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今 日 上 虞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15日在上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虞市市长 徐文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上虞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上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监督和有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绍兴市委“八个创新提升”,牢牢把握“抓统筹、重落实、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带领全市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为上虞的加速崛起作出了不懈努力。

过去的一年,是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一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8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53亿元,增长14.2%;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增长24.9%;实现自营出口5.75亿美元,增长53.6%;财政总收入完成11.51亿元,增长14.9%(按原口径为16.62亿元,增长1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3亿元,增长26.2%?穴按原口径为7.53亿元?熏增长26.7%?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79元,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20元,增长12.5%,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经受严峻考验,全面增强驾驭市场经济本领的一年。面对宏观紧运行状态,我们集中开展了“强化综合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动,着力缓解要素制约,确保经济社会稳健运行。特别在第四季度,主动对照目标找差距,集中开展了″两个月″活动,着力推进技改、外资、城建三大项目建设。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工作督查落实机制、部门力量整合机制、资源集约利用机制更加完善,各级各部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显著提高。

过去的一年,是坚持以人为本,倾力打造“平安上虞”,继续保持和谐稳定大好局面的一年。我们齐心协力,及时处置禽流感、松材线虫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各类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我们同舟共济,有效缓解了严重缺电和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全力以赴,重抓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山林防火,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致力于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更加有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有效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更加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协调的生态建设体系,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特色制造业基地加快打造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75.24亿元?熏增长22.3%;完成工业性投资56.78亿元,增长25.7%。全年有1.32亿美元外资和8.15亿元市外资金投向现代制造业。

积极引导企业走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5项、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只。加大了扶优扶强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增量激励、择优奖励”,激发企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培育销售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3家,其中超30亿元、20亿元、15亿元以上企业各1家。

加快培育块状经济,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伞节和首届中国铜应用发展论坛,建成崧厦伞件市场一期,在加大对崧厦伞业块状政策扶持的同时,制定出台丰惠手套袜业扶持政策,政策效应、集群效应、规模效应日益显现。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作为四大组团之一的杭州湾上虞新区,东区·精细化工园区全面完成“一河两带三桥六路”工程,开展了环境整治,切实提高了园区的功能和档次;西区·纺织区加快基础配套,世纪大道路面工程完成一半以上,有5家企业签约落户。杭州湾新区的开发建设,已经吸引了海内外投资者更广泛的关注。

  经过一年来的建设,作为“一轴两翼”中重要一翼的经济开发区加快扩容提升的步伐,基本完成一号路等拓展区主要框架道路,新落户企业35家。

  (二)现代化中等城市初显特色

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修编完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各类控制性详规、城区商业网点布点规划、市政综合专项规划、城市景观体系研究、城北新区控制性要素专题研究等规划项目,编制完成生态市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虞南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切实增强了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以城北为核心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外环南路曹娥江大桥、三环北路曹娥江以东段竣工通车,104国道上虞段、329国道市区过境线曹娥江以东段基本完成路基工程,三环北路曹娥江大桥、春晖互通立交、四环曹娥江大桥、杭甬运河上虞段、城北城东路网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市民中心组团中的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妇幼活动中心、图书馆等三个单体项目以及消防大楼建设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公安、法院、海关、国检等大楼基本完成桩基施工。完成城市拆迁20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8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

供电、供水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110千伏盖北、道墟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500千伏舜江输变电、220千伏虞北输变电和110千伏小越输变电工程动工建设,第三水厂15万吨一期工程即将投用。

完成城防景观带二期,实施三环北路绿化带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绿地空间。全市新造生态公益林5175亩,新建城市绿地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9%。建立虞南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综合协调机构,有序推进虞南生态屏障建设。环保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三废”污染和城区三产油烟进行专项整治,改造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沿线企业雨污分流系统,制止和取缔了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等非法行为。

