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茶圣故里“酿”茶香

本报记者 陈智尧


穿越历史的时空,人们不得不为上虞悠久的茶史所称道:据记载,早在汉代,上虞境内的东南山区即有叫作“大茗”的野生茶树闻世。至唐代,上虞开始人工栽茶和茶叶加工。公元764年,唐代茶神陆羽泛舟而来,沿舜江考察,在他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科学名著《茶经》中,赞誉越州上虞茶为上品。此后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我市的凤鸣山茶及鹁鸪岩茶,则作为茶中极品而记载于县志中。等到清末民初,上虞盛产的平水绿茶,碧绿油润,晶莹如珠,多次在国内外评选中获得大奖,流誉至今。查考漫长的中国茶叶史,最让上虞人欣慰的还是现代华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祖籍上虞丰惠、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这对我市的茶叶发展来说,无异是一笔最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与宝贵财富。

面对当前我市茶叶发展之现状,我们又不得不感到一种沉重与危机,沉重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昔日享有的荣耀与辉煌成为一种历史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当是如何励精图治的深深思索和怎样重铸辉煌的沉重责任。危机的是在激烈的茶叶市场竞争条件下,上虞茶业该如何打响自身品牌,切实加强品牌管理,着力提高茶叶产业化进程。

山静无音水自清,“觉农”“仙毫”逞英豪。应该说,近几年来,随着各级对农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茶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市茶叶产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茶园面积4.6万亩,去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2950吨,总产值近8000万元,茶叶的加工出口量已超过1.5万吨,出口额2亿多元,是全国重点茶叶出口基地县(市)之一。以“觉农舜毫”、“龙浦仙毫”等为代表的一批名茶风靡市场,相继捧回了全国农博会金奖、中国精品名茶金奖等众多荣誉。市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今年还被列入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另外,我市还通过加快无公害老茶园改造,加快良种茶园的发展,对全市初制茶厂实施优化改造,在虞南山区全面启动“覆绿工程”等,促使全市茶业生产成为我市农业生产中一朵奇葩。

在看到我市茶叶欣欣发展同时,我们也应正视从中的不足,目前构成我市茶叶生产最大的“瓶颈”就是缺少规模型的茶叶农业龙头企业,对茶叶品牌缺少管理与保护,茶园基础设施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偏低等。

谁能对茶叶品牌、质量负责?答案应该很清楚:只有建立起真正的茶叶龙头企业,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只有建立起真正的茶叶龙头企业,才可能有严格的生产条件和管理制度,无论是从生产环境、生产到加工、运输到市场销售,才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而茶产品也只有规范化加工、标准化包装、品牌化营销,才能确保茶制品的高品质、高档次。目前,我市的“觉农”、“舜龙”二家茶叶龙头企业,从总体上说,两家都存在规模偏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的缺陷,这是我市名茶产业发展的“硬伤”。另外,今年春节期间,我市近30只茶叶品牌一哄而上,不少唯利是图、鱼目混珠、以次充好,这对近几年我市刚发展起来的名茶产业带来不小的伤害,长此以往,将损害我市茶叶的声誉,这可以说是我市茶叶的“内伤”。至于“外伤”,就是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据介绍,今年3月10日的冰雪及以后二次霜冻给我市茶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乌牛早”茶园,有的茶农片叶无收,血本无归。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市茶叶每年都会受到一次霜冻影响,如何提高我市茶叶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已是摆在我市茶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行之有效加快我市茶业产业化步伐?有识之士认为,市场开拓是关键。要大力发展茶业专业合作组织,以骨干的茶叶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形成“龙头企业+市场+基地+生产者”的经营模式,增强我市茶产品的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名茶要在稳固市内市场的基础上,着力开拓国内市场。珠茶要在稳固非洲市场的基础上,加强生产管理,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拓展欧美市场,提升产业档次,增加行业效益。要象“舜龙”公司一样不断开拓“翠龙”这样适合工薪阶层消费的新产品,加强技术创新,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市茶叶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推广防霜设施建设及抵御自然灾害的技术推广,增强我市茶叶抵御自然灾害的“筋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酒是酿出来的,茶又何尝不需要酿,只不过这个“酿”更显心智。

品之酽酽,饮之陶陶,久居心头,挥之不去。愿我市能酿出更多的名茶好茶。茶圣故里酿茶香,茶乡报春歌如潮。愿我市茶叶一路走好,再造时势。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