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抗日烽火中的上虞叙事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专题

本报记者 陈胜龙 实习生 俞立青 徐鼎


前 言

上虞自古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明代抗倭,清代抗英,五四时期反帝国主义等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八年抗战,上虞儿女群起抵侮,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武装斗争此起彼伏,在虞舜大地上发生的大小战斗不下于近百次。抗战的胜利正是那些英雄儿女的愤怒、血气、与坚忍,正是那些负枪荷弹士兵的急行军、狙击战、在硝烟中亮出刺刀、在搏杀中拼出最后一分力气……如今,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似乎关于那些老去的身影,那些血色的记忆,犹如岁月被逐渐遗忘,淡化。 “不能忘却的历史”,我们将在60年后重新搜寻上虞的烽火岁月,搜寻那些尘封的往事,湮没的声音,重新讲述那些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以及涵盖在那些烽火岁月里历久弥坚的可贵精神。

茫茫人海,我们在路上……

点击搜寻:上虞沦陷

1941年5月21日,盘踞余姚的日伪军300余人,沿甬百铁路窜扰横塘、五夫等地,又分水陆两路侵陷百官。23日晚,敌人又从百官经外梁湖、蔡山头、半湖进犯丰惠。24日晨敌人占领丰惠。10月10日,日军再次攻克丰惠,县城沦陷。

点击搜寻:抗日救亡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上虞建立了数以百计的抗日救亡组织和进步团体。救亡工作团、抗日宣传队、乡村救亡协会、抗敌剧团等救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上虞各界青年救亡协会

1937年9月5日,在丰惠镇县立的第二小学召开上虞县各界青年救亡协会成立大会,推选陈树谷为协会领导人。参加青年救亡协会的有各界抗敌后援会的一部分进步分子,主要工作是宣传鼓动和群众教育为主,并创办《抗日救亡报》,协会会刊《涛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抗日文化社团

抗战爆发后,上虞的爱国文化人士和热血青年,他们为保卫中华民族神圣领土,打击日本侵略者,以自己的一技之长积极宣传抗日,为抗战作出贡献。其中包括:晨钟剧团(成立1937年9月,是上虞第一个抗战戏剧团体),钟声社,抗日流动宣传团,自我教育集训班。

点击搜寻:日军暴行

关键词:狂轰烂炸

国民党《上虞报》载,1937年8月14日,日军飞机首次轰炸上虞,至1940年10月17日止,侵华日军共轰炸、窜扰20余次,出动飞机43架次,投下炸弹和燃烧弹80余枚,炸死无辜百姓数百人,伤700余人,烧毁、炸塌民房200余间,人民血肉横飞,财产毁于一旦。

事件:1938年2月22日上午10时,日军出动驱逐机2架、轰炸机1架,侵入曹娥老坝底,投下炸弹9枚,炸死18人,炸伤58人,震塌平屋61间,炸毁楼屋10间,烧毁2间,火光冲天,压死3人,哭声震野。

关键词:烧杀奸淫

1941年4月,日寇的铁蹄踏上了上虞的土地,国民党部队不打自退,整个上虞一度成为无人管理的空白区。日军为了达到其“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目的,积极推行伪化政策,一面收编伪军,建立根据地;一面建立伪政权,强化反动组织,实行血腥统治。

事件:1942年4月6日,驻上虞县城的一伙日军外出扫荡,路过东溪村,遭到我抗日武装的伏击,一小头目中枪落马。4月8日,日酋长先为稻成部队长率部从丁宅扫荡回县城,命令9名日军带着2个汉奸从老鼠山窜入东溪村,找保长向村民敲诈5000元钱办中饭。当时村民深受日军侵害之苦,饥寒交迫,生活无着,缴不出钱。日军敲诈未成,便下毒手丢下燃烧弹,顿时全村火光四起,哭声震野,240户人家,近千间房屋变成焦土。大火中,村民周顺之和周德胜,周银水的母亲被活活烧死,周阿齐的妻子被烧得只剩下一只肚子,惨不忍睹。全村的牛、羊、鸡等家禽被悉数抢劫一空。这就是令人震惊的“东溪村惨案”。

关键词:抢劫掳夺

上虞沦陷后,日伪军到农村频繁扫荡,拉夫、抢劫、派款、敲诈成为家常便饭,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迫得很多人民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十室九空,有田不能种,有屋不敢归。日军所到之处几乎“无村不带孝,处处闻哭声”。

