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痛悼丕谟

赵畅



前些天,原上海虹口书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罗步臻先生小住上虞。席间大家谈到集书画家、佛学家、医学家、命理学高手于一身的上海市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华东政法学院教授洪丕谟先生,很是为其人品才品所折服。可不是?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出版100多部著作,凡2000余万字,涉及诗词、书画、医学、养生、宗教、法律、民俗、旅游、古籍整理和文博收藏等十大系列。人称“上海滩上一支笔”,赵朴初先生则对其才学和品德赞曰:“苦学年来未有涯,青灯黄卷月笼纱。诗文书画兼医学,千载学林一奇葩。”

然而,我竟然没有想到,洪丕谟先生已于5月22日17点10分走完了他绚丽多姿的65年人生。当洪丕谟先生生前挚友、书画家、收藏家娄国良先生将这不幸的消息告知于我时,我竟无语凝咽。

我与洪丕谟先生仅一面之交,但其人其事却宛如眼前。记得那是1998年3月27日下午,当娄国良先生及夫人劳其华女士陪同洪丕谟先生及夫人姜玉珍女士抵达虞舜故乡、英台故里上虞时,于我怎一个惊喜了得!

其时的洪丕谟先生,中等身材,面容清癯,戴一副近视眼镜,温文儒雅,典型的学者风范。与之交谈,深觉品行高洁,待人至诚,态度谦和,没有一丝大学问家的架子。正是因了这样的氛围,我便慢慢地走进了洪丕谟先生敞开着的人生大门里……

他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古文献皆能背诵如流,曾行医20年之久。丰子恺、唐云、周炼霞、沈柔坚等著名书画家,都愿向他求医。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于汉魏晋唐宋元无所不窥,尤倾折于汉魏的古朴和宋明的意态。创作以行、草书为主,书风清新俊逸、朴茂多姿。故郑逸梅先生以“少年中之前辈,前辈中之少年”誉之。他深谙于儒佛道文化,以为儒佛道“三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鼎立的三足。若问其这方面的学养有多深,他编撰的《中国佛门的大智慧》、《中国方术的大智慧》、《佛道修性养生法》等,便能窥其一斑。

芝兰有根,醴泉有源。洪丕谟先生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宁波市慈溪洪塘镇。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洪洁求是留法的博士生,曾任上海外语学院法语教授,父亲的外祖父梅调鼎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家里颇多藏书。生于长于这样的家庭,洪丕谟自是耳濡目染。加之天资聪颖,笃志苦学,故学有所成,脱颖而出。虽然后来他也饱尝了许多人生磨难,尤其是经受了前妻病故的大悲大恸,但他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他把痛苦埋在心底,孜孜不倦地钻研自己的学问。特别是随着有共同语言和爱好的才女姜玉珍走进其生活,洪丕谟先生更是激情奔涌、才思横溢。

有人作过统计,20多年来,洪丕谟先生差不多2个多月就有一部著作问世,且每部皆是畅销书。身为学者兼教授的他,又是怎样成为高产作家的呢?节约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常常一天写作12小时,便是其诀窍。听娄国良先生多次讲起,每每去上海拜访,到了中午,在洪丕谟先生提议下,两人皆是吃面条解决就餐。并不是洪丕谟先生请不起客抑或不肯掏钱,实在是为了节省时间。在其看来,朋友之道,不在吃喝玩乐,而在于学术上的互补,精神上的感染与互相激励。难怪娄国良先生说:“我与丕谟先生的友谊一如陈年女儿红,日益见其醇厚与浓烈。”“苍天不负有心人”,洪丕谟先生不就是依仗着这般“抠时”法,才为自己赢得了比常人更多支配的时间,因而才“棋高一着”、“学高一等”的吗?

每每看洪丕谟先生的著作,总觉取势恢宏,张扬意境,注重情采,写得酣畅淋漓,写得激情飞扬,写得才华横溢。多年来,他一如既往地继续着他历史、文学、艺术殉道者的惯常姿态,与之“耳鬓厮磨”,参玄悟道。他在审美与文史之间,在古今的勾联之间、在典雅与世俗之间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并在纵横捭阖中清晰地化出自己。

然而,口若悬河,终究道不完洪丕谟先生的高尚德行;神思畅游,终究写不尽洪丕谟先生的高深才学。江在呜咽,山在恸哭。洪丕谟先生的逝世,是那样的让人震惊,让人痛惜。泪眼迷蒙中,我仿佛看到当年洪丕谟先生亲自采摘并安放在地处上虞茶场王充墓碑上的白花,而今依然鲜灵,亦同时慰藉着他自己的灵魂;步入“江南第一庙”曹娥庙,细细谛听,他当年从容的脚步声和深沉的吟诵声而今仿佛依然在走廊间低回;在被誉为“北南开,南春晖”的白马湖春晖中学校史陈列室内,他题写的“春晖教苑”四个字,仿佛成了他最后的遗嘱;而他先后赠予我的一幅“荷花”图以及“竹露松风蕉叶雨,茶烟琴韵读书声”的对联,仿佛时时给我以“一身轻似叶,所重全名节”、“不受尘埃侵,唯作读书人”的导引。

据娄国良先生讲,生前,洪丕谟先生一再要求身边的亲朋好友,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家不要悲哀,不要流泪,因为那样他会走得不够安心,会一步三回头;他也不希望关心、爱戴他的人因为他的离去而奔波劳顿,他留下遗言“不举行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他说,人生如云舒云卷,花开花落。让我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为了尊重他的遗愿,大家没有再去打扰他。作为与他有过一面之谊的我,今写上一段绵绵的回忆,别无他意,只是为了遥寄我无尽的哀思,我相信这不会打扰洪丕谟先生亡灵的,若其地下有知,亦定然会欣然接受的,因为他是一个智达者、一个慈善者。

写完此文,已近子夜。我不由得从藏书中找出他赠予我的书籍,翻开他的遗像,像成熟的稻麦俯身大地,像载不动水分的雨云沉沉低垂,我深深地、深深地鞠上三躬……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