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叩访上虞

———《文人眼中的上虞》序


“美哉名区,秀美孕育,达人杰士,史不绝书”,这是清代著名学者徐致靖为称赞上虞而作。

“上虞名郡,溯自大舜,后妃淑德,娥皇女英,汉有大儒,王充论衡,晋则谢安,东山大隐,曹娥至孝,英台情深,史推实斋,文称丏尊,迄至今世,马竺谢晋,文物大邦,千古名扬”,这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先生对上虞留下的印象。

前者是一种大写意式的语辞,后者是一种概貌式的具象,一番深深的仰慕情已满溢于他们解读上虞后留下的精辟而浓缩的文字之中了。

上虞,究竟蕴含着什么﹖上虞的一山一水、一物一产里究竟聚合着什么﹖更渴盼着有人对上虞作细致入微的梳理,令人欣喜的是上虞的文人们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访。《文人眼中的上虞》一书辑录的40余篇文章,大都是活跃于上虞乃至省内外的上虞作家的精心之作,曾先后刊发于全国的各大报刊,他们以守望于这片土地的文人视角触摸着故土上曾经或依然的风物人情。

书中叩访的是一个史迹沉沉的上虞,寻寻觅觅,山水地理背后渗透的是浩渺文化,而每一处名胜古迹里折射出来的则是人文光环。这里,有王充、嵇康、谢安、谢灵运、李白、倪元璐、丰子恺、李叔同、朱自清、何香凝、夏丏尊、马一浮一路留下的神韵印记;这里,有绵延不绝的文化瑰宝,其像晶莹的珍珠散落在曹娥江、曹娥庙、白马春晖、英台故里、舜耕公园、东山、凤鸣山、天香楼、秀峰寺、夏盖山、康家湖、黑龙潭的历史和岁月里。景点是安宁的,一旦蕴育过文化,她就由此变得丰腴而又楚楚动人,文章中透露出的情、景、感、悟大都又是立体的,有了人文的对照和时间的深度。赵畅先生的《重读曹娥碑》已不仅仅停留在曹娥碑客体的表层了,其以洋洋洒洒的几千文字倾注于上虞独特的文化现象“崇孝”,虞舜、曹娥分列中国男女二十四孝之首,很巧合地一并出现在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实在是很有“张扬”,不,应是很有弘扬的意味了。高志林先生的《李白与虞山舜水》,将李白三次来全国最具诗韵之一的一条大游道——浙东唐诗之路上虞驿站描述得从从容容而又碧波荡漾,让人丰富地想象着千年之前的李白如何在上虞留恋忘返的足墨之迹。山水纪胜的方式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祭典,用今人时髦话讲应是“文化链接”,曹娥江串起的是上虞数千年文化的精髓,陈荣力先生的《对一条江的张望》大概也正包含着这层意思。

书中叩访的也是一个硕果累累而又物情相融的上虞,那些渗透在民间的滋养着上虞文化的东西。上虞是富庶的,沃野四方,泽被千年,一脚踩下那黑油油的土地,让你无法摆脱历史与现实的馈赠。那青瓷,那女儿红,那二都杨梅,那崧厦霉千张,那觉农舜毫,那野藤葡萄,那曹娥江河蟹,那缤纷伞花……如数家珍般展现在我们面前时,目光着实有点眩了,不禁惊叹于上虞宽广而博大的容纳胸怀,惊叹于市场与民众的名品认知,更惊叹于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我始终觉得文化是在一定的时空境域里成长的,正如一颗树的成长,一圈圈的年轮已清晰地镌刻在岁月的印痕里,谁也无法轻易剥离。女儿红便是上虞一个外在与内在兼具的性格、形象特征。她的外在是流动的火红的液体,与上虞一直来靠海近水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相融合,与“撑一把伞云游天下”的伞文化相映彰;她的内在凝敛着上虞人的勤劳、俭朴、憨厚中透着倔强的性情,当时代之风吹拂散落着青瓷的乡野时,“女儿红”的滋润依然会启示和催发上虞人……

阅读《文人眼中的上虞》,对上虞人来说,是一种凝视、一种领悟,更是一种激励和自豪;对外地人来说,是一种解析、一种透视,一种触摸上虞、进入上虞的心灵通道……

是为序。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