事件:1943年7月。驻五夫日军窜至横塘杨家溪抢劫,多数农家被洗劫一空,同时烧掉民房百余间,损失5亿元(法币)。同日,五夫、余姚日军300余人,进犯双堰,闸头大肆抢粮,抢走稻谷15万公斤、农船近百艘。

点击搜寻:经典战例

徐家岙突围战

1944年3月,抗日民主政府上虞办事处在五支队一大队保护下坚持敌后工作。3月12日,县办事处流动到离日军五夫据点只有1.5公里的徐家岙宿营。由于敌特告密,第二天清晨,五夫伪中央税警团出动一个营的兵力,对我军形成包围,妄图消灭我军,我军奋起抵抗,在战斗中,指导员俞菊生和班长杨有贵壮烈牺牲。在战斗中,共击毙敌人营长以下30多名,取得了徐家岙突围战的重大胜利。

血战谢家塘战斗

1945年3月22日,日伪军独立第四旅蔡廉部约1000余人,进占谢家塘,企图建立据点。23日,浙东游击纵队五支队一大队,在余上自卫大队配合下,分两路向蔡部发起进攻。战至黄昏,五支队佯败,诱敌分路出击,进入五支队预先设置的伏击圈内,遭五支队严重打击,毙、伤敌60余人。五支队亡12人,伤10人,余上自卫副大队长卢盅渭牺牲。

沥海自卫战

1945年3月,余上特务营在政委谢飞指挥下解放沥海所城。5月18日,国民党上虞大队300余人由绍兴孙端夜渡曹娥江,分两路偷袭沥海。余上特务营奋起还击,激战1小时,将敌人击溃,毙敌40余名。

浙东讨田战役 

1945年5月26日,国民军第三战区挺进第四纵队田岫山部第三次公开投日,被日军收编为“中央税警团特遣部队”。浙东游击纵队决定发起讨田作战。5月29日,“三五支队”和余上自卫大队深夜奔袭泗门田伪中警特遣部队。经过一天战斗,全歼泗门所部,并击退郭厦、周巷等地的援兵,毙、俘各100余人。接着又先后取得了包村、贾杜村、郎桥、钱家、上沙岭等战斗的胜利。

6月7日晚,游击纵队以4个营的兵力,包围了田的老巢岭南许岙。经过14昼夜的苦战,共摧毁田部大小碉堡28座,歼敌1000余人,并击退增援伪军。30日,乘胜夺回上虞县城(丰惠镇)。7月5日,田残部200余人窜至嵊县开元。6日,经2小时激战,除田率少数随从逃跑外,余均被歼。

曹娥上空击落日机

1937年8月15日,日军飞机在上虞投弹轰炸,曹娥对空监视哨向杭州笕桥机场通报敌情,国民党空军从笕桥机场起飞迎击日机,与日机在曹娥上空激战。同日,日机轰炸曹娥军事设施,被守军击落日机一架,俘虏日军驾驶员两人。

点击搜寻: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

关键词: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1943年12月22日,新四军军部认为浙东抗日武装已经失去了灰色隐蔽的意义,命令三北游击司令部改称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4年1月,正式公开中国共产党的旗号。4年中,新四军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三北、四明、金萧、浦东地区)共进行大小战斗643次,毙、伤、俘日军官兵631名,毙、伤、俘伪军官兵8566名。解放浙东400万人民,牵制日伪军各2万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游击队共解放上虞、南汇两座县城,攻克大小据点110个,解放同胞400万。

点击搜寻:浙东游击纵队反顽作战 

第一次反顽作战 :1942年10月,“忠义救国军”纠集金山、平湖2县自卫总队等共3000余人,南渡钱塘江向“三北”根据地进犯。“三五支队”被迫自卫还击。11月28日,“三五支队”在余姚周巷以北全线出击,俘国民党平湖县长谢友生以下官兵500余人。12月10日,又在上虞谢塘予“忠义救国军”艾庆璋部以毁灭性打击,俘200余人,缴机枪10多挺。艾率残部窜入小越镇伪军据点,与伪军保安队季槐林部勾结。15日,“三五支队”分三路合击,经一小时战斗,小越伪、顽军100余人被歼,第一次反顽自卫战结束。

