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听雨西横河

山海人


我的家搬到了西横河畔,西横河亦就时不时地溅起一些水花跳进我的书房里来,哪怕是一个平常的雨夜。

我不止一次地在雨夜里走,在农村、在城市、在异乡的街头,有时是匆匆地赶路,有时是静静地感受,有时是信步无羁,我常常觉得,下雨的夜晚能触摸得到心灵尘埃的,那一份感觉很真实。

西横河的夜幕将拉未拉之际,银灰的天宇间斜斜地滑过一把雨丝,风一吹,雨滴疏离得稍见松散,渐次地吹落在我的脸上和走动的河里,我若无其事地由东往西走着。西横河一直是东西走向,西端接着曹娥江,东边又连着百沥河,中间横贯只不过三、五里路,这一截,把一个城市有意无意地划出了一个界。好多年来,城市象蚕食一样向四周扩展,到了西横河下意识地驻望了。尔而,蕴酿了一道发展城北的规划。一条河,尽管不大,要过去,也要有勇气跨越的。初来百官时,我也多次跨过西横河,那时候,我不知道这叫西横河,只感觉这样的河流与老家小时候玩耍过的河别无一样,柏树、楝树、老槐树绿荫如盖,也有人在撅着屁股摸螺丝,提着网兜捉鱼虾。其实,这确实也是一条普通的乡村河流,一条承载着繁忙运输的通道河流,从各个水域过来择西横河入曹娥江,再去远方……

远方的迷氵蒙略略让我顿了顿眼,泛红的灯光飘浮在雨丝与柳丝之间,沿河两侧的垂柳浓浓地铺了下来,象一位惯于泼墨的丹青高手,色彩陡然厚重起来,淡淡的雨韵又如一把洗梳的笔,不断调和着层次、光影和深浅。自古以来,杨柳多是寄情的,婀娜招摇,演绎风情。我觉得,西横河的杨柳是平民式的,尽管摇摆在砌护雕栏的河岸里,多少也会给人一种贵气。但我走在她的身边,我听得出她宁静的呼吸和独自“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雨在柳叶间逗出象一场冬夜的雪声,悄无声息。

雨一直下,我绕过桥,穿过雨廊,越过赏水台,折向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岸边小路,雨脚均匀地涂在那泛着淡光的石头上,鹅卵石路口,亮出一段曲水,一片竹林,掩映在这片短直而繁茂的竹园里,一组青铜像隐立着,他们是谁呢?慧皎和尚、王充、嵇康,乃三位上虞历史上的乡贤。不住的雨将他们抚摸得很光亮,更光亮的还有他们一颗宠辱不惊、淡如止水的心,隐匿着他们一股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劲儿。“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的王充,终生辛劳颠沛,身后留下名著《论衡》;“博咨故老,广访先达”的慧皎矫正时弊,集著了我国第一部系统佛教人物传记——《高僧传》;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绝唱“广陵散”,传世15卷《嵇中散集》。他们在上虞的历史星空依然闪烁,我不知道把这三位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聚合在一起最初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我且能感受得出他们超越历史时空,相约在西横河畔是合适的,在这样的雨夜,嵇康轻轻弹筝抚琴,慧皎专注拈须读经,王充呢?双眼望着远处冲破黑夜的光,目光凝着河面在静思抑或蕴藉什么。

雨,依然洒落在西横河的河面上,荡起细细的几圈涟漪,很快就消失了,曾经作为一条生存河流,西横河默默地流过多少年,默默地守着那份村野乡间的淡泊生活。当城市揽其入怀,精心打磨成所谓的景观带,倍加呵护时,浮躁的尘嚣、飞扬的市声依然被她牢牢地挡在雨外。
这里有属于我的灯光和一场场雨吗?

于是有了一种感叹,于是微醉,于是我跌跌撞撞地走回了我的书房,这时候,漫无边际的雨象一双温暖的手把我轻轻裹住。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