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丹青溢芳 花鸟润情

———记著名中年画家孙民

东山行


孙民,这个名字于我并不陌生,那是因为他的花鸟画在一些报刊上实在有点铺天盖地,况且那些画不是复制品,而是出于胸臆、自成面目之作。

在虞舜故乡、英台故里——浙江上虞,当我与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河南省黄河书画院副院长、商丘市美协副主席孙民谋面之时,不知怎的,刹地我似乎有一见如故之感。他是那么的憨厚,那么的淳朴,尤是那胖着的一张脸、眯着的一双眼,足让人断定:他是深识深语、包孕于胸,守法无法、大而化之的角色。于是乎,我想到了魏晋风度,想到了“咳唾成珠玉”,想到了“挥袂出风云”。

此次相见,虽匆促却难忘,投缘的是他那份性情:畅亮、通达、爽意中透着清逸,以及对艺术的执着。

1950年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的孙民,其祖籍却在山东省曹州,难怪他身上浸润着山东人的那袭豁达、爽直,以至浸淫在了他的一枝一叶、一石一鸟中。孙民自幼喜丹青,虽非科班出身,却有幸得到康师尧、俞致贞、孙其峰诸先生的教授,因而得益良多。其发于所好,精于所勤,成于所悟;沿流讨源,以心求法,本乎性灵。孙民取材,多是大众常见的梅兰竹菊、紫藤红枫、芦花野卉、雨荷青松等,结合于山野实景,不刻意猎奇求胜。作画以墨为主色为副,点染皴擦不弃古法;用笔多中锋,行笔稳健,故画风厚重、浑朴,无浅薄浮躁之嫌,其笔墨功力可见一斑。

孙民笔下花卉已异于古人所作,注重写生,舍弃所谓寓意性的程式化、概念化模式,注入现实生活气息,将花卉生长于自然的山野中,造成一种真情实境之感,而为衬托强化作品主题,便寄情于画中的鸟雀。

鸟是人类的近邻和朋友,它们以其玲珑秀丽的身姿、绚丽多彩的羽饰、婉转动听的歌声,把大自然点缀得有声有色,使人类生活充满情趣。明末清初的将领兼优秀诗人瞿式耜在其《和宋为溪十声韵》里,曾将发于自然、与天籁同响的鸟雀声列入其中。鸟雀的鸣叫声,在孙民脑海里永远处在“待机状态”,什么时候需要听了,按下记忆的键盘,便可“叽叽喳喳”倾巢而出。最让他难忘的则是上虞的东山之行了。上虞的东山,乃成语“东山再起”的发源地,她与周围群山蜿蜒连绵,起伏浩荡,静如虎踞,动若奔龙,视野中蓬勃涌动着大自然那壮伟神秘、不可扼制的强悍生命力。自然之景,连同谢安演绎的那段人文之观,连再麻木疲乏的心灵,也要被眼前的气象震荡得苏醒而激越,何况是孙民。拾级而上,职业的敏感,更让孙民对沿途的鸟雀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阵风吼,鸟雀声穿透绵绵的树冠,传向遥远的山的那一边,传向深远的蓝天。又一阵风过,山腰那座亭子似乎作了一个抖颤,正在定神注目间,这宏大的鸣叫声注上了休止符,似乎突然间琴去弦空。等待着,寻觅着,没弄明白山间林海是怎么回事,突又被远方另一头的合唱牵去了自己的神魂。“这是怎样的一种鸟雀呢?竟能发出如此勾魂荡魄的声音!”孙民着实惊诧。另听陪同前往的青年花鸟画家杨国明说起,那一天,孙民听其声、观其形、窥其飞、察其栖,不下一个小时。

我自惊叹于孙民对鸟雀的偏爱,但我相信,鸟雀的鸣叫声对于孙民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必能深深地升华其无法抑制的激动。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邓福星先生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孙民作品中,皆有鸟雀飞栖,或憩息于花前月下,或瑟瑟于严冬密林;或相对低语,如卿卿我我;或双双鸣唱,似诗意放歌;或群鸟腾飞,仿佛团体合作。画家借鸟雀以表达人生的种种境遇、心态、情绪和精神,读来令人寻味无穷。也许,这正是画家作品的立意和‘诗眼’所在。”信然!

