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我没有欠人家的

黄迅尔


去年九月,我父亲被确诊为胰腺癌,今年八月,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病重时,我们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询问有否需要交代的事宜,譬如有否欠人家什么的,他迟疑片刻,缓缓地说: “我没有欠人家的。”“我没有欠人家的”如其说是临终遗嘱,倒不如说是他人生数十年的总结。

“我没有欠人家的”,这个“人家”是恩人。父亲小时候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参加初中入学考试,并被春晖中学录取,父亲很想上学,爷爷却是一脸的无奈,没钱啊父亲将此事告诉了村里的汪先生,平日里,汪先生待他最好,除教导他要好好学习外,还经常拿东西给他吃,得知此事的汪先生急急地来到父亲家,商量父亲的上学事宜,汪先生除了强调学习的好处外,还愿意提供一些资助,爷爷权衡许久,终究终止了父亲的学业,父亲惟一可做的是精心保存了那张录取通知书。过了一些时日,丰惠镇供销社招考营业员,父亲很想去试一试,苦于没有盘缠及考试用的算盘,就跑到了汪先生那里,汪先生二话没说,送给父亲壹元钱的盘缠,这在当时已足够了,同时还借给了考试用的算盘。考试后不久,父亲便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录用通知书,从此干上了四十余年的革命工作。汪先生成了父亲的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亲没有忘记古人的古训,除了逢年过节必到外,只要当汪先生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他总会出现在他的身边,难怪汪先生逢人便说,我又多了个儿子。这份情谊一直保持到汪先生去世。

“我没有欠人家的”,这个“人家”是乡邻。小时候我们住在乡下,一天夜里,我被一阵局促的敲门声惊醒,来人说家人得了急病,要抬病人去十余里地以外的县城救治,村里没有其他可借助的工具,想借你家的躺椅用用,父亲赶紧从阁楼上取下躺椅,并塞上了十元钱,打那以后,这把躺椅成了乡邻抬病人的专用工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某一年,江南大旱,粮食大幅减产,在青黄不接时,村民们遇到了饥荒,当时在区委工作的父亲通过种种努力,从当时的某富裕村,借来了一万斤大米,供乡邻使用,使乡邻渡过了当年的饥荒。直到今天,有的乡邻还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你父亲曾救过我的命。” 

“我没有欠人家的”, 这个“人家”是朋友。文革期间,一些造反派意欲将父亲的一位在机关工作的朋友打成“现行反革命”,授意父亲检举揭发,并与其划清界线,父亲明白这些人的用意,机警地说:“只要他真的是现行反革命,我保证与他决裂。至于检举揭发,没有真凭实据,实在无话可说。”捍卫了朋友的清白。父亲平时酷爱集邮,在当地有较大的名声。一天,一位朋友领着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参观父亲的邮品,其实这位客人也是集邮爱好者,当观赏到某枚“文革”纪念邮票时,眼睛为之一亮,凝视良久,爱不释手,意欲购买,对收藏爱好者而言,失去藏品,犹如剜却心头之肉,“不卖,不卖”,父亲态度坚决。朋友见状,忙打圆场,“不忙,不忙,以后再说。”送走客人没几天,父亲的朋友便登门造访,还带来了那位客人当地的土产,来意不言自明,搞收藏的都知道,获得藏品,比什么都好。临走时,父亲将那枚邮票郑重地交到朋友手上,朋友执意要付钱,父亲却一个劲地摆手,“见外了,见外了,我理解那位客人的心情,也理解你的心情,好好珍藏,连同我的一份友情。”后来,那位客人也成了父亲的朋友。

“我没有欠人家的”,这个“人家”还应该是亲戚、同事、单位、社会……行文至此,不知何故,父亲竟生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忐忑不安,说实在的,我对父亲有许多的亏欠,尤其在生活上的照顾,哪怕是记述这个“人家”也是零零碎碎。不过父亲,我会记着你,我们会记着你,记着你的爱,记着你的“我没有欠人家的”。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