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青山悠悠水长流

金笛


家乡无疑属于平原,河网交错,田畴平坦,绿树葱茏,莺歌燕舞,但在其中突兀起一座青山,海拔虽低,置身崇山峻岭中实在登不上大雅之堂,定是名不见经传,而处于一马平川的宁绍平原就显得巍峨壮丽,即使难称其“高山仰止”,却也无愧于“傲视众生”的评语。

这座大名“称山”的青山,看似不起眼,但翻查起历史来,却大有来头。在《上虞县志》“孤丘”栏中有载:“称山,位于道墟镇、杜浦、肖金乡交界处,相传越王句践于此称炭铸剑而得名。海拔194.5米。”寥寥数语,一笔带过,却把悠悠两千多年的烽火岁月穿过时空带到我们的遐思中。据传,两千多年前,称山并非孤丘,实为海中一座远离陆地的孤岛,静居海中,与水为伍,仰观月圆月缺,俯察潮涨潮落,踞东方而扼守门户,下娥江而直通钱江,既收渔盐之利,更尽舟楫之便,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初次吴越之争失利而怅然归国的句践卧薪尝胆,谋求湔雪耻辱,便相中这一战略要地,择其地而称炭铸剑,于是海中无名小岛便拥有了“称山”大名,与不远处句践藏粮之处的“稷山”(现同音讹称其为“积山”)并为军火库粮仓。两千多年前的那场吴越之间的刀光剑影,成就了“吾越国非藏污纳垢之地,乃报仇雪恨之乡”的美名,称山实在功不可没。虽然现在早就找不到“洗剑池”、“炼剑炉”、“试剑石”等古迹,但行走其中,那种“炉红满山野、锤声盈耳旁,越国儿女铸剑忙”的生动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如果说称炭铸剑折射出称山其“勇”,那乡人如今把它名为“青山”,则是形容其“秀”。走近称山,若向乡人问称山何在,常答曰不知,但只要说称山便是青山,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乡人的心目中唯有一座“悠悠青山在、清溪水长流”。与江南秀丽的景色相配,青山犹如一位小家碧玉,下以青青秀竹为裙,上凭苍苍马尾松为裳,亭亭玉立于满野青翠之中,超凡脱俗,秀色可餐。拾级漫步而行,但闻小鸟啁啾、溪流潺潺,竹音清脆、松涛雄浑。如果清明时节上称山,在祭祀长眠于座座坟茔中的先祖先人同时,不妨去看看越王句践雪辱史,品品文人墨客吟咏诗,在石亭中回味章珙建碑示孝的佳话,于狮古岙默念信徒一心向佛的虔诚;如果初夏时节上称山,最好是游目四顾,观赏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深红的、水红的、淡黄的、红中带白的、白里透红的,鲜花似海、似云、似绸——绚丽多姿,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如果天高气爽时节上称山,且来个蹲踞高处望山下,河如玉带蜿蜒,稻似金浪翻滚,还有行人匆匆、车水马龙,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而如果隆冬时节上称山,且把身子蜗居于旅游小屋,就着可口小吃,慢品醇厚老酒,听各种典故传说,数当年丰收喜悦,其事亦悠然,其情亦陶然,其景亦融然。无论春夏秋冬,称山都能展示秀美的景致。

称山“秀”其表,“勇”其史,实质上却是“富”其里,有一个千古传说为佐证。据说称山上住着一头金牛,日间蜗居洞穴,夜晚出外餐草饮露,有眼福的乡人也可偶尔一遇,但遍寻踪迹而不可得。有一位朝奉先生专程赶来寻宝,路过一农人玉米田,见整块玉米只抽一穗,知是开金牛洞的钥匙,便高价向农人购得。等到月晦星暗之时,摸到金牛洞,伸进玉米钥匙开启门户,满心希望金牛乖乖就擒,不料洞中冲出一条异常粗大的乌梢蛇,呼啸而出。朝奉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愣在一旁,待醒悟过来这乌梢蛇即金牛的牵牛绳时,金牛早已奔腾而走,跨过曹娥江,遁入钱塘江,从此一去而不复返。在渡娥江之时,金牛化作彪形大汉,催船老大快快开船,当船老大讨要船钱时,回答船舱中那堆牛粪即是船资,回头一看,那是好大一捧金子,喜煞船家,而那个寻宝的朝奉却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还遭到乡人的同声唾骂。传说总归是传说,但想富创富致富却是青山人的共同心理。传说中的金牛早归大海,但现实中的“两头金牛”却横空出世,那就是龙盛与闰土。这两家全市知名的企业,犹如两头金牛,偎依在青山脚下,厂房鳞次栉比,尉为大观,而其财富犹如称山常年不断水滚滚而来。若客居他乡的金牛有幸回家看看,当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称山虽小虽孤,但集“勇”、“秀”、“富”于一身,实是一大名山,虽无见于典籍,却矗立于乡人的心中,直至永远永远。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