孙民注重追创诗情画意。生活的体验,写生的积累,使他在写完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同时,灌注着清新、隽永的审美情感。他赋予花鸟深邃的内涵和生命力,给人以幽远的享受与憧憬,把自己特有的“意”注入画面。他常说:“意是一种情,情是画之动,画是情之往。意是情的高度升华,这种情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的,是有源之情,而不是面壁虚构。”他用意在写,用情在画;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者互为因果,现实中通透着浪漫。他的作品看似少一份霸悍,多一份平静;少一份险峻,多一份疏朗。其实,最简洁的就是最复杂的,最单调的就是最丰富的,最平淡的就是最完美的,他朴实平凡的画风,折射的是千种风情、万顷波涛。

孙民的成功之路,历经炼狱般的拼搏与洗礼,四十载春秋的翰墨生涯,孜孜耕耘、含辛茹苦,以敢为人先的创作勇气,独树一帜,屹立不绌地昂扬着师承的品格。观其画,笔之所至,墨之所及,无不依托着三个要素,即情志、物象和优秀传统的馈赠。尽管孙民的画并非每一幅都那么精到,但看得到,他不仅选择画材时有比、兴的文思,而且在处理形象时有点、线、面的构成意识。他努力以神取形,以意造形,笔不工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致力于线条的功力之外,力求笔生毛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意象造型的大原则下,他能融入抽象的构成因素,亦就是说,他的花鸟画体现了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换,体现了现代视觉方式对于传统审美体验的整合。仅从这一点上说,已对古代花鸟画有所突破,已与当代审美时尚有所衔接。要知道,中国花鸟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已有十几个世纪。经古代画家的努力,已入炉火纯青之境,这既为今朝花鸟画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也为今日的花鸟画家的逾越带来了太多难题。其实,花鸟画何门何派要能够留住,哪怕是很小的一笔,都必须有其创造性的突破。或形成独特的语言技法、或开辟新的艺术领域、或拓展出新的表现空间,一定要有与古人不同、与今人有别的作品传世后人。就此而论,孙民的一点点突破还不足以道吗?

孙民的画得到大师以及同行的首肯和赞许,那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孙民举办画展,花鸟画大师孙其峰先生欣然提笔,为其写下了“孙民中国画展”六个大字。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花鸟画家张蒲生先生看了其作品,口中念念有词:“青出于兰。”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则在其画作上题曰:“孙民道友,作画造型不求严律,但得真率之意,可贺也。”中国文联著名山水画家张国兴先生也赞其画风“老实厚重”。难怪邓福星先生感慨地说:“天道酬勤,孙民的多年努力终已见出可喜的成效,再接再厉,会有更大成就。”

孙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1994年,《梅竹》入选全国第六届花鸟画展,并获中华艺术博览会金奖、日本国富士山海内外书画大赛银奖。1991年至1995年,连续五年获苏鲁豫皖美术教师联展一等奖。《松树八哥》于1997年获河南省第七届花鸟画一等奖。《飞鸟相与还》入选’99国际书画展,在韩国展出。另有数十幅作品及其个人传略被编入书画典籍。作品《鸟语花香》、《秋趣》分别由高科院和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作为礼品赠送给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和格鲁吉亚副总统努克扎尔。出版有《当代中国画百家孙民》画集。

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感、浮躁感、催逼感无处不在,对绘画艺术创作而言,求偶然效果,求特殊制作,求吸引观众眼球已蔚然成风,而那种艺术家重于作品,强调腹有诗书气自华,强调艺术家要养浩然之气,强调艺术家心游万仞、神骛八极,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似乎已被遗忘。谁能不逐时风,在绘画艺术创作中从对人的遗忘转向人的回归?孙民怕是寥寥者中的一人。他对我说:“就像有人喜欢集邮,有人喜欢足球一样,我只是喜欢绘画。我绘画,谈不上高雅纯粹,也无关时尚风行。”直率之语,亦同时告诉了我其何以回绝一位富商亲戚帮助经商赚钱的好意,何以能耐住寂寞的答案。

每每站在高楼平台,仰望无垠的星空,俯视万家灯火时,孙民不免发出这般感慨:所有的壮丽都要恢复平淡,再多的绚烂总要重归单纯,回味无穷的唯有那刻骨铭心的过程。是啊,孙民在瞬间的崭盛年华,孜孜奉献着难以穷尽的艺术才思,敏锐、鲜明、透彻、深邃,不断地自我采掘、自我探源、自我陶冶,向艺术心灵深处的矿业面,不断进取。仿佛摄影镜头的焦距,如同山巅高处的鸟瞰。而一个细节更让我深深震颤:前些天,当孙民将有关资料函寄于我时,我刹地发现信函上那工工整整粘贴着的六张邮票,竟是花鸟画的系列——如此痴迷,这般眷恋,孙民就这样始终守着一盏艺术之灯不减。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