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沉重的历史 永远的伤痛

日军上虞县城暴行亲历记

俞文治


自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制造事端进攻芦沟桥始,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当年7月底,北京、天津陷落,同年8月13日又把战火烧到上海,12月又侵占杭州。当时日军已不断对我上虞的重要城镇连续狂轰滥炸。1941年4月3日。日军发起宁绍战役。当年5月23日,日伪军在相继夺取镇海、宁波、余姚、绍兴等地方,又于24日占领我县城,次日穿城西侵,10月10日再次袭击县城,正式沦陷。以后,日军在上虞各地奸淫烧杀、抢劫掳掠,制造了种种惨绝人寰的罪行。先以笔者在县城一带所见所闻为重点,记录下这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狂轰滥炸 惨不忍睹

据当时国民政府当局报载,日军飞机从1937年8月14日轰炸白米堰军事设施开始,到宁绍战役爆发期间,对我上虞重要城镇百官、丰惠、崧厦、小越、道墟、谢塘、沥海、五夫、五车堰共轰炸窜扰20余次,出动飞机43架次,投掷炸弹120余枚,炸死我上虞同胞720余人,伤1100余人,炸毁民房2800余间。就笔者在县城丰惠被炸的实情所见,即可谓惨不忍睹。1940年4月28日中午,日机两架,即炸毁我城内南街、新街口、学宫等地商店29家,毁屋44间,死伤80余人。傍晚,北门城脚集中了被炸死、烧死者,尸横遍地,哭声震野,姐夫桥南首和新街口成为一片废墟。牌坊炸倒了,药店一老人烧得只剩一副内脏。一南乡姑娘为将要结婚,当日进城来买布料,被炸后,其母只找到一条腿。马人和水作店店主虽尚未死,也已流出了肠子……

日夜扫荡 奸淫烧杀

日军进城之初,连日扌可民伙,搜查抗日武装,筑碉堡,用整支毛竹和树段拉铁丝网,而以西门城郊尤甚。咸大弄一黄姓家酒作坊和附近房屋,用水龙局帆布皮管令民伙拉倒后,即改筑碉堡。城门日开夜关,为搜查抗日武装,一天内进黄家达13次,扌可去鸡鸭23只,额上被刺,血满衣襟,当日在树桩被吊10人均在傍晚被刺惨死。日军在扫荡中凡年轻妇女躲避不及者即遭强奸。当时很多妇女一闻日军到来,即扮成老太婆,脸上涂上烟煤,或躲进麦田,或披上破棉被在屋角呻吟装重病。一日,日军在东门城楼把在城外田间劳作的农民,当作活靶枪杀。东门外车火大弄排字工沈伯林的房子日军认为有碍瞭望,即放火烧掉。一裁缝师傅被日军说成是密探,让军犬撕咬而死。夹塘民主人士王文川,时任伪镇长,日军扫荡中因找不到他,就将其妻同其他民伙一起抓到下管石砩被活活戳死,并浇上煤油,推进被烧的屋内,最后只剩下一片旗袍角布。据当时当局记载,抗日期间我上虞同胞被日伪军杀害、炸死的共有939人,伤251人,毁屋5709间,财产损失以当时法计算达到5000亿元。

“三光”政策 东溪惨案

1942年4月6日(农历2月28日)驻县城日军外出扫荡,路过东溪村,遭到我抗日武装伏击,一名叫小本的日军小头目中弹落马。4月8日,日军疯狂实施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先在丁宅下毒手,返回杜溪烧了部分房子,还有9名日军带2名汉奸窜入东溪,先向保长敲诈5000元钱为丁宅回来的日军办中饭,未成,即在村内到处丢燃烧弹,扌可鸡鸭肉猪。瞬间全村240户近千间房屋遭冲天大火焚烧,村民周顺之、周德胜和周银水之母被活活烧死,周阿齐之妻被烧得只剩下一只肚子,村里的粮食牲畜被抢劫一空。东溪村十有九家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有的搭草棚,有的到外村去住庵庙祠堂,有的去当长工或佣人,还有8户到外乡讨饭去了。到了冬季,更有近30人因冻饿交逼陆续死去。

古城变地狱 路有饿馁骨

县城沦陷以后,很多大院已为日伪军所占,好一点的家具也被搜刮使用,连大水缸也为日军洗澡拿走。八太娘洋房是日酋稻成部队长(后调小刀部队长)所设的司令部,孔圣殿后的承潭书院、县前老衙门等地已成兵营,丰惠镇小和运动场里的大悲楼成了日军养马的地方,县前救济院住伪县长刘仲和,院旁大院驻日军特务队,小庙弄高家大院设伪警察局,百姓提心吊胆过日子。一次,有一个十二三岁小孩误入镇小拿了一下日军晾着的军裤,竟被捉到城外活埋了。县城沦陷期,日伪军大搞经济掠夺,除了搜刮粮食,百姓已难正常生产。1943年发大水,更带来严重饥荒,通货严重膨胀,1943年流通的伪中储券买一石米已要1086元,但到1944年和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已先后涨到2475元和4500元了。街头黄漆家具换米吃的比比皆是。一天,笔者于章家祠堂内即见到饿死一剃头师父,走不多远的大水田头旁的三柱坟头,又见一婴儿已奄奄一息。邻居阿庆伯因小孩患瘟疫病(腹泻)无医无药,小棺材挑了一担去北门城外埋葬了………。

日伪暴行,罄竹难书,沉重的历史,永远的伤痛,今日追忆这段难以忘却的历史,为的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振兴中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