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汉代曹娥碑与文坛佳话

郭庆祥


汉代曹娥碑是一块稀世名碑,有关此碑的众多文坛佳话就是明证。这些文坛佳话,不仅以其生动的内容增进人们对此碑的认识,而且以其优美的文笔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今举三例,与读者共赏。

其一,邯郸淳挥笔撰写碑文。汉安二年?穴143年?雪的端午节,曹娥的父亲曹盱在县江迎涛身亡。为了寻找父亲的尸骸,时年十四岁的曹娥沿江号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投江而死。曹娥的孝烈行为使千夫失声,悼痛万余,泣泪掩涕,惊动国都。为了表彰曹娥投江寻父的孝烈行为,上虞县长度尚在元嘉元年?穴151年?雪改葬曹娥于江南道边,并且建庙、立碑。碑文的作者是邯郸淳。关于邯郸淳挥笔撰写碑文的故事,虞预在《会稽典录》中有着生动的记载:“上虞县长度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而有异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会朗见尚,尚与之宴饮,而子礼方至督酒。尚问朗碑文成未?芽朗辞不才,因试使子礼为之,挥笔而成,无所点定。朗嗟叹不暇,遂毁其草。”这就是说:邯郸淳是上虞县长度尚的弟子,他字子礼,是一个年方二十的奇才。原先度尚是请文士魏朗撰写曹娥碑文的,魏朗接受了这一使命写成文稿但没有把它拿出来,恰巧魏朗遇见度尚,度尚邀他宴饮,而邯郸淳刚来督酒。度尚问魏朗碑文有没有写好?芽魏朗谦虚地推辞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因此,度尚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改由邯郸淳来撰写碑文,邯郸淳才思敏捷,挥笔而成,文不加点。魏朗见了,自愧不如,嗟叹不已,于是把自己所写的碑文草稿销毁了。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说明三点:一是度尚叫邯郸淳撰写碑文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二是“时甫弱冠”的邯郸淳确实是一个奇才;三是文士魏朗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乐于提携后生。

其二,蔡邕观碑题字。邯郸淳撰写的《曹娥碑》确实非凡,连文学、书法名家蔡邕也前来观看。蔡邕?穴132——192年?雪,字伯喈,陈留圉?穴今河南杞县?雪人。他性笃孝,少博学,初平元年?穴190年?雪官拜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名之盛,从下面一件事中可以看出来。嘉平四年?穴175年?雪,时任议郎的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奚谷典等人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在获得灵帝准许之后,蔡邕亲自书册于碑,使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堵塞街陌。”蔡邕后来因议政得失获罪,被捕入狱。出狱后,恐遭宦官陷害,“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达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到过上虞。素有笃孝之性的蔡邕,对孝女曹娥深怀敬意,慕名前来观碑合乎情理。他在观碑之后,于碑阴题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此后,曹娥碑阴就镌刻有蔡邕所题八字。关于蔡邕观碑题字的故事,在《会稽地志》和《越中杂识》中均有记载。南朝夏侯曾先在《会稽地志》中说:“蔡邕过碑读之,乃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海悔堂老人在《越中杂识》中记载甚为生动:“蔡邕访之,值夜暮,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文学、书法名家观碑题字,使曹娥碑名声大振,慕名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蔡邕所题八字究竟何意,百思不得其解,从而使八字隐语成了一个人人争猜的难解之谜。

其三,杨修破解八字隐语。蔡邕在碑阴题写的八字隐语,原来是一个字谜。而破解这一字谜的,据说是曹操的主簿杨修。杨修?穴175———219年?雪,字德祖,弘农华阴?穴今属陕西?雪人,是汉末文学家。他好学能文,才思敏捷,任丞相曹操主簿。关于杨修破解蔡邕所题八字隐语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有生动的记载:“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芽’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魏武,指曹操?穴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雪。据说曹操任丞相期间与主簿杨修到过曹娥碑下,见到碑阴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杨修才思敏捷,迅速破解,曹操才思不及杨修敏捷,在行了三十里之后才获得答案。在与杨修核对了各自记下的答案之后,发现答案相同,都是“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不禁感叹:“我的才思不及你敏捷,相差三十里。”姑且不谈曹操是否真的到过曹娥碑下,单说杨修迅速破解八字隐语一事,既显示杨修才思敏捷,又启人智慧,使人们终于明白:原来蔡邕在碑阴所题八字隐语,其谜底竟是“绝妙好辞”这样一句赞语?选于是,曹娥碑的名声更是大振。

上述三则文坛佳话,生动有力地证明了汉代曹娥碑的确是一块稀世名碑。可是,这块汉碑后来却突然失踪,实在令人痛惜。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