第二次反顽作战 :1943年秋,浙东根据地建立,引起国民党反动派不安。蒋介石多次电示顾祝同、何应钦等,要“限期剿灭”。中共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以抗日救国为重,多次发出通知,呼吁制止内战,团结抗日,但顽军仍于11月19日向五支队的蜻蜓岗阵地发起攻击。五支队奋起抵抗。21日,在梁弄以北的前方村,与“挺四纵队”、“突击营”激战,予顽军以很大杀伤,但游击队也伤亡近100人。

第三次反顽作战 :1945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在天台重建绥靖指挥部,调集暂编第四十四师、浙保三纵队、浙保五团,及上虞、绍兴自卫队共10个团兵力,企图围歼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绥靖部队”首先向主张抗日的国民党挺进第五纵队张俊升部开刀,于6月21日袭击张部驻防的上虞章家埠、南堡和绍兴汤浦等地。驻汤浦支队被全歼。浙东游击纵队闻讯即星夜驰援。27日在丁宅接战,相持竟日。28日黄昏后,游击纵队乘夜分兵出击,敌伤亡惨重,仓皇退守姜山、夏家埠。游击纵队乘胜追击,敌又连夜退守曹娥江西岸,章家埠遂得解放。第三次反顽作战胜利告终。

点击搜寻:抗日文学刊物

关键词:《钟声》

1937年,小越“钟声社”成立。由陆志范、袁斯虹等青年发起,社内办起图书室、补习班,出版《钟声》半月刊,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同仇》

1938年4月,上虞县抗日自卫委员会、《上虞报》社联合编辑的《同仇》周刊出版。聘请春晖中学校长叶作舟先生担任主编。同年9月停刊。

《战鼓》

1938年,《战鼓》周刊在上虞创刊。该刊是32开本的铅印杂志。刊物积极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我党三大政治口号,团结和教育广大抗日青年和爱国人士,揭露和批判反动势力和发“国难财”的奸商官绅。叶作舟、胡愈之等36人为编委委员。

点击搜寻:抗日武装

浙东游击大队

1941年成立,大队开展了军事游击活动,部队宿营在屯头庙中,一举捕获从陶堰据点出来活动的数名敌人。

南山游击队

1942年5月,上虞党组织根据绍属特委部署,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白石岭组建了南山游击队,为便于行动,采取灰色隐蔽斗争,由赵虞为负责人,也记下了由地方党领导的首次武装斗争的光辉一页。

点击搜寻:北撤会议

丰惠镇,北撤会议旧址坐落在镇上前家弄23号一幢古朴的民居内。1945年9月23日,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浙东纵队北撤会议,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建国,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建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留守处,由马青、周芝山等20余位党员骨干坚持工作。会后《新浙东报》终刊号上发表了以公开信形式广为张贴的《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1.5万人的部队从丰惠出发,分6批渡海北撤,历经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最后到达苏北涟水,汇入了解放大军的洪流。

点击搜寻:抗日英雄

关键词:何云

何云,1904年出生在上虞县永和镇朱胜村。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宣传抗日被捕,4年后出狱,在南京《金陵日报》工作,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到武汉《新华日报》任国际新闻主编。同年11月,到敌后太行山创办华北版《新华日报》任社长、总编辑,新华社华北分社社长,他的名言:“一个铅字就等于一颗子弹。”1942年5月,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他的墓至今安放于左权烈士墓的左侧。刘伯承元帅曾悲痛地说:“一武(指左权)一文(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实在可惜啊!”

关键词:陈树谷

陈树谷,又名特平,笔名叶希,上虞丰惠镇南村人。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陈树谷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动组织了“上虞各界青年救亡协会”、“上虞抗日流动宣传团”,并积极寻找党组织。1938年初,中共浙江省临工委派邢子陶到上虞,全面了解上虞抗战形势和他的表现。4月,由邢子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初期上虞第一批中共党员。1941年皖南事变突围中,因腿部受伤被捕,囚于上饶集中营。同年夏,越狱回上虞。1943年12月25日,在高邮县与敌伪战斗中受伤被捕。翌年1月8日晚,被敌伪活埋。

结束语:60个春秋过去,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但历史的风雨怎能吹熄我们心中历史的连绵烽火,和平的歌声中更不能隐去那段烽火岁月的呼啸枪声。这些枪声是我们民族奋起雪耻的号角,是振聋发聩的警钟,是历史正义的惊堂木。

这些叙事也许不足以完全复活历史的肌肤,但我们分明摸触到了静默而又激烈的民族情怀。就在我们蓦然发现时就可以获得来自历史深处的智慧启示和激情鼓励。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