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社会未成年人,走向哪里?

本报记者 徐芳


未成年人犯罪多发已经成为一个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和深思的问题。据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我市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的117人(不包括送检察院起诉的案件),其中属于本地的64人,占总数的50.5%。而今年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有上升趋势,上半年受理数目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社会未成年人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的主要角色。去年年底发生在我市的未成年人团伙收容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伙来自城乡各地的未成年男女,白天聚集在金鱼湾社区等地集体鬼混,晚上出入歌舞场所寻求刺激,伺机作案。而当地社区和村以及家长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失去管教的他们,犹如野马行走在危险的边沿。

从教育部门获得的信息显示,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和各类职校的比例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且走在全省前列。据统计,去年全市升入普高、职高和被外县市职技校录取的初中毕业生达10711人,占总数的95%,但每年总有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因不能升学而流向社会,去年就有562人未能升学,今年这个数字稳中稍有上升。

有关人士分析,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尚未成年,因此流入社会后还是个未成年人,所以只能被称为社会未成年人。据一项调查显示,这些社会未成年人一般有5种去向,帮父母在家务农或帮做家务,父母安排其外出做学徒学技术,少数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休闲,无法管教而随意外出流浪等,前三种约占70-80%,而后两种往往是家庭教育失控,父母无力管教或相当溺爱的“问题”学生。这些社会未成年人往往也是在学习或品行上有这样那样缺点的“问题”学生,有的甚至在学校已经是“害群之马”,不仅老师难以管教,连家长也难以管束。他们流入社会后限于年龄、学历和技能又难以就业,极易为社会上不法分子所引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家庭造成伤害和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关注社会未成年人的走向,让他们在走向社会前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走入社会后能增加自己的适应力,不断自我“纠偏”,找到成长的方向,成为解决社会未成年人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关人士指出,首先要让他们人人有着落,而且这些着落是能力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从能力的培养、技能培训上,有关方面已经开始了行动。据了解,我市教育部门及各地乡镇(街道)已经对社会未成年人现象给予高度重视。去年,市教体局还统一要求各地初中学校与当地乡镇(街道)成人教育学校联系,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社会公德、违法违纪的法律知识及农村实用技术、技能的短期集中培训。梁湖镇中与镇成校的短期集中培训就收到了一定效果,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市关工委还把加强对初中毕业生的管理教育工作纳入各级乡镇(街道)关工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摸清底数,主动联合乡镇(街道)社区、村及司法所等部门与社会未成年人结对管教。永和镇在每年初中毕业生回家后,将未升学的学生名单通知到村,镇与村、村与家长分别签订管教协议书,在一年后还将该生的趋向反馈给学校和镇,确保不使本村的未成年初中毕业生流入社会。同时,还积极开展对毕业生的技术培训,同时联系相关企业开展社会实践,为学生寻找就业机会。

针对各地这些初中毕业生展开的技能以及法律知识培训,有关人士大胆呼吁,让这些初中毕业社会未成年人有机会进入专门的教育培训场所,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初中毕业生分散在各地难以集中教育培训、实施有效管教的问题。

初中毕业未成年人在广义的概念上还属于儿童,因此他们的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更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让他们走出心理上的阴暗期,掌握一技之长,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耐心的教育。一味溺爱和放纵与一味失望和抛弃,只能收获家庭和社会的苦果。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