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韶山归来恋韶山

高志林


韶山归来,脑屏幕上时时出现毛泽东故居、毛泽东铜像和毛泽东幽居过的那个神秘的滴水洞。

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湖南农村所常见的“凹”形农舍,由土墙、瓦顶半盖草组成。入内,见正堂之外有小退堂,卧室之外有小卧室,柴房之外另辟仓库,猪栏之外增设牛栏,虽算不了是豪门大宅,可在湘中农村,亦不失为一座雅庐。尤其是四周的环境,犹如毛氏宗祠里的一副对联所夸示的那样:“太极所生历钟瑞气;华胄出后定有达人。”

毛泽东故居这地方叫上屋场,位于韶峰北麓,韶水南岸,处韶山冲中心。湘人云:“韶山冲是一朵怒放的君子兰。毛泽东故居是兰花的花蕊。”而笔者敬立于故居前,远眺60里外的群山,山围成一个大圆,层层叠叠,把韶山冲圈在了圆的中央;近观故居的后山,山不高,却明显呈半弧形状。故居大门前为盈盈半亩莲塘,莲塘对面,又是一座小山,谓象鼻山,亦呈半弧形状。毛泽东的父母坟墓就坐落在此小山岗上,侧旁还有一个不显眼的小土墓,没有墓碑,没有装饰,是为毛泽东的原配毛罗氏之墓。这两座小山的山头,相对而仰,中间隔着一个碧绿的莲塘,酷有二龙抢珠之状;两山的尾部交叉着,构成了一个蕴含阴阳包藏日月之态势。由此统观全局,就浑然天成为一个神秘的太极图形。毛泽东故居分明落在这个太极阴阳鱼的阳鱼头部之下。为此,韶山人就如是说:“古远,有舜帝南巡到韶山,闻鼓角齐鸣,舜便丢下武器,与民共舞,引得百鸟翔集,凤凰来仪。是音乐召来舜帝,是音乐召来凤凰,故有‘韶’名;四周的山,也就缘了‘韶’乐而得名为韶山。”

毛泽东的铜像,高高地耸立于毛氏宗祠与韶山宾馆之间。在韶峰、云富坨大山、十八罗汉山的衬托下,主席右手握着文稿,两手叠在前胸,目光炯炯地俯瞰着尘世。立在伟像之下仰望,使我想起了前些天在南岳听得的关于毛泽东铜像自南京运往韶山途中的传闻:铜像于1993年12月2日从南京启运,经江苏、安徽、湖北,一路上车队平稳顺利行进。可到了江西,载铜像的大卡车突然熄火了。司机赶忙检查发动机,可所有机件都是好好的。于是有江西老亻表说话了:“江西是毛主席拿起枪杆闹革命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他要在这里住上一晚最后看一看旧地。”就这样,车队人马就在原地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司机上车轻轻一发动,车便动了,真神呢。

滴水洞号称仙山洞府,却原来并没有洞。毛泽东之所以爱恋这个地方,原来这地方是毛家的根脉所在。

滴水洞一带是毛泽东祖上的生息之地,他的祖父毛恩普和许多祖宗都埋葬于西侧山腰的虎歇坪。毛泽东平生念及祖先,曾多次祭祖来此。此为爱恋的原因之一;1909年至1910年间,毛泽东在他的曾祖父毛兰芳创办的滴水洞面山楼私塾读过书。少年时体味滴水洞自然幽趣、文化氛围、家族气息,是最最难忘的。此为二;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滴水洞成了他的大本营。在这里,在祖宗的庙宇里,他与众族亲商讨如何摧毁封建的“四大绳索”,由此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此为三;1927年初,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再次到滴水洞,提出“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的著名论断。此为四;1959年,“大跃进”受挫,毛泽东心里十分郁闷,便在闷闷中回到阔别32年的故园。因没带有任何任务,感到一身轻松,便和众族人步入宗祠,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作个揖再说。”随即,他便来到滴水洞作了半日的闲游。在韶山水库(位于滴水洞口,建于1956年),游泳时,他指着幽葱的滴水洞,和陪同他的周小舟商议道:“小舟,咯个地方倒很安静,我退休后,在这儿给我搭个茅棚好吗?”毛泽东的措辞极其幽默,而周小舟自然是心领神会。便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没想到,庐山会议小周翻了船,接下来便是张平化接替实施了这项建筑工程。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那韶山所经历的一切,包括那被神化了的种种传说,都表达了人们对伟人的一种崇敬、怀念和追思。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