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汉代曹娥碑失踪之谜

郭庆祥


汉代曹娥碑建于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简称汉碑。这块汉碑为表彰曹娥投江寻父的孝烈行为而建,碑文由“时甫弱冠”(年方二十)的奇才邯郸淳所撰,十分著名。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穴132—192?雪观碑题字之后,碑阴又镌刻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更加声名大振。可是,这块稀世名碑后来却突然失踪。那么,这块汉碑究竟何时失踪、因何失踪的呢?由于史籍未载,年代久远,竟成了千古之谜。

出于对这块稀世名碑的关切和对这块汉碑失踪之谜的好奇,笔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作了一番调查研究,终于有了一些眉目。看来,这块汉碑失踪的时间,不是在东汉、魏晋,而是在唐大和二年(828)或唐太和五年(831);这块汉碑失踪的原因,是遭遇大风海溢或大水。

为什么说这块汉碑失踪的时间,不是在东汉、魏晋,而是在唐大和二年或唐太和五年呢?根据有四:

其一,是郦道元的《水经注》。郦道元(?一527)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他考察过上虞河道,在《水经注》中作了明确的记载:“江之道南,有曹娥碑。”这一记载证明,汉代曹娥碑不是在东汉失踪的,也部分地证明此碑也不是在魏晋时失踪的。

其二,是李白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701—762)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在天宝十三年?穴754?雪所作的这首诗中有“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的著名诗句。这就证明了这块汉碑不仅在魏晋时完好无损,就是在盛唐时期也安然无恙,并未失踪。否则,何来“笑读”、“沉吟”?

其三,是晚唐诗人咏曹娥的有关诗句。例如;章孝标在《曹娥庙》中有“人间荣谢不回首,千载波涛丧色丝”的诗句;赵嘏在《题曹娥庙》中有“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的诗句。这些诗句透露了一个不祥的消息:汉代曹娥碑已经失踪。

其四,是史籍中有关越州灾情的记载。查阅《新唐书·五行志》,在中唐时期越州并未发生大的风灾、水灾,只是到了晚唐大和二年(828),越州才发生严重灾情:大风海溢。在这之后,唐太和五年(831)六月,两浙大水。因此,从汉碑失踪原因的角度来分析推断,汉碑失踪的时间是在唐大和二年(828)或唐太和五年(831)。

为什么大风海溢或大水是造成汉代曹娥碑失踪的原因呢?这是因为:首先,大风海溢的破坏力是巨大的。越州的大风,是台风。台风折木裂石,毁坏建筑;台风夹带暴雨,毁坏庄稼;台风掀起波涛,冲垮海塘,造成海溢。关于大风的巨大威力和破坏力,宋代诗人郭祥正(1035—1113)的《大风》诗中有着令人心悸的生动描绘:“飘风自南至,汹汹结阴暴。须臾江涛翻,石裂巨木倒。”很可能是由于大风海溢,汉代曹娥碑在唐大和二年(828)被大风吹倒,被汹涌的波涛冲走了。其次,大水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唐太和五年(831)两浙大水,非同寻常。所谓“两浙”,指的是浙东、浙西。两浙均遭大水,越州难免遭殃。如果汉代曹娥碑在大风海溢中侥幸脱险,也难逃两浙大水这一劫难。而不论是前一原因还是后一原因,都与汹涌的波涛有关。上面提到的两位晚唐诗人的诗句,就是明证。晚唐诗人章孝标是睦州桐庐?穴今浙江桐庐?雪人,后移家于钱塘(今浙江杭州),距上虞较近,想必在游览曹娥庙时,出于对汉碑失踪的关切,访问过江滨居民,了解汉碑失踪的原因之后,才在《曹娥庙》一诗中发出“人间荣谢不回首,千载波涛丧色丝”的感叹。继之而来上虞游览的晚唐诗人赵嘏,同样是在了解汉碑失踪原因之后,才在《题曹娥庙》一诗中发出“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的悲叹。

汉代曹娥碑的失踪,是一个千古之谜。对这个千古之谜的破解,并非易事。笔者发表上述见解,自在抛砖引玉,期望有识之士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来破解这一千古之谜。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