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与煤球、煤炉有关的故事

周易


当煤球、煤饼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时候,人们反而对煤球、煤饼这道曾经燃亮自己生活的旧日风景顿生种种依恋。每每穿行在民工居住区,看到煤饼炉烧得正旺——那火就像天际的晚霞,在凄迷的光泽中,它似乎唤回了我那遥远、熟稔的记忆…… 

三十多年前,柴薪被煤球替代之时,于全家甭提有多高兴了。比之柴薪,煤球少烟、耐燃,一次购得,可用上两个月。然而,亦有缺憾,生煤球炉远比生柴灶难,若是没有炭,这煤球炉还得靠柴薪作引子,浓烟滚滚,让人呛得可以,间或第一次失败再“重起炉灶”,也是常有之事。在家里,若是用柴薪作引子生煤炉,姐妹几个总是“力荐”于我,原因是我好胜,曾夸海口言“百分之百一次生成”云云。话是过头了些,但生煤球炉子,不论拿什么作引子,我确乎很少有败北的。其实,我亦无他,惟多生熟耳。平日里,我总是将点火以后的煤球炉子拎往弄堂口,并将炉子口对准逆风,如此这般,我虽手上拿着扇子,但只是作作样子而已,弄堂风足矣。当风鼓焰窜之时,我喜不自禁,谓之曰:“‘草船借箭’吾一绝。”

煤球炉生起来,全家亦便闹热起来。除了烧水煮饭炒菜,有时姐妹几个还趁父母不在家之时,偷偷炒上些许南瓜子、葵花子、蚕豆、玉米之类的闲食,以充饥解馋。煤球炉有时还成了维系左邻右舍相帮相助的感情纽带,可不是﹖只要谁家生了炉子,一俟有空,便叩门相问——或转借于人,或送上热水。

除了生煤炉,养煤炉亦是大有学问。养煤炉,就是保证煤炉始终趋旺而不致于熄灭。养煤炉的要诀,就是当煤球将要被燃尽而炉火黯淡之时,及时加注适量的煤球。只是加注前,须先捅好炉子,将最底下充分燃尽且几乎变形的煤球渣用一根“7”字形的铁杆伸进炉口往上捅,以确保氧气的通达。有一回,我在捅炉子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养炉要通气,为人要正气。”其时,我对父亲之言并没有真正的悟彻,而今读了巴金写的回忆文章,才知道父亲的话语与巴金孩提时在其家做长工的周大爷“人要忠心,火要空心”之言有着惊人的一致,其意自然亦是一脉相承。细细涵咏之,又何以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炉子好生,煤球难做。不论烧煤球还是后来用煤饼,大抵是装卸碰撞的缘故,一车煤球或煤饼买回时约有四分之一是煤灰。于是,将煤灰做成煤球,亦就成了姐妹几个的一件辛苦活。为了将煤球做结实,同时亦为了多做几个,在注水前,我们总是要在煤灰中拌和一些黄土。待粘稠度适中之时,我们便双手开弓,捏成一个个外形并不美观的煤球。而为让这些湿漉漉的煤球通过几个小时的晾晒早早干燥,我们总是将隔壁一所小学房屋的墙脚沿作为最佳选择。每每捱到夕阳澹澹、余晖漫漫时,我与妹妹两人,一个将畚箕靠着墙脚沿,一个将小木爿插入煤球靠墙处,大家在“一、二、三,开始”声里,一先一后缓缓地往前走,于是,煤球便源源不绝地跌入畚箕。

捏煤球,既累又脏。无论是拌和还是捏做,腰背之酸,双手之脏,可想而知矣。渐渐的,后来我们还发明了用匙子舀做的方法。这不,用匙子一勺一勺地舀,不仅清洁卫生,而且效率特高。

按理说,将煤灰做成了煤球,姐妹几个总该是笑吟吟的,可偏偏也有哭鼻子的时候。当老天不作美的时候,眼巴巴看着煤球被大雨冲掉,这心恍如被刺了似的。或许现在的人们难以理解当时人们紧迫的生活心态、拮据的生活情状,或许有人还以为我在夸大其辞、故作惊愕,然而,要知道,那可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一幕又一幕。说到此,我不由得忆起前些天从报上看到的一则报道:一个市民来电诉说,以前每100斤煤饼是68个,现在仍然是68个,但每个都小了一点点,这样100斤就少了20斤。可一位记者竟写下了这样一个标题《搞笑,煤饼也会短斤少两》。于是,有人猜想“那位记者一定非常年轻”,“一定居住在没有煤饼用户的高尚住宅区”,也“一定难以想像,这么贱的东西——煤饼,还有什么必要短斤少两﹖”虽说煤球替代柴薪是一种进步,煤饼替代煤球也同样是一种进步,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在市民普遍用上煤气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弱势群体不少还在用煤饼,还在一个一个数着生活必需品——煤饼,他们被坑了,能不辛酸﹖能不投诉﹖

作为曾经多年用煤球、烧煤饼、做煤球过来的我,是多么希望生活在城市中的一些弱势群体也能够早早告别煤饼用上煤气呵或许,煤饼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但我始终确信无疑:总有一天,煤饼也会离我们远去,就像煤球离我们远去一样。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