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坚强战士

——纪念何云烈士诞生100周年

何兴龙


今年3月,是我市著名烈士何云诞生100周年纪念。何云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何云,原名朱士翘,1905年出生在上虞朱巷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父亲长年患肺病,无劳动能力,全靠母亲给人做些针线活来维持家庭。

1918年,为了帮助家庭,经三叔介绍到北乡杨家溪小学当教师。192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杭州师范学校,从此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教育。

1924年,何云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在春晖中学附小任教。1926年,上虞党的创始人叶天底同志正在领导开展农民运动,何云就积极投入这场运动,撰写了多篇文章,以犀利的笔作武器,唤起民众打倒封建地主,打倒土豪劣绅,揭露黑暗社会,唤起了民众的觉悟。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蒋介石的屠刀下遭受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不少同志被捕、被杀,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也笼罩着上虞。1928年,何云远离家乡去上海寻求革命道路,经人介绍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1932年,他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上海党的地下活动。在这期间,他编辑《中国论坛》杂志,协助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共同领导“民族解放大同盟”,并任该组织的宣传部长。他白天上街演讲,晚上深入工人中宣传,不顾个人安危,到处奔波,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1933年,何云被上海国民党宪兵司令部逮捕,关押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敌人用各种刑罚进行威胁和诱惑,但他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誓死维护党的利益。同时,在狱中还努力学习德语和世界语。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重新合作,国民党当局在共产党和广大爱国人士的严厉斥责下,不得不把非法逮捕入狱的何云同志释放。他出狱后,组织分派他在南京编辑《金陵日报》,不久又调往武汉《新华日报》工作。从此,何云就一直战斗在党的新闻战线上。

1938年秋,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晋东南创办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12月,何云率领着十几个新闻工作者和印刷工人,带着一台老掉牙的铅印机,到沁县南部的后沟村,着手筹备《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创刊工作。可一开头就碰到了印刷工具和印刷材料缺乏、精通新闻业务的骨干极少、收报机发报机和收音机缺乏、办报经费困难等等。但面对一大堆困难,何云充分发动干部群众,人人献计献策,一个个着手解决困难。

1940年,为了打破日寇的“囚笼政策”,我八路军决死队在华北五千里长的交通线上,发动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为了及时报道胜利的消息,何云就随军采访,或协助总参谋处编写传单式的捷报,把一个个胜利消息飞快传播给广大军民,扩散到敌占区同胞的心中。当“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歼灭战打响后,何云和陈克寒同志带了部分记者和油印机,跟着彭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和129师刘邓首长,日夜战斗在火线上,报道写好后,立即审阅刻印、油印发行,在激烈的反“扫荡”烽火中,报社出刊从未中断。在那烽火连天的日子里,何云拖着多年监狱生活被折磨得十分虚弱的身体,夜以继日地工作着。有时为了赶写社论和专论,常常一灯荧荧到深夜,即使在生病期间,他还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面吃药,一面工作,只要还能起床,他就装成没病的样子。他的作风十分严谨,报上所印出的每个字,都经过他再三的推敲,碰到重要指示和领袖文章,他更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校阅,直到没有一点差错为止。1941年初冬,日寇36师和第4、第9混成旅团一部共5000兵力,在空军配合下向我八路军在华北敌后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黄崖洞发起进攻。报社奉命埋藏机器,背起“报馆”打游击,大家用牲口驮着事先做好的小型轻便的活动铜字架和小型脚踏机,工人和编辑人员编成连队,荷枪实弹,一面和敌人转山头,一面设法印报。尽管环境恶劣,炮火连天,但这份日刊二万多字的华北《新华日报》一直坚持出报,提供党政军领导参阅,指导当时的对敌斗争,在广阔的华北大地上迎着战火,竞相怒放。

对于何云主办的华北《新华日报》,不仅国内广大人民都在关注着它,连国外美国纽约的《今日中国》杂志、莫斯科外交人民委员会都长期订阅了它。它在战火中得到蓬勃发展,先后帮助《中国人周刊》、《抗战生活》、《华北文艺》、《文艺增刊》和北方局的《党的生活》、八路军总部的《前线》等报刊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它联系和培养了几千名工农兵通讯员,壮大了新闻队伍,同时这个报馆还印发了45万册社会科学方面的读物和马恩列斯经典名著以及学校用书,印刷了50余万份传单与布告,在敌后物质技术万分困难的条件下,能印发这么多的精神食粮,其可谓世界出版史上的奇迹。日伪害怕它,拼命歪曲它,派兵围剿它,并妄图彻底摧毁它。

1942年5月,万恶的日本强盗向太行山区发动了“铁壁合围”的大“扫荡”,当时,何云率领报社机关,随总部和北方局向外线转移,不幸于5月28日在辽县大羊角附近突围中壮烈牺牲。这位年仅38岁的新闻尖兵,为开拓华北敌后的新闻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和他同时牺牲的还有理论部秘书主任、国际版编辑等40多位同志。“遥祭太行君记取,故都城上看新华”。何云同志高尚的革命品德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