(三)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去年外商来虞投资考察的人数明显增多,接待外宾达40 批800多人次,增长18%。先后组织36个团组220余人次,在国内外商投资密集区和日韩、欧美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新设4家国外招商办事处,与韩国的京畿道富川市和美国的洛克哈特市结成友好交流关系城市。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4家,合同利用外资2.62亿美元,增长29.8%;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增长24.9%,其中两区引进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占全市的65%和72%。在虞投资落户的全球500强和跨国公司已达到9家。

外经外贸持续发展,全市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增长49.4%,其中自营出口总额5.75亿美元,增长53.6%。完成境外经济合作营业额4200万美元,增长47%。

(四)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

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更直接、更有力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三农”工作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认真落实各项扶农政策,率先取消农业税,实施粮油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财政全年下拨各类扶农资金达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7%。由于政策好、市场活、人努力、天帮忙,粮食总产量达到24.05万吨,比上年增长14.2%,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8亿元,同比增长2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列为全省五个试点县(市)之一,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总数达到50家。蔬菜生产保持全省第二强市地位,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花卉、水产、茶果等效益农业加快发展,外拓基地面积增加26.9万亩,制订无公害农产品地方标准11只,新增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3个。

全面完成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稳定完善工作,进一步维护了农民权益。切实抓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投入8000多万元,拆除旧房2万平方米,新建住房5万多平方米。结合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行政村撤并试点工作。崧沥公路沥海至红卫段建成通车,全市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8.3公里,改造农村道路280公里,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2万人。新建标准江堤9.1公里,整治河道53公里,完成52座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建成标准农田9.13万亩,完成世纪丘一期1.1万亩围涂。 

(五)第三产业日益繁荣

商贸服务业抓住机遇全面提速,城北时代广场成为迄今为止我市最大的商业项目,城东汽车市场已有3家4S店正式落户,大三角信诚物流中心完成一期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杭州湾国际物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大商贸格局加速形成。

商业、物资、经协三大公司和供销、医药两大系统分别实行资产重组、优化组合,促使传统商贸业焕发活力。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8.41万平方米,交易金额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7%和40.3%。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16.06亿元,比年初增加33.12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58.43亿元,比年初增加28.74亿元。引进市外金融资金余额达88.2亿元,新增36.5亿元。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保险、通讯、社区服务业等加快发展。

(六)建筑业发展再创新绩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7亿元,增长24.3%,成为全国首个建筑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的县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26.6%。建筑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产值超40亿元企业1家,超30亿元企业2家,有2家企业被核准为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进入中国承包商60强。

以上海为核心的老市场进一步巩固,上海市场业务继续居全省各进沪县市之首,新辟北京、重庆、辽宁、陕西等亿元以上区域性市场9个。项目档次和工程质量不断提升,承接工程量超亿元项目达37只,创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78项,其中创鲁班奖1项,白玉兰奖11项,获全国质量管理最高奖“中国质量鼎”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各1项。

(七)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初步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就业机制。财政拨款370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3万多人,转移农民1.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023个,培训下岗职工2683人,实现再就业33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在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中心,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进一步健全了工作网络。保险扩面工作完成预定目标,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5.4亿元,基金征缴率达99.9%。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员增加到11.15万人,参加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的人员分别达到5.51万人、5.83万人和5.65万人。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新增参保1257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巩固,全市农业人口参保率达87.3%,有12519名农民获得补偿,报销医药费2146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开展。全年核定低保对象5475户9068人,发放低保救助经费915.89万元。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8.5%。向城乡居民发放临时救助金29.7万元,扶持224名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学。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扎实开展,慰问金额达329万元。

(八)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凝聚到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上来。大力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上虞孩子崇孝德”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卓有成效,切实巩固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成功举办“第二届虞舜文化周”系列活动,圆满完成“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承担的各项文艺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镇村文化和文化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城乡文化进一步活跃繁荣。加强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扫黄”、“打非”取得新的成果。小越、沥海、丰惠等3个镇成功创建为绍兴市首批文化示范乡镇。

素质教育继续深化,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高考上线率、高中段入学率、学前三年入园率等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省教育强乡镇创建率达到95%,小越镇顺利创建成为绍兴市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全年改造、撤并学校12所,新建校舍8.6万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稳居全省前茅,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六届省田径运动会进入前八强的县市。

