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宁静安谧古县城

任峰



丰惠是上虞的古县城,自唐长庆二年?穴882年?雪开始一直是上虞的经济文化集中地,到1954年才搬迁到百官。当时的丰惠文化发达,名人辈出,街巷通达,屋舍俨然。镇上曾有很多高大的建筑,除当年的县署、学宫等公用建筑之外,还有建于明代的一座台门,建于明、清两代的三座进士台门,建于清代的登科台门、敕五堂?穴胡愈之故居?雪。元代的时候镇上曾建筑过城墙,明初拆城墙用以筑海防,民国时期县政府组织拆城委员会,拆毁了西岳殿至监狱署的城墙,到解放后,又拆墙石用以修筑石坝,现在城墙已经不复存在了。近年伴随着旧城改造,剩下的也只有几座石桥和少许的明清建筑了。

星期六清晨,我一早就背着相机出门了,想体验古镇之晨。古镇现在剩下的东西也不是很多了。听当地的老人讲,那种雕花梁柱,以前满镇子都是,可惜,很多现在都不在了,自然倒毁的很多,但大部分还是人为破坏的,而剩下的也都破旧不堪了。即使如此,只要你走在河这边的西大街上,还依稀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与喧闹,千年的历史积淀,终究不能被喧哗的现代人声和浮躁所湮灭。

下车,沿人民路直走,从现在的镇政府所在进去向右到站弄,很快就到了王一飞的故居。王一飞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和翻译家,又名兆鹏,化名王伊维。曾任上海区委书记、宣传委员,后又任过湖南省委书记,参与领导过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后在1928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后牺牲。人际沉浮,房子依旧,却是主人可能早就换了。房子的台门保存得还相当好,门上的砖雕也是依然如旧,给人一种莫名的美感、悠悠的思绪。砖雕下面的灰白墙壁上用发涩的墨迹写着“翻丝棉在此”,传递一种生活的气息:朴实,安详。

沿路往前,有一个四合院,是我见过的镇上两个保存比较好的四合院之一。门槛很高,雕刻也算精美,想来以前的住户也应该是个富殷之家。进得里面,一眼就是那满院子的花木,品种很多,有金桂、菊花、万年青等等。再看,房子结构部分已经被修改了。现在的主人在院子东面修了个阁楼,外面粉刷得花白,虽然看得有些刺眼,但也无大碍。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不现代,心境会平和许多,对于那些老人来说,可能真是颐养天年的绝佳住所。

沿西大街往东,可以依次看到丰惠保存比较好的三座古石桥:八字桥、济富桥和九狮桥,历史都很久远。其中九狮桥最大,上面又有青藤缠绕,所以数它最出名,很多宣传画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九狮桥原名又叫等慈寺桥,因等慈寺而得名。现在的桥为元代修建,为单孔石拱桥,全长26.85米,通高6.3米,桥面宽8.8米,桥拱用拱券石纵联砌成,净跨9.95米。而济富桥原名酒务桥,是后周显德年间?穴955—959年?雪所建。到了宋嘉定十七年?穴1224年?雪重建,改名丰惠桥,也是单孔拱桥,长27米,宽4.5米。因为济富和“姐夫”在上虞方言发音很接近,所以大家干脆也叫“姐夫桥”,只是外地人可能不太容易明白里面的奥妙。

沿东小街朝东走,便能找到另一个比较完整的四合院。整个院子里现在有7户人家,住的都是些老人,年纪轻的耐不住这份清闲,早就出去到外面了。可能是星期六的缘故,大早院子里的些人就聚在一起,鱼鸭鸡鳖,边杀边闲侃着;再看屋檐底下,一老人戴着副眼镜,手捧着本书,是《笑傲江湖》。看他如痴如醉,想必当年也是一侠客。

在古镇,很容易便能找到一条条长长深深的小巷,很多都以姓命名,像梁家弄、张家弄等等。巷子两侧斑驳的墙角,三步两步滋生着细草或青苔,脚下是光溜溜的石板,给人一种古意盎然的宁静和一种滤净尘埃的归宁气氛。

临近中午,依依告别了古镇,却将古镇的宁静置放于心,作为“精神田园”,也是一种寄托。想想在这繁浮世界,能有如此一份寄托和安适心静,不也是一种财富吗?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