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有一个日子叫端午

金笛


好不容易忝为城里人,却对城里的一切常有一种不习惯的隔阂,就如刚刚流走的“端午”。城里的端午总是静静地来,静静地走,悄无声息地从时间的长河中滑过,只是在怀揣浓浓节日情结人家的大门把手中插上一把菖蒲艾草以示纪念,也是那样静悄悄地伴随着菖蒲艾草的日渐枯萎度过那段默默无闻、聊无声息的日子。而在乡下,端午节无疑是一个值得以各种形式来纪念的风俗中隆重的节日,抬起望眼,随处可以闻嗅到端午的气息。且不说那用青青竹叶裹着绿豆的、黄豆的、豇豆的样式各异的粽子,且不说凡是有长长河流的地方定会打造龙舟来个女助威男用劲的百舸争流,且不说凡过端午必备那种食谱必定吃黄鳝、黄鱼、黄瓜、黄酒、雄黄等“五黄”习俗,单是那些伴随着端午节而引发的各种民间传说、人文故事,就平添一股额外的温馨和浪漫,充实了童年贫乏的生活,也充实了以后回味岁月的隽永。

从端午节获取故事的是外公告知的民间口舌相传的《白蛇传》,那是穿越千年时空以前的杭州端午节,美丽多情的白蛇白素贞凭藉自己的深厚功力,嘱托小青遁化远避,而自己也是硬挺着喝下了那杯端午节的雄黄酒,在那帷幕中现出了硕大的法身,吓得那个与仙有缘的青年男子许仙半死,而法海老和尚也趁机而入,如簧之舌鼓动许仙出家,以避妖气缠绵。那种恩恩怨怨与他无关,童年时的我常与鲁迅的心思一样,总是责怪法海无事找事,人家即使人妖相恋相爱又碍你啥子事体,也就是“活该”被追杀而永世躲藏在蟹壳里,坐他自己的千年枯禅。但也造就了张曼玉那种妖气十足的造型,在水漫金山寺中一展女性风华正茂的魅力。于此,那端午节的内涵也由此逐渐丰满起来,使后人在品尝“五黄”时增加些许佐料,增添无限兴致的回味。

那是属于虚拟的古人的,而于我自己,对端午节最深的印记那是上山割菖蒲艾草,望着绿油油高低参差的艾草,犹如一片小型的草原,用锋利的镰刀齐根割下,用红色的绸带紧紧缚住,挂在大门口的上方,与黑黝黝的门框一起烘托节日的气氛。而接下来那是跑到河边,勤俭的乡人虽然铺张的浪费,就地取材,用那种绍兴水乡特有的小划船作一番“龙舟竞渡”,胜者则在大伙的拥簇下喝上一碗满满的老酒,即兴唱上几句高亢的大板,把端午的节日气氛推向极致。从河边回到家里,母亲早就准备了那必备的“五黄”,父亲取黄鱼下黄酒,而我们小孩的最爱那是条条黄瓜与段段黄鳝,至于雄黄酒那是大家必喝的辟邪之物,还必须分些给墙角、沟壑,驱逐那些躲藏在阴暗角落里的蛇虫害人毒素,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其实在幼小的心灵中,我极不情愿喝下苦苦的雄黄酒,实在是企求那美丽多情的白蛇精在生活中出现,获得许仙曾消受过的一段“艳福”。

脱掉“草鞋”穿皮鞋,离开乡下进城里,那端午似乎也只能如一朵朵浪花泛起在记忆深处,激起回味的涟漪。与端午节邂逅那是在今年与之相关的前夕看到一则报道,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率众在汩罗江畔赛诗祭祀屈大夫诗魂,以纪念其忠君爱国之心。那宏大壮观的场面,那感人肺腑的诗句,那情真意切的表情,无不与他著名的《乡愁》筋骨相连脉络相承,那股股的哀怨也喷薄奔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种忧愁贯穿了两千多年,一直从屈原传递到余光中,那种爱国爱乡的情感始终荡漾在中华大地、龙的传人之中,经久不息,越传唱越醇厚。哎,端午的思绪总是那么哀怨那么悲苦,似乎屈原定了调,就得按照这一基调一直唱下去这首亘古传唱的老歌,伴着那标志江南特色的丝竹,绵绵的,悠悠的,唱呀唱的。当时我的眼睛是湿漉漉的,胸腔中全是充溢着无限感慨。

今年的端午节,想当然地以为犹如城里以往已过的所有端午节那样,将悄无声息地过去,只在记忆中留下一束艾草挂在门前,而那天真正端午节到来,妻子执着地在电话中叫我回家吃午饭,“妻命”难违,奉命而行。虽然夫妻双目相对,但桌上小菜丰盛,“五黄”一应俱备,但只不过难觅踪影的黄鱼由裹在粽子中切开的蛋黄代替。倒上黄酒,美滋滋地喝上一口,一股家庭的温馨馨和历史的沉甸甸一起洋溢在心头,但后来还是家庭的温馨占据了上风。这次在城镇家里过的端午节,再次勾勒起少年的记忆,嘴角不由自主地溢出一股会心的微笑。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年年岁岁相似,今日却又不同,这个于冷清中恬静度过的端午,进一步充实了端午节的内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永难忘,长记取。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