全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服务站36个,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市疾控中心主体工程即将结顶,市皮防医院建成投用,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易地新建。农村初保、计划免疫、爱国卫生、无偿献血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成功创建为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市)。

(九)依法治市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效能建设,不断推进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市政府及市级各部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了重大工作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制度。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315件,办复率达100%。

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投入1100余万元,组织1000余名警力,实行全时空、网格化的治安大巡防,大要案破获率达到100%。深入实施“四五”普法教育,全社会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加强信访工作,健全基层维稳网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社会总体保持稳定。

坚持从严治政,大力开展政府系统的勤政廉政建设,深化行风评议,推行阳光政务,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四项禁令”,政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工商、统计、审计、质监、药监、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对台、侨务、民兵、预备役、人防、档案、残联、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大建设和大发展中,克服重重困难,把握住正确的发展航向,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上下形成了众志成城、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开创了上虞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广大干部群众为此倾注了比以往更多的热情,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艰辛。历史将记住过去的一年!

上虞一年来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无不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无不体现着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上虞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参与支持上虞建设事业的中央和省在虞单位、驻虞部队、武警官兵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规模偏小,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不够快,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二是城市能级不高,中心城区聚集和辐射作用不够强,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基层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四是资源要素制约比较明显,深层次体制矛盾依然存在,各项改革和要素保障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五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较多,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社会治安等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六是政府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工作目标

2005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以改革、创新和提升为抓手,加速形成发展强势的关键一年,更是我市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决胜之年。政府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绍兴市委“八个创新提升”,按照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整体部署,围绕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目标,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新要求,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1%,自营出口增长20.1%;财政总收入增长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2‰以内。

以上预期目标,是在全面分析宏观形势,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本着既积极可行又留有余地的原则提出的。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得出“三个基本判断”:一是当前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对我国发展总体有利的大格局没有改变,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三角等地区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省委、省政府发展“滩涂经济”、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大战略没有改变。二是当前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战略调整期。国家继续实行“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供应仍将紧张,“拼资源、拼土地”的时代已经过去,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成为新一轮发展的主旋律。三是当前正处于竞相发展的战略竞争期。调整之期也是拉开差距之时,区域竞争的态势比以往更为激烈、内涵更为丰富,是一种超越GDP增长的综合实力的较量。根据这“三个基本判断”,我们将继续保持“坚定、清醒、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忧患意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两大任务,继续坚定不移地突出开发区和新城区两个重点,继续坚定不移地运用市场化和制度化两种手段,继续坚定不移地强化要素资源和干部队伍两大保障。千方百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激发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千方百计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既注重当前发展,更注重长远发展。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既立足当前,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大力缓解要素制约,积极有效地进行适应性调整;又着眼长远,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对事关上虞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精心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为上虞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既注重加快发展,更注重统筹发展。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更加注重推进城乡一体化,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既注重发展经济,更注重为民谋利。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与“强市”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关注民生,保障民安,促进民富。

第四,既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更注重以稳定保发展。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既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增强活力,加快发展,又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第一责任,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三、努力实现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毫不动摇地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着眼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努力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定不移地抓好技改投入,以增量调整促进存量转换,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水平。全年安排工业生产性投入65亿元,重点抓好卧龙机电、龙盛冷轧板、嘉成保险粉、东舜小家电、晨辉童车等50只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市级重点项目,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工业投入总量再上新台阶。

突出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快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学研联合体等三大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推进伞业、灯具、铜管、劳保用品等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示范、名牌创建等工作,为打造特色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机电、化工、轻纺等主导产业。实行要素配置倾斜政策,鼓励企业立足本地,通过“强强联手”、“民外合璧”、“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提升发展水平。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同中小企业走联合之路,并在信用担保、标准厂房、技术开发等方面,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积极推进工业布局调整,以规模化、集约化促进产业集聚,以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企业集群。在继续培育崧厦伞业、丰惠劳保块状经济的同时,今年重点培育汤浦铜管,出台相应的扶持激励政策,切实加快个私经济的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西接绍兴发展轻纺产业,东接余姚、慈溪发展五金小家电。

