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文字的温暖

陈荣力


人到中年的情感,恍似已闲置了的机关老楼,虽然结构格局基本未变,但昔日的朝气和辉煌,更多的成了楼梯上凹陷磨损的足痕或砖墙外残旧斑驳的洋灰。如果一定要对人到中年的情感作一个度量,那么被岁月过滤一同沉淀的,除了凹陷磨损的足痕、残旧斑驳的洋灰外,还有为昔日的朝气和辉煌所不屑顾及的温暖,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温暖。这样的温暖沉静而踏实,恰如一句土话“日子长悠悠,腌菜老碗头”,虽平常但不可或缺。除了亲情和友情,人到中年还有一种温暖便有点弥足珍贵了,那便是文字的温暖。这种温暖尽管更多的属于个人体验,但对大凡喜爱文字的中年人说来,相信或多或少都会感同身受的。

先说说形而上的。人到中年后,对文字阅读的兴趣不知不觉里渐渐有了转移。少年时期诗歌是枕边书,青年时代小说为案头友,人到中年倍感兴趣的却是散文,尤其是文化类、思想类的散文。如果说余秋雨植入了最初基因的话,那么随着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叶灵凤、董桥、黄裳、林行止、李瓯梵乃至黄仁宇、吴思、李国文、朱学勤、王充闾们的纷至沓来,基因已衍化成为细胞,近乎构建了我文字阅读的整个生命。值得—提的是,基因衍化成细胞并非一蹴而就,此当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文字带来的温暖。正是这样的温暖,在孵化情感的同时,也孵化了兴趣由基因而终成细胞,当然文字的不同,温暖的色彩和强弱也各不相同。大致来说,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叶灵凤们的温暖,属“寒夜来客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类,有长者的亲切和厚道。董桥、黄裳、林行止、李瓯梵们的温暖,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气象,具性情者的斑澜与暖和。而黄仁宇、吴思、李国文、王充闾、朱学勤们的温暖,则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透彻,富智者的豁然和熨贴。人到中年的情感,多少带有一些“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的沧桑,而文字的温暖,却分明又如故友的信,枕边的灯,寒夜的一杯姜茶,老母的一声叮咛,让你掂量温暖的重量和质感的同时,也滋润着中年的情感如系了黄丝带的老橡树,厚实沉稳里不乏活泼和生机。

因了写作的缘故,这两年对清末民初的笔记、逸事忽然有了浓郁的兴致,可惜这方面能见的文字委实太少。不久前在古城绍兴的一家小书店里,意外觅得已故台湾《中央日报》主笔高拜石先生的《古春风楼琐记》。一套厚厚八大本,洋洋三百万言,状写了清末民初近五百位耆宿名士、通儒硕彦鲜为人知的轶事掌故、花絮趣闻,加上字里行间不经意间流泄的社会风情、民俗韵味、五花八门的官场怪状、三教九流的世相奇态,远非“补史家之失,尽艺事之能”所能概括。高拜石先生善属文,工诗词,学养深厚,尤长近代史笔,《古春风楼琐记》笔力雄放,酣畅舒展,精妙之思、生花之词俯拾遍是,所引诗、词、联、赋颇多佳构。读这样的文字,尤其在寒冷多雨的冬夜或于沉稳寂寞的机关老楼里,细细地读这样的文字,那种汩汩洇漫的温暖真如燃了一炉情感的炭火。形而上的文字的温暖,至少在我的体验里以此为甚了。

除了形而上的,形而下的文字的温暖虽近乎个案,却令人唏嘘。不久前写了一篇记叙二十多年前在杭州湾畔一个渔村供销站生活的文章,文中曾提及一位当年对我照顾有加的临时工。他是一位大好人,也是—位实足的老实人,可惜天不怜好人,在我离开供销站不久,他就患病死了。这样的文章在我来说,不是过眼云烟,差不多也事过境迁了。不料一个小雪扉扉的冬日,—位六十多岁的农村妇女拎着一壶菜油颤巍巍地敲开了办公室的门。诧异间,那位老妇自报家门:“认不出了吧,我是××的老婆。”赶紧让座后她一脸感激,“听我儿子说你在报上写了一篇文章,专门提到了××。二十多年了,很多人都不记得他了,难为你还想着他。”说着,她的眼睛潮湿了。未及我答腔,她又赶紧递过那壶菜油,“家里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壶菜油是自己打的,你一定要收下,一定要收下,寻到你也好不容易的。”怔怔地面对着那壶菜油,刹那间我百感交集,一股从未有过的感动和温暖冲溢得我甚至一时语噎失聪。在十几年、近百万字的写作经历中,成功的得意有过,恭维的赞扬有过,上千元的稿费亦有过,然而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村妇女,冒着雪从三十多里的乡下专门给我送来一壶菜油的温暖却从未有过。而这一切仅仅只因为在连我自己都差不多要忘记了的文章中,有些许关于她丈夫的文字。如果说此前文字的阅读令我感受到温暖的话,那么此后文字的写作同样让我体验着温暖,一种给予别人温暖的同时,享受着别人回馈的温暖的温暖。而这样的温暖,只有人到了中年,才会明白那既是形而下的交融,更是形而上的情感。

人到中年孟浪地追寻感情的温暖,已不免狷狂。而沉静地感受情感的温暖,却不失为提升生命质量的阶梯之一,如文字的阅读或写作。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