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国 际 国 内


我国海上救助大步“提速”



12月9日,一艘渔船倒扣在渤海湾冰冷的海水中。阳光从被电锯锯开的船底上的方孔中射进来,4名渔民被救助人员从方孔中救出。渔船旁停着3艘救助船,空中盘旋着救助直升机。

“到11月底,我国今年海上事故死亡人数为419人,预计全年将低于去年489人的数字。”交通部海事局安全处处长李光辉说:“这一数字是在我国每天有几十万艘船在海上航行的背景下取得的。”

2003年6月,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要求站在“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和负责任的行业”的高度,建立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专业救助队伍。在“以人为本”方针的指导下,交通部近年来大力推动海上救捞体制改革,加强装备和人员建设,实施动态值班待命制度和立体救助,我国海上专业救助队伍正朝着“冲得上去、救得下来”的目标迈进。到2003年年底,交通部救捞局将原交通部烟台、上海、广州打捞局直接用于救生的资产和人员划分出来,分别组建了北海救助局、东海救助局、南海救助局。

按照“装备精良”的要求,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救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据交通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介绍,“十五”期间,交通部开工建造救助船42艘,其中全天候大功率救助船18艘,沿海快速救助船9艘,近海高速救助艇15艘。今年10月,从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引进的两艘海上救助船舶运抵上海后,立即参加了值班待命工作。截至目前,我国各类专业救助船舶已达到了36艘。

近年来,交通部编制了《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并颁布了专用救助船舶、救助飞机、打捞船舶、救助基地的调度指挥管理办法,明确了专业救助力量的待命要求、调动程序和救助指挥的管理,建立了全面覆盖海上的应急救助机制。

“船舶发生危险时,如果救助船能早一分钟赶到,遇险人员就多一份生还的可能。”交通部救捞局救助指挥处处长朱宝柱说:“以前救助船舶大多在港口内待命,发生事故时,救助船舶距离难船远,航行时间长,往往贻误最佳救助时机。”

2003年7月10日,北海救助局所属“德汇轮”拔锚起航,开赴事故多发的烟台至大连航线的中间点——北海1号待命位,成为第一艘进驻动态值班待命点的救助船。这一年,我国救捞系统建立了“关口前移、站点加密、动态待命、随时出击”的动态待命值班制度。两年多来,在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的我国海域,共选择了73个船舶救助值班点、18个快速小分队救助值班点、15个飞机救助值班点,安排了26艘专业救助船舶24小时昼夜值班待命。

“动态待命制度使得救助出动速度大大提高,50海里内重要干线航道和港口的救助,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150分钟,比改革前平均缩短了73分钟。”朱宝柱说。

今年5月2日,客滚船“宝华轮”在由烟台驶往大连途中汽车舱突然起火,正在北海1号位待命的北海救助局“北海救159轮”仅用24分钟就赶抵现场,成功地实施了救助,船上700多人化险为夷。

为提高快速救助能力,2003年3月,我国第一支海上专业救助飞行队——交通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在上海成立。目前,通过购置、租赁等方式,交通部在大连、烟台、上海、厦门、湛江5地,共有6架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担负海上救助任务,形成了覆盖渤海湾、长江口和舟山水域、台湾海峡、琼州海峡4个重点海域的陆海空立体救助体系,救助飞行半径从昼间简单气象条件下80海里拓展到了110海里,在接到出动指令后,平均不超过30分钟即可到达。

去年11月26日,“海鹭15轮”在山东龙口港外遇大风翻沉,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直升机及时赶到现场,救生员谈俊连续从大海中救起9人,创造了国内单机单次飞行救助人数最高的纪录。

宋家慧说:“人民的生命就是我们的使命。”统计数字印证着他的话:从2003年7月1日到2005年11月30日,交通部救捞系统累计救助遇险人员7159名,救助遇险船舶352艘,获救财产直接经济价值约114亿元。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