨的感觉啊。

圆,是光明,是完整,是丰满,是不偏不倚的,更是婉约、润泽、柔美、顺畅的妙境。因此,圆,不光是丰满如明月那样的景致;圆,更是通理、通情、通心的生命意识;是人们可期可求的美境、妙处。

于是圆月成了一种情感符号。

圆月里盛满了浓浓的乡愁。“游子离魂陇上花,风飘浪卷绕天涯。一年十二度圆月,十一回圆不在家”,这是唐诗人李洞的《客亭对月》,他见到客亭中的月亮而怀念故乡;“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明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这是白居易的《初入香山院对月》,白居易籍贯山西,他将洛阳香山的月亮视为家乡的月亮,是对新居地的赞美,也是一种曲线怀乡。杜甫就说得更直接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说得一往情深,千百年来,成了患怀乡病人暂时止痛的良药。想不到,古典的诗句可以疗救现代的乡愁,圆月乡愁便是永远的乡愁。我记得自己外出读书的那些年月,每当不经意间瞥见一轮圆月,尤其是那一轮揉和着清辉红韵的中秋月,似乎会觉得陌生,一种怅然若失、悬而无着的心绪莫名涌来,校园里种了许多芭蕉,蕉叶迎风,但吹拂的却是异乡的风。今夜,许多离开故乡的游子客居在异乡的天空下,不知道是否也愁丝绵绵?

圆月里寄寓了深深的希冀。中秋佳节,月满苍穹,也溢满了那些热爱生活祈愿平安的人的心灵。据说在香港,中秋之夜,人们扶老携幼,带着帐篷灯具,美酒佳肴,来到海滩,听涛赏月,吟诗奕棋,把酒谈笑。此时,蓝天碧海与月光烛光相映生辉,引人入胜。陕西长安一带民间在中秋节这天,家家做团圆馍,中间放芝麻糖等作料,放在锅里烙熟,合家同吃,谓之“圆月”。而更多的习俗,一边看圆月悄悄攀爬,一边品圆圆的月饼,或说,或笑,或大家谁也不说,默默地感受着软软的风,这股流淌着亲情的风无声地拂着、抚着,谁也不想惊动,还有在外赶不回的亲人,还可以借着窗口的月华,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发一个短信、伊妹儿什么的,三言两语却让彼此深深的沉醉。

圆月中秋,仿佛就是一个港湾、一间客栈,一片情感林、一处加油站,在这里,相聚过、思念过、寄意过、呼唤过……明天,抖落一夜的月色,依然上路了。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