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乡贤遗墨见乡亲

——乡贤谢瑜墨宝千里迢迢归故里

陈秋强


前不久,上虞市乡贤研究会接到了来自四川夹江县文管所寄来的一个包装讲究的木盒邮件,拆开一看,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硕大的碑刻拓片,全长4米,高1.23米,上面端端正正写着“振衣冈”三个大字,书法凝重古朴,苍劲有力,边款刻有“大明嘉靖21年冬10月吉,巡按四川监察御史上虞谢瑜题”的两行小楷。望着这幅弥足珍贵的碑刻拓片,它似乎正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谢瑜(1499——1567),字如卿,东晋宰相谢安的后裔,上虞人。这位乡贤从小“聪明好学,才华出众”,嘉靖11年中进士,为官清廉,刚直不阿。

乡贤为官时期,朝中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奸相严嵩,与儿子严世蕃、义子赵文华等败类结党营私,威福自专,一手遮天,坏事干尽,弄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万马齐黯。

但当时上虞有四个谏官不约而同与他作拼死抗争,这四个谏官是谢瑜、陈绍、叶经、徐学诗,史称“上虞四谏”。奸相推行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高压路线,四位谏官因此而先后遭到了奸相的严酷迫害:叶经以“毁谤圣上”的罪名而惨死狱中,陈绍死于任上,徐学诗入狱后削职为民。

在当时那种严酷的政治形势中,小小的上虞居然有四位硬骨头谏官置生死于不顾,敢于与权贵抗衡,演绎了一场以弱对强、以正对邪的殊死斗争,着实为世人瞩目,也使奸相严嵩又惊又怕,他甚至哀叹:“我何罪于上虞,不相容至此。”

奸相严嵩也一度想拉拢乡贤,曾经放下架子,登门拜访谢瑜,但谢瑜“不赴亦不谢”。严嵩见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专门指使手下亲信去结交谢瑜,承诺如果和平共处,保证他得高官厚禄,但谢瑜也不为所动。谢瑜的这种正气凛然的态度终于使严嵩恼羞成怒。古人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谢瑜上疏皇帝揭发严嵩“四凶”的劣迹时,严嵩便倒打一耙,反诬谢瑜有诬陷罪而锒铛入狱,最后以削职为民逐出仕途而告终。

谢瑜在四川任监察御史之际,曾经到过风景秀丽夹江县。但见这里“两山对峙,一水中流”,一条汹涌奔腾的青衣江穿行在两旁峭壁之中,甚为壮观;那临江绝壁上是著名的“千佛岩”和“万咏岩”,“千佛岩”上雕刻着二千四百多尊佛像,栩栩如生,叹为观止;“万咏岩”上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名人题刻。面对此情此景,乡贤振了振衣衫,命笔在壁上题了“振衣冈”三个大字。乡贤握着毛笔转身回首望着滚滚滔滔的青衣江,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曹娥江,便蘸了蘸墨汁,在落款上添上了“上虞谢瑜”这几个小楷。

从此以后,上虞这个小小县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随着四位谏官的高风亮节和乡贤的摩崖题刻得到了大大张扬。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四百多年岁月转瞬即逝,当这个信息传入笔者的耳中,禁不住萌生了一睹为快的企盼。今年三月,笔者逮住了一个机会,有幸从成都驱车100公里,在上虞籍乡贤、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严肃先生的陪同下,专程赶赴夹江目睹了乡贤摩崖石刻的精美风采,惊叹之余,一种保护古代文明的责任感油然而升,特意拜托当地文管所领导设法拓下了这幅墨宝,从而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追溯历史,丰惠古城原来就有一座“四谏祠”,是人们专门为缅怀四位乡贤而建。笔者有个构想:但愿今后在故乡一个山清水秀之处,恢复重建“四谏祠”,并把“振衣冈”这块摩崖石刻屹立在虞山舜水之间,让乡贤千古遗墨永存人间。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