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收藏是一种心情

周易


当1650万元成交的吴昌硕《花卉屏风》,以4620万元成交的鲜于枢《石鼓歌卷》,以6930万元成交的陆俨少《杜甫诗意册》,在短期内出现“井喷”行情之时,有人似乎突然顿悟:包括中国艺术品在内的收藏,实在是太赚钱了!于是乎,一时趋之若鹜者众,亦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然而,笔者总以为,只将目光盯在收藏品的价钱上、增值上,那是很浅薄的收藏,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经营行为。真正的收藏,是把人生的闲时、闲钱、闲情糅合在一个点上,大俗而求大雅,于是,精神的境界通过物质的直观得以承载,物质的价值因丰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物质和精神终得以从文明的切入口合二为一。 

贾平凹先生说得好:“我们收藏物,同时也被物收藏。”想想这句话,充满着禅的意味。是啊,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物的生命相对人类而言,要漫长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藏欲首先是一种心情欲而不是物质欲,收藏的过程本质上是放飞心情的过程。不是吗?当收藏成为对历史的诠释的时候,它也同时进行着对收藏者人生性格、智慧的修补——冲动的叫你冷静,偏颇的让你全面, 狭窄的让你宽容。

“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收藏作为一个过程,不求永远占有,惟求曾经拥有。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视文物比生命还重要的收藏家、文物鉴赏家杨鲁安先生,六十多年前他就开始收藏了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钱币、玺印、碑帖、书画等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然而,他却认为:“文物是国家的财富而非私人财产,为国家为民族保存收藏文化遗产是一个文物收藏者的天职。”他收藏文物的原则是只买不卖,他在捐赠大量文物的同时,又在内蒙古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开设了博物馆——“杨鲁安藏珍馆”。臻于这般收藏境界,除了心有所安、理有所得而外,又能是什么呢?亦难怪启功先生闻知义举,让人送去幽默而真挚的祝贺:“四条腿欢迎。”

无独有偶,鲁迅先生亦曾经是个收藏迷。他主要是收集邮票,每每从国外寄木刻图片来的外国邮票中选取一部分。有一个时期,为使收集到的邮票不致散失,还备了个小纸袋,发现信封上有新颖的邮票,就剪下来藏在袋里。鲁迅喜爱邮票,并且关心和支持集邮活动。有一次,他到南通会馆看望季天夏,得知他喜欢集邮,就专门带去10多枚日本邮票送给他,而得到鲁迅邮票最多的要算同乡许寿裳了。在收藏、交流赠予间,鲁迅其心情的宽慰,其性情的陶冶,不是洋溢其中的么?

收藏只惟钱不懂审美乐趣,那是很可悲的事情。著名作家刘心武曾经撰文指出:有的人“拥有一张名家书画,一件古代好瓷,或者一套多年前的特种邮票,竟很少摆脱掉其‘价钱几何’的意识,难得平心静气地对其做纯粹的艺术鉴赏,所热衷的,只是‘又升值到了什么价位’的讨论。”可谓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刘心武先生的一番抨击,不由得令我想起了著名画家吴冠中讲起的一个故事:“文革”期间,吴冠中先生在李村下放劳动,因连长和蔼,又富同情心,下放结束返京后,他就给已在江南某县城被服厂当书记的连长写信,并附了一幅江南题材水墨画作为留念。很久以后,吴冠中先生却在香港的拍卖目录上见到了这幅画。再之后呢,一日,连长又去他家,直截了当地说要一幅油画。有鉴前者,吴冠中先生无意再赠。这位连长之所以要油画,看中的不是画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画的经济价值,否则,其怎么可能将那幅水墨画给出售了呢?对于只知金钱不讲感情,更不懂艺术的连长来说,吴冠中又怎么可能再赠画作呢?

旧时的玩家为玩而玩,玩物丧志,玩却人生。有的为藏而藏,只藏不用,最后也只是聚聚散散,空留一柜一屋一楼而已。为探求渊源而积淀知识,为一件东西而去翻一部历史,为一个人而去寻觅一件东西,此乃收藏之旨也。笔者虽不能算收藏家,但多少沾过收藏的边,华君武的题词,刘文西的人物画,韩美林的紫砂壶,谢晋的书信,吴冠中的签名本,黄源的修改稿手迹,等等,皆在我的收藏之列,收藏于我,并未有升值之奢望,更多的是为了收藏一段与名人交往的情与景。不是吗?每当把玩韩美林大师赠送的紫砂壶时,除了欣赏壶身造型的典重质朴、周正严谨,泥色的湿润如玉、入手可鉴,题铭刻款的精致老到、隽永传神而外,我便会油然想起与韩美林夫妇交谊的一幕又一幕,回味作为铮铮男子汉的韩美林非同寻常的苦难人生,并让我永远记取他的人生真谛:人,不仅仅需要阳光雨露,他更需要的是机遇和坚忍。

只要不是单纯的经营者,收藏之于收藏者首先便是一种精神活动,其次才是物质的,诚如斯,则物质的收藏品便能通人性、聚禀性,虽掩饰而不能改也。可不是?有人喜欢收藏石头,很是玩出了名堂。石头是什么?能泽禅师在《石经五训》中总结说:“奇形怪状,无音能言,石也;沉着而有灵气,埋于土中成大地之骨干,石也;雨打风吹寒暑,坚固不移者,石也;质坚而能完成大厦高楼之基础,石也;默默伫立山中或庭院,增加生活趣味,并能抚慰人生者,石也。”怪难有人说,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石文化”,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与见证。藏石之,玩石之,能不增添自我雅趣,并自我建立精神家园?

自古有云:“衣食足,知荣辱。”当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已经达到高度满足,进一步需要的是精神和文化领域上的满足。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家庭收入的增加,收藏升温,西风东渐,该是不可阻挡之势。于广大家庭而言,或许其收藏多少有保值增值的考虑,但其主旨定然是调制生活方式,通过精神享受以满足自我最终的需求——心情得以释然、灵魂得到皈依。
话到最后,笔者自须说明的是,本文所言收藏实与将收藏作为一种投资经营的行为无涉。自然,这亦只是作为文人的我一番浅薄的理解、浪漫的揣想,但愿不会因此而误导了读者。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