强化对要素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全面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土地集约利用政策,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指标,着力盘活用好存量土地,鼓励建造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推动“零增地技改、零增地招商”。鼓励企业节能、节水,新增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二)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形象

继续深化规划编制,优化整合各类规划,增强规划调控功能。大力推行“阳光规划”,对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布,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参与度。严格规划审批管理,努力实现规划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

突出城北核心区块建设,合理安排和实施年度投资计划。基本建成青少年妇幼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完成档案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后勤中心主体结构建设,启动会展中心、地下停车场建设,改造市民中心周边河道及桥梁。完成公安、法院综合用房的土建工程。海关、国检大楼全面完工,争取在10月份通关开检。消防、疾控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建设城北商业中心、城北医院、国际大酒店二期、钱塘江管理局大楼和一批企业办公楼。高丰家园和绿城一期完成建设。按照城北新区建设需要,基本完成丰一村拆迁改造,适时启动其他城中村的改造。

切实加快城乡交通建设。完成三环北路、104国道上虞段建设,力争完成三环北路曹娥江大桥和春晖互通立交工程。加快四环大桥建设,完成329国道市区过境线(四环)曹娥江以东道路工程。完善城北、城东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江东北路,改造江扬路,改造小越边墩互通立交,在老城区新建1至2个公共停车场,提高城区路网整体通行能力。配合做好绍嘉高速、诸绍高速新建和杭甬高速拓宽工程,加快杭甬运河上虞段建设。

加大供电、供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总投资7亿元的舜江500千伏、虞北220千伏、虞围、市民中心、小越110千伏等五大输变电工程,完成第三水厂管网配套,启动建设上浦水厂。

(三)着眼城乡统筹,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好势头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进一步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现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建设标准农田,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坚决制止土地抛荒,确保粮食安全。

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强、覆盖面广、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鼓励争创绿色企业、绿色品牌、绿色基地。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深入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突出抓好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扩大整治范围,探索相邻行政村集中建房办法,并按照建新必须拆旧原则,抓好农村宅基地整治。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加快山区、老区、边远地区主要道路改造,新建104国道上虞段衔接线,实施东关、新舍、金家岙、马家桥4个铁路道口平改立。加快实施“村村通宽带”工程,完成室外调频广播“村村响”工程。继续抓好世纪丘围涂,启动建设浙东引水工程上虞段工程,扎实推进“千库保安”、标准江堤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投入,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四)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完善综合协调、跟踪落实机制,促进利用外资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突出“两区”的主阵地作用,从分散型招商向集中型招商转变,更加注重“招商选资”,瞄准世界500强和国际性大公司,着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有利于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的大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和集约发展。进一步优化引资结构,发挥国外招商办事处的作用,力争在引进北美、欧盟及日韩等地区的资本上取得新突破。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提升外资企业发展水平。

按照“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布局集中、技术密集”的要求,全力抓好“两区”和乡镇工业集聚区的建设管理,提高准入标准,把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产业、重点外资项目和成长型企业倾斜,不断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两区”与所在乡镇、街道实行统一规划、联动保障,加快形成“经济共同体”,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拆迁安置区建设,建成首期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完成5公里主干道路建设,基本形成拓展区道路框架。杭州湾上虞新区要抓紧启动西区5平方公里工业区建设,加快基础工程配套,尽快构建以世纪大道为依托,以“两横两纵”道路为骨架的环线框架,并继续完善东区基础配套,加强对新围土地和上虞港新港区的规划研究。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步发展,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一般贸易为主向优先发展加工贸易转变。组织好广交会等境内外各类专业展会的参展工作,拓展新市场、新领域。抓住纺织品配额取消的有利时机,提高出口纺织品的质量和档次,努力形成外贸出口新优势。建立和完善重点出口商品反倾销预警机制,提高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到境外投资办厂或设立贸易窗口,更大范围地配置优质资源。充分发挥我市建筑强市优势,以“援外权”申请为契机,鼓励更多的建筑企业赴境外直接参与国际招投标。

