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程乃珊:不断追寻的脚步

本报记者 徐芳


跃过众多渲染着怀旧情绪,更多地把玩、品味高跟鞋、旗袍和百乐门的老上海文字堆,我们的目光会因为一位女作家娴熟的叙述、独特的视角、深沉的情感而不断停留,《上海LADDY》,《上海探戈》、《海上萨克斯风》……在她的笔下,无论名太名媛,还是里弄众生,都表现了上海人在百多年历史风尘中的迂回流连,不离不舍,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现代的亮点。

而作者的名字我们曾经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熟识,她就是《蓝屋》、《金融家》、《穷街》、《女儿经》的主人——程乃珊。

11月4日下午,程乃珊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虞舜之乡的上虞,参加在此举行的虞舜文化周里的一个活动——白马湖文化研讨会。程乃珊轻快的语调、活泼的表情所带给人的柔腻可亲之状完全出乎笔者对一位深宅大小姐的想象,随同她而来的年已86岁的程乃珊之母的清矍和端庄也让人叹为观止。也许是出于对家乡的无限眷顾,程乃珊欣然接受了采访,我们的对话就在一盏雅致的落地台灯下开始了。

作家的创作显然与她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受了文学、音乐素养深厚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大学生父母的影响,年幼时的程乃珊就非常沉醉于这特定的文化氛围。即使处在动乱、疯狂的年代也依旧沉浸在父母和他们的朋友们所精心营造的爵士老唱片和文学书籍的老上海底蕴里。对喧嚣的外界,程乃珊不为所动,这让她至今非常庆幸和自豪。

进入教育学院后的专业学习虽然是英语,但那些文学的滋养就此在她的血液里日日奔流。在和那一代人一样经历了憋屈的“十年”之后,1979年程乃珊终于着手写就了她的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在《上海文学》上。程乃珊自己也没有想到,她会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名专业作家。

成长的环境让程乃珊与老上海非常贴近。也许就是因为程乃珊是这样一个老上海,才完全有绝对资格去书写当年的繁华,因为那正是她的父辈们所熟悉的生活方式。在她的眼里,这些老上海人对文明和时尚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从一开始写作,老上海的人、事、物都成为她笔下叙述的对象。写老上海的每一个故事对程乃珊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自然到一些故事几乎不用加工,就自成为文。

当近几年盛行怀旧文字的时候,程乃珊其实在上海滩的遗闻旧迹、陈年物事里追寻已久了。程乃珊说,我不是个时尚的人,我从不追逐潮流,追逐潮流的人容易被潮流所遗弃。我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决定了我的老上海情结。既然我知道太多人的秘密、太多人的故事,我就有义务把它记录下来,告诉大家什么是老上海,什么是海派文化。这样的回顾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一直在做老上海的口述实录。

继《海上萨克斯风》之后,程乃珊“上海系列”的作品将涉及老上海的时尚,新书《上海FASHION》将在年底出版发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曾经绘制过《山乡巨变》等著名画作的老画家贺友直所绘制的插图将取代充溢程乃珊作品的上海老照片,到时,书中将辉映两个老上海对这片土地怎样的浓情痴恋、追忆缅怀,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等待。

程乃珊还透露,她还与一位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直到17岁才离开上海的英国老太太合作,编译这位同样有着老上海情结的外国人所撰写的上海记忆。程乃珊说,一位外国人都会把上海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深深关注新老上海的文化,让她惭愧,也让她自省。

凭借一部《蓝屋》,程乃珊获得了首届“钟山”文学奖,之后,小说创作一路丰收。九十年代,程乃珊开始她的香港之行。而就是在香港的几年里,对她写作和人生的思考带来很大冲击。程乃珊说,我不再把自己设定在作家的桎梏里,我学会了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写自己喜欢的东西,甚至说以前不敢说的话。知道自己要些什么,生活还是写作就会很轻松。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程乃珊一脸风雨之后的淡定和坦然。

从小就对上虞小越的外婆家有着深厚眷恋的程乃珊难掩重回故地的激动与欣喜。母女两个一到上虞就欣喜相告,听到的可都是家乡“含话”了。因为和外婆家感情尤其亲近,祖籍桐乡的程乃珊张口便说:我是上虞人。

程乃珊说,我的曾祖父辈们离开家乡来到上海,他们和无数来自各自家乡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上海的辉煌。从我的家族来说,上海的近代史与我的家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正是吸纳了各个家族来自家乡的本土文化,包括白马湖文化的精髓,不断的吐故纳新,上海才成其为海派文化。在这个意义上,白马湖文化就是本,就是文化的根源。只有立足根本才能知道要吸收什么、摒弃什么。白马湖文化给我们很多启示,一个白马湖对于我们现在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惯常探讨的文学、写作上的意义。春晖的平民式办学培养出的更是精神上的贵族、文化上的贵族。这一切都让我们反思我们在精神上的追求和我们与前辈的距离。

此次回乡的程乃珊还欣喜地得悉,曾外祖父就在春晖的创办者陈春澜家族的钱庄里做过大账房,并参与了春晖建校的捐款。而外祖父的自传中写到在上虞读小学时曾经见到过孙中山先生果然是有因可寻的。还有什么是与上海、与上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程乃珊不知道的?从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中现代人更应该品味到一点什么?一些过去的人和事就这样牵扯着程乃珊的脚步不断追寻,相信也将牵扯着我们的目光不断走向深邃。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