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十年母爱如甘露

——一个特殊组合家庭的故事

见习记者 刘金平


养女陈一(化名)去丽水学院读护理专业已近一个月了。这个月,远在道墟镇的养母陶红几乎天天处于一种兴奋之中,毕竟是自己亲手将她送进了高等学府,也算是对得起自己死去的丈夫、陈一的亲生父亲了。

陶红是个不幸的女人。1994年,有过一次失败婚姻的她带着8岁的女儿陶三(化名)从绍兴来到道墟镇,和刚刚死了妻子的陈某结为夫妻,这一年她刚刚31岁。此时,陈已有两个女儿,陈一10岁,陈二(化名)8岁。再婚后的陶渐渐走出第一次婚姻的阴影,把所有的爱撒给了这个家,除了给予三个孩子同样的母爱,还和丈夫日夜辛苦劳作,并且省吃俭用建起了一幢两间三层的新楼房。

然而不幸总是突然袭击,正当陶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中,1996年,丈夫的意外车祸死亡打破了她所有的希冀,也让这个刚刚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家庭再次遭受了世间最残酷的打击。仅仅两年的时间,丈夫就离她而去,陶痛不欲生,她哭天哭地哭自己的命运不好,却已哭不回丈夫。

丈夫死时,三个孩子两个10岁,一个12岁,生活的日子变得很艰难。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生活的开销、上学的费用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何况靠陶一个人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为了让孩子们继续上学,她只好厚着脸皮求亲戚求朋友求好心人帮忙,甚至还跑到乡镇、学校希望能给予这个特殊家庭一个照顾。

许多人都来给陶做媒,更有亲戚朋友不忍心她一个人拖着年幼的三个孩子如此生活。陶也曾经想过带着陶三离开家,离开这个心酸的地方。陶知道,留下将意味着她从此要承受生活所不能承受之重,意味着才30多岁的她将失去寻找幸福的权利。但是,面对孩子们童稚的眼睛,陶觉得不能扔下她们不管,毕竟她们已经有了母女之情,何况她走了,谁来抚养她们,她不能对不起死去的丈夫。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留下,一晃已是10年。

这10年中,陶种过田,在化工厂里做过临时工,在高速公路上顶着毒日漆过栅栏,扫过垃圾……陶甚至都没有叫一声苦。然而,亲人的相继离去,让陶的两个养女性格变得有点怪。大女儿陈一初中毕业后考取了自费高中,议价费得拿出6000元,陈一知道家里没有钱为她付学费,心灰中离家出走,待陶心急如焚地找到她时,她竟说:你又不是我的亲娘,我的事不要你管。 

只有这时,陶所有的苦和心酸才在夜深人静时化作了枕上的泪痕。她想起了这些年来所有的艰难,为了让三个孩子享受到平等的母爱,自己不知化了多少心血。甚至,有时候买鞋买衣服她都挑一样的买,即便是买水果,也尽量挑差不多个儿的,为得就是能让养女体会到做养母的苦心啊。即便她们还没有开口叫过一声妈妈。但最后,陶还是东借西凑为陈一凑齐了上高中的钱。

今年,陈一考上了丽水学院,同样又是6000元的学费难住了她的上学路,女儿的心情变得很坏。陶跑银行,跑教委,跑民政……打听哪里有助学贷款,可是终因担保的原因未能实现。陶的那个心急啊!无奈之中,她又一次找到村党支书金根法想办法。村支书把陶家的特殊家境向浙江迅达公司老总阮德灿一说,阮德灿被感动了,当即慷慨解囊6000元。陶无私的母爱还感动了好多人,市慈善总会捐助陈一3000元,她所在的村里也向陈一资助了1000元。

9月10日,养女陈一要去学校报到了,陶亲自送她到了学校。她告诉女儿两件事:第一,知识学好了是自己的,是将来谋生的本事,一定要好好学习;第二,用钱要有计划,不能对不起关心你的好心人。帮女儿打理好了一切,陶用最后的69元钱买了一张丽水到上虞的车票连夜踏上了回家的路。

10年的母爱,陶把三个年幼的孩子拉扯成了18、20岁的大姑娘,也让孩子们重新得到了生活的滋润,感受到了生活的阳光。如今,陈二和陶三也上高中了,照理,陶应该感到有点轻松了,但她仍然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过不了一年两年,她们就得和陈一一样去读大学了,可是那时候她们的学费又会在哪儿呢。陶觉得仍然茫然。但是无论如何,她都不能让女儿们留下一生的遗憾。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