(五)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提高对经济的贡献份额

坚持把商贸服务业作为先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来培育,组建商贸服务业管理机构,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编制商贸服务业发展和网点布局规划,推动商贸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

继续深化供销医药系统整合集聚和商业、物资、经协三大公司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建设城北新区国际时代广场、一百购物中心,规划建设沿街商业店铺,进一步提升传统商业层次,加速人气和商气的集聚。

切实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抓好农批市场改扩建工程,争取生活资料交易区块年内投入运行。改造扩建国际商贸城,尽快启动汽车市场主体招商建设,争取再引进2-3家4S品牌店,加速形成城东市场群。实质性启动百官农贸市场改造,争取两年内交付投用。加快推进中国伞城集聚发展,延伸市场链,形成辐射力。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完成大三角信诚物流二期建设,加紧启动杭州湾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为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服务。

建设农村放心店、便利店,加快形成“镇镇有连锁、村村有便利”的农村商业零售格局,打造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启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旅游资源整合文章,加强个案研究,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开发。加大线路策划、整体营销力度,扩大我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加强企业上市工作,帮助春晖智控、闰土化工尽快上市。继续抓好供销等集体企业及部分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扫尾工作。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增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

有序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出台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政策,实行人员聘用、分类管理。加快教育、卫生、文广等系统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协调推进投融资、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按照开放、让利、公平的原则,抓好一批城市可经营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深化政府项目投融资管理,强化投资、融资和监管三大平台建设,着力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要素制约问题。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强化预算外资金和非税收入管理,统揽政府财力。完善市镇财政体制,重视培植税源,增强财政实力。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信用上虞建设。

四、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安定团结、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政府努力的目标。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到突出位置,以打造“平安上虞”为抓手,努力形成全体市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一)千方百计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坚持把建筑业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推动企业在技术标准、经营方式和服务模式上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鼓励做大、做专、做强,进一步提升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带动更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更大力度地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实效,建立健全“培训-认证-就业”相衔接的运行机制,全年培训农民18000人,其中技能培训6000人,转移12000人。积极探索移民下山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下山兴业、加快致富。进一步完善经济薄弱村帮扶机制,提高共同富裕水平。

认真落实鼓励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妥善分流安置改组改制企业职工,加强对失业职工的培训援助,全年开辟就业岗位8000个,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0人。重视做好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禁止拖欠农民工工资,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适时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步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

(二)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探索“五保合一”,使社会保险从单项扩面向整体扩面转化,从城镇向农村拓展,构筑覆盖更为广泛、体系更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继续巩固和扩大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以扩促保,以扩保面,全市企业参保率达到100%。继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扩面工作,不断提高参保率。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定参保对象,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风险基金,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失地必保、即征即保,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引导集体和农民将一定比例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和量化的集体资产用于缴纳养老保险,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全年新增参保1.2万人以上,总参保数在2.5万人以上。

进一步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把应保对象全面纳入保障范围。继续抓好敬老院、福利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对困难群众给予更多的关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发展慈善事业,实施医疗救助制度,逐步解决就医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三)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开展教育现代化镇乡(街道)创建活动,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快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进程,促进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新建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加强与名校的合作交流,实施“名教师、名校长”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落实政策措施,促进民办学校规范有序发展,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引进各类高层次、经营性人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队伍。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和引进中高级技工、技师,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完善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开展文化示范乡镇争创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发展文化产业。继续开展“网吧”、音像制品等专项整治,净化文化市场。积极发展新闻、广电事业,加快“数字上虞”建设。普及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健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三级网络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抓好对职业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不断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积极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项目,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市)。

此外,要认真做好全市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切实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重视国防教育,支持驻虞部队建设,深化双拥创建,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

(四)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积极开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提高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和文明村镇的创建水平。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继续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深化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搞好村级换届选举。认真做好“四五” 普法教育总结验收工作,巩固扩大普法教育成果。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支持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增强社会自治能力。

