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箪食瓢饮穷书理

——景迪云其人其书

宋一洲


近读吴祖牧《武林掌故》,有一论及西溪留下名泉安乐泉的诗句云:“交从淡处交应久,泉到名时泉自清。”想起近年来与迪云兄交游,君子之交淡如水此言不虚耳!迪云浸淫书艺、穷理证道,忽忽二十余载。拣其艺匣,佳作亦蔚蔚可观也。

淡泊甘做读书人 余初识迪云是在1986年夏秋,亦可谓初识其字,后识其人。当时,余常访浙江画报同仁,时有短文杂评发表于该刊。一日,偶见一办公桌台板下夹有一帧署名“迪云”的硬笔书法短笺,其意气风发,清丽洒脱,少有尘杂之气,想见其作者应是雅人无疑。经向朋友打听,始知他是刚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画报社来的编辑。

不久相识,论书谈艺,其言甚欢。时因浙江画报社地处西湖胜迹葛岭山麓,坐在编辑部窗前,即可饱览潋滟水光和空朦山色,品茗论道,真是惬意之极。有闲时,彼此邀约步入葛岭山中,往还于抱朴道院、黄宾虹故居等地,抚先贤名迹,忆大师行藏,游目骋怀,不胜快哉。数年后,我们又先后寓居在西溪深处的翠苑一区,彼此相距数十步,音声相闻,举目相望,交游日甚,亦由作者与编者的工作关系而成为谈恰交笃的艺友。

在与迪云兄交往过程中发现,他除了读书著文乐翰墨,便心无旁骛,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对生活条件和享乐也几乎是滞后他人几拍的。浙江是文化名人荟萃的地方,他居然在四五年内遍访他们的故居,并述其感怀,结集付梓。在他眼里,名人故居绝不仅仅是一座座破旧的建筑,而是充满了屋主人的文化情怀和人格气息的。漫游其间,其实也是在作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马一浮故居”一文中,他特别以钦佩的口气写道:“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后来的徒子徒孙数不胜数,他们学了‘经世’之术后,大多不甘寂寞,在名利场里讨生活。只有大弟子颜回甘于淡泊,‘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被后世视为真正的大儒。”把喜欢读书的马一浮喻为颜回一样的人物。

写到这里,我忽然感到,迪云兄不也是真正的读书人嘛。对平淡生活甘之如饴、对学问穷理证道无比执著的人生状况,是与古之贤者的气息相通的。文中所言,看来颇有夫子自道的感慨呵。

理论筑基有士气 熟悉迪云的朋友或许更多的是从书法理论方面来认识他的。诚然,迪云兄从大学时代起就特别注重理论探源。尤其师从南京著名书法家、印学家孙洵后,于书法艺术的传承、源流以及风格流变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其大学毕业论文《甲骨文、青铜铭文和“书法意味”的自觉》就可以看出其学术趋向就是中国文字的美学探源。此文于1990年发表于《羲之书法报》。

此后,在不断临池实践的基础上,他开始注意书法的地域特征和本土化文化倾向的研究。特别是在杭州这个文化故都,他开始接触和交游了更多的名家高手,眼界继续增广,学术心境不断提升。1996年至2003年,连续发表《论近现代浙江书坛三大师——兼及传统与创新问题》、《要有一双批评的眼睛——我对沙孟海书法的一点认识》、《浙江书坛第一人——孝女曹娥碑碑阴八字作者小考》、《五代吴越国时期的书法》、《雷峰塔华严经残石的书法意义》、《名在丹台石室中——杭州赵之谦书法摩崖小识》、《南明山李邕、米芾摩崖》等一系列反映近现代浙江书坛书家、流派以及书风的学术专论,分别见诸权威书法刊物《书法研究》、《浙江书法简讯》等,有些填补了浙江书法研究的空白。其中一些有小学特征、讲究考据的论文在甄别臆说、拨明史实方面尤见功力。有理论的扎实根基,有取法乎上的价值取向,文章见物见人又见性,书卷气和士人气油然而至。近年,他一直在默默地做着浙江书法史的研究和著述。由此可知,迪云兄追求的是一条学者型书法家的漫漫长路。

隽永书风多变通 由于有文史的学养和书法理论的底蕴,迪云在书法创作上也始终反映出学术与通变的特质。

少年时,他见老师板书流丽劲健,心追手仿,笔迹已见眉目。及上大学,见闻日多,渐知我中国文化精华之书法博大精深,心向往之而临池不缀。他有幸得晤南京著名书法家、印学家孙洵先生并得其亲授,又得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书法家侯镜昶和其弟子、书法教授周同科等亲炙,入门眼界既高,手下自然有法。早期临池从晋唐人入手,先攻王羲之行草与欧阳询楷法。于内敛清秀之外,复窥外拓一路,于王献之、颜鲁公用力最勤。后逢佳缘,得以经常请益于当代大家朱关田、俞建华诸先生,学养见识书艺与日俱进。近年又涉猎章草,将流美的晋唐书风一变为浑朴盘礴的秦汉气度,终郁勃成气,渐显自家面貌。

近年先后有书作收入各种专集。其中章草对联《百官朝舜无非传说,孝女叩江原是的闻》收入《稽山鉴水·绍兴当代书画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书作《弘一法师佛语录安住真如地》收入“浙江省青年书法家”系列明信片;章草《交友投分》收入《艺海掇英——现代书画家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对联“十景团圆”、“风月最相宜”收入《千年胜迹雷峰塔》一书杭州出版社; 行草《老子语录》收入《西湖墨韵——现代书画家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更有楹联、抱对刻悬于杭州西湖闻莺阁、吴山药王庙等风景名胜处供世眼清赏。

正如他在一篇当代书家的评介文章中所说的:“书法本来是没有‘法’的吧?那后世奉为金科玉律的不过是一些有局限的归纳与总结,最初的创造者何尝念念于心哉!后来有创新精神的又何尝斤斤于兹哉!”与其说这是他在感慨书法创作的原始动力,还不如说更加明晰了自己书法创作的旨归。

除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成果颇丰外,迪云还兼有丰富的诗文创作,其古诗和散文清丽遒美,一派江南才子之风。《绍兴酒的故乡》、《江南名人故居》等数部画册、专著只是其结集而成的部分成果而已。

而我们更有信心的,乃是他的将来——一个文人、学者和艺术家兼有的将来!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