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岁月西溪湖

柯井


丰惠古城西南门外五里许,有一方水域,名曰“西溪湖”。湖水清澈、碧波如鳞。湖西南两面环山,东北为平地,近观之,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虽无法与名山大川、名湖大泽相比,却也风光旖旎、润泽一方。如若再细细翻阅它尘封的历史,更是另有一番滋味。

相传春秋贤相范蠡曾泛舟于此。当时他功成身退,带着西施,带着他博大的胸怀把酒立于船头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此等气概、此等胸襟涌上案台,令人感慨万分、激动不已。

范蠡泛舟五湖后便由此入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不久,家产致千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他则以“久受尊名不祥” 为由,归还相印,散尽其财。后又下山东入定陶县定居,以经营为生,不出三载,一代贤相便成了富甲一方的儒商。故后人称之为“陶朱公”。

为了纪念这位先贤,后人在西溪湖东南三里许的小山上立了“陶朱庙”。庙很小,里面陈设也颇为简单,这似乎也映射出范蠡一生的处世哲学。庙外有老柏一株,枯枝虬曲盘旋,像是记载了历史的沧桑。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从这封给好友文种的书信中可以看出,这位大智大悟的圣人对人生百味早已全然知解,先哲般的急流勇退,比同为功臣的文种不知高明了几百倍。怪不得司马迁写到此处也赞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在,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与陶朱庙相对应的是湖东北一小丘,名曰“书院山”,乃永泽书院旧址所在。据《上虞教育志》记载: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应孙邦仁之邀,居于西溪湖湖滨,在此著注《大学》、《中庸》章句。一年后,孙即以其所居建永泽书院,院内立祠祀朱熹。后书院圮,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知县朱维藩在西溪湖滨复建,书院建筑南北12丈,东西9丈……

看罢记载,心为之一颤,儿时日日玩耍之地,也曾留下过朱子的足迹。想来当年,书院内书声朗朗,众学生簇拥朱子,读诗论理,注词著说,之乎者也,为一时之佳话。难怪乎,小时候老人们还传说春天在书院山上读书,山下蛙不鸣叫,不惊动读书之人,似乎蛙也因朱子有了灵性。

如今书院早已不在,而那山人们还叫它“书院山”,山前石桥还叫它“书院桥”,还有桥畔那棵百年樟树,枝繁叶茂,也只有它还熟悉朱子的身影了。

相传湖畔还有“三忠祠”。据《上虞县志》记载: 宋宝礻右元年1253年、四年,西溪湖人赵良坡弟良坦、良浚先后中进士。咸淳元年1265年,赵良坡与父必蒸、子友直同登进士。至此,赵氏一门三代五人举进士。宋亡,良坡、良坦、良浚宁死不仕元。后人立“三忠祠”纪念。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水真是有灵性的东西,当它汇聚到一定体积时,定能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和智慧,“西溪湖”也不例外。记得儿时与同伴们在湖边嬉戏、钓鱼,在湖中游泳、采菱、取藕,往事历历在目,真想不到那时日日玩耍的湖竟有如此博大的内涵。秋高气爽时节,湖边稻熟菱香,湖里鱼肥蟹壮,风光更是迷人,真想再去湖边走走。如此想来,我不禁更喜欢它了。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