按照建设“平安上虞”的要求,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专项整治,加强长效管理,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治安巡防力度,继续保持对犯罪分子严打高压态势,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努力把人民内部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切实加强生态市建设

紧紧围绕生态靓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城市、生态乡镇、生态村庄创建活动,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加快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完成城防三期绿化园林施工,实施104国道西入城口改造,完成青春广场、城南滨江公园建设,实施江扬路两侧、人民东路及部分新建道路绿化带的改造和建设。抓好城市管理,加大对市政、园林、环卫、城管等经费投入,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容市貌。

着力抓好22万亩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建设,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坚决查处和打击乱占林地、滥伐林木、破坏绿化的行为。进一步抓好矿山整治,按照“禁采区关停、限采区收缩、开采区集聚”的要求调整布局,对关停矿点逐步实施复绿治理。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化工区固体废物焚烧炉,扩建蟠龙岙垃圾填埋场,建造城北、城东、城南垃圾中转站及污水提升泵站,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

切实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和整治,抓好白马湖、皂李湖水资源保护工程,推进百里清水河道建设。加大工业“三废”治理力度,强化环保执法检查,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和项目,坚决实行关停并转,确保生态建设取得实际成效。

五、大力建设现代新型政府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化效能建设,开展“自我革命”,全力打造规范、统一、高效、透明的现代新型政府,加快提升“五种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管理能力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切实强化公共管理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不等于削弱政府管理经济的功能,上虞要谋求新一轮更快更好的发展,一方面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政府应积极发挥调控作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把各种资源和力量调动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充分活跃起来,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坚持把城市作为一个最大的公共产品来经营,搭建平台,创设环境,提供动力。把优化土地、资金、电力等资源要素配置作为加强公共管理的关键,千方百计缓解瓶颈制约,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经济社会稳健运行。把加强“安保、社保、环保”作为公共管理的重点,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共同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二)规范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工作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把评定政府工作绩效的权力交给人民。

切实加强政务公开,在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中,进一步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抓紧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的政策听证制度。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增强行政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重视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进一步抓好“一办四中心”建设,健全公共权力的“阳光运作”机制。

(三)强化机制创新,提升统筹协调能力

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淡化传统意义上狭义的部门工作观念,进一步健全“发计一个头、土地一只口、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资金一本账、监管一条龙”的“六个一”管理机制,推动行政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在推进改革发展中,要着力解决部门之间“线上好商量、横向难协调”的条块分割现象,加大对内部行政资源的整合配置,实行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的归口办理制,构筑“大规划、大建设、大国土、大交通、大财政、大招商、大社保、大监管”的工作格局,做到部门力量集中使用,形成政府工作的更强合力。

(四)弘扬务实之风,提升执行落实能力

坚持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上,大力弘扬务实之风,进一步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全力化解发展瓶颈、改革阻力和社会矛盾。

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和关键项目,按照认识再深化、工作再推动、措施再落实的要求,在深化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加大协调和督查力度,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持续跟进、一抓到底,形成一致共识,排除一切干扰,确保目标实现。

继续强化对部门工作的目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激励,定期督查通报,着力解决一个工作常态问题。倡导精细化管理,对土地、资金、项目、拆迁等关键性工作,健全台账管理、图籍管理、表式管理,实行部门和市政府两个层面的审核把关,确保政府工作的高效开展。

建立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度,严肃政纪,对执行不力、有令不行,并造成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五)坚持抓人促事,提升队伍建设能力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公务员法》的实施,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加大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完善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在公务员队伍中进一步强化“民本位”意识,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多做群众急需的事,多做群众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通过一桩桩、一件件扎扎实实的工作,充满感情、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活动,认真落实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建立教育管理、制度约束、监督防范的有效机制。坚持“两个务必”,严肃财经纪律,倡导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民谋利,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上虞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多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紧紧抓住,在中共上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直奔“两个率先”主题,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励精图治,打实基础,奋发有为,加速崛起,作出我们无愧于上虞历史、无愧于上虞人民的努力。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