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烟雨沥海城

高志林


沥海城悠枕着东海的浪涛演续了一场场历史上很具感染力的话剧,而寻常人家365天几乎都在涛声橹韵里打发着日子。

记得20世纪50年代,这里还城墙巍立,由南门北门、东门西门而延伸形成的一条十字街,红石板铺就一层暗旧的颜色,两侧的小木楼灰墙斑驳,显出些年代久远的意味。翻开历史的书简,风雨六百年故城宛在眼前:明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循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旨意,筑城成埠,渔人商贩便不绝如缕。

临海“龙游”着的浙东海堤,默默地固守着这座四方的城池。城外的涛头上,悠浮着一群群白色的鸥鸟和静静地浮歇着一排排“三桅”红船。这三桅的红船,是沥海港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动景。自汤和筑城以来直至20世纪60年代,这些古老的竖着三道桅帆的大木船,将这片海域渲染得如火如荼。潮汛起,百船出航,海港便清静了下来,随之而来的是一连几个月的牵人心潮乱人思绪的悬念;潮汛落,几百叶风帆载着咸风涛声,由远即近,陆续进港靠岸休养生息。于是,沥海城又沸腾了起来……

如今,海鸥虽在,可三桅红船却不见了,这都是因为海港的变迁之故。立在大堤上望海的老商人老文翁,仍滋滋地想象着当年肆墟繁忙,或回忆着“沙边贾客喧鱼市,岛上潜夫醉笋庄”之类零落的句子。但沥海的渔者,从不顾及买茶卖茶的商船之盛,更不知些许词语之含义,唯从容自若,不问唐宋元明清,径自打捞着一船寂寞与悠闲。

酒肆历来多着。傍护城河一溜居居,花窗瓦房,腾出小厅,摆上方桌;或干脆沿接低檐搭一个篷子,照例挑展一面酒旗。“息汛”的船客,无论雨天晴日,习惯于早早地走进酒店,迟迟地结伴归船。酒碗在手,渔人船夫是最从容的侃家。从海上浪里到岸上城里,从东街的妹子到西街的浴池,自可将方方正正的一个城池,一人一屋一草一木梳理得一清二楚。人在酒篷里头,雨在酒篷外头,不拘人或是树,船或是浪,都是最自然的那种。

汛期又起了,密密的船队又出海了。城里的人家,则成了女人们的天下。她们踩着暗红的石板下得河埠头去淘米浣衣,在隔堤的浪涛声里,侧着耳朵细辨着自家男人的船已到达什么海域……丈夫的渔船在大海上搏击,做妻子的心事就漂在那浪尖上,重重叠叠千回百转……米流了,衣漂沉了,她们却浑然不觉。

记得公元1961年,我在沥海城里的一所小学校里执教。一天清晨起来,就闻满城皆哭声。我便知道真是渔民们出事了,便急冲冲走出校门。果真,在里泗洋捕鱼的沥海渔船,在一阵狂风恶浪中全都翻了,几十条生命就葬送在汪洋之中。这是我所亲历的一个凄惋场面。可想而知,在我以前的几代几朝里,这样的灾难不知有过多少回。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