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唐代诗人咏曹娥

郭庆祥


曹娥是东汉的一位著名孝女,她投江寻父,事迹感人。据《后汉书》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死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151,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焉。”曹娥碑与曹娥庙同时建造,碑文由年方二十的邯郸淳撰写,十分著名。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读过碑文之后,在碑阴题了“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表示称赞。而破解这八字隐语的,据说是曹操的主簿杨修。《世说新语》中记述了杨修对这八字隐语的破解:“黄娟,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从此以后,曹娥事迹广为流传,曹娥碑文风靡全国。到了唐代,曹娥庙、碑已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个亮点,不少诗人前来游览,并赋诗留念。这其中,有盛唐大诗人李白701—762,中唐诗人权德舆758—815,晚唐诗人赵嘏806—852﹖、章孝标、周昙、贯休等。他们在诗歌中往往用“黄娟”、“色丝”来代表曹娥碑文,别有一番情趣。

唐代诗人咏曹娥的诗作,从题材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咏曹娥事迹。例如,周昙《曹娥》:“心摧目断哭江氵贲,窥浪无踪日又昏。不入重泉寻水底,此生安得见沈魂。”这首诗赋咏的是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的感人事迹,描绘了当时曹娥沿江号哭、窥浪觅踪寻找父尸没有着落,在傍晚时分投江而死的悲惨情景,并且显示了孝女曹娥投江时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其二,咏曹娥碑文。这其中,有的诗人把曹娥碑作为秀美的会稽山水的一个景点来加以称赞。例如,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的著名诗句;“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这最后的两句诗写得很有讲究。之所以“笑读”,是因为这块曹娥碑太出名了,慕名千里寻踪,能亲眼目睹这块稀世名碑,一饱眼福,无疑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怎能不笑﹖“笑读”所表达的,是见到名碑得以阅读时的欢快、愉悦之情。之所以“沉吟”,是因为蔡邕在碑阴所题的八字隐语乃是古之字谜,颇费思索,非“沉吟”不可。有的诗人在咏曹娥碑文时兼吊曹盱。例如,权德舆《送上虞丞》中有:“越郡佳山水,菁山接上虞”和“因寻黄绢字,为我吊曹盱”的诗句。菁山在余姚境内,与上虞相连接;余姚和上虞两县同属越郡,山水秀丽。曹盱是曹娥的父亲,他是在汉安二年143的端午节参与江上的民间活动时不幸落水身亡的,值得同情和悼念。有的诗人则揭示碑文的内容,遐思当年曹娥投江寻父的悲壮情景,并且把曹娥的为父尽孝与西施的为国尽忠联系起来加以称赞。例如,贯休《曹娥碑》:“高碑说尔孝应难,弹指端思白浪间。堪叹行人不回首,前山应是苎萝山。”“高碑”指的是曹娥碑,碑文中说曹娥事父至孝,当其父落水遇难不见尸骸之时,她所作出的反应是投江寻父,使人遐想到她投身于白浪之中的悲壮情景。无独有偶,在古代越国有一位生长于苎萝山下的西施姑娘,为了兴越灭吴而为国尽忠,据说她是在大功告成吴国灭亡后抱石投江而死的。只是很少有人回首往事,把这两位烈女的忠孝事迹联系起来罢了。

其三,咏曹娥庙。例如,章孝标《曹娥庙》:“孝女魂兮何所之﹖故园遗庙两堪悲。岭头霞散漫涂脸,江口月沈难画眉。恨迹未消云黯黯,愁痕长在浪漪漪。人间荣谢不回首,千载波涛丧色丝。”这首诗以悲哀幽伤的笔调表达了对孝女曹娥的怀念之情,曹娥因投江寻父的壮烈孝行而曾经获得表彰,但汹涌的波涛却把曹娥碑冲走了,这是令人痛惜的事。

众多的唐代诗人如此深情地赋咏曹娥,说明曹娥的孝烈行为感人之深,孝女曹娥堪称“人伦之光”,值得人们敬仰。晚唐诗人痛惜汉代曹娥碑的丧失,合乎情理。令人欣慰的是,到了北宋曹娥庙扩建时,曹娥碑也得以重建,碑文由当时的书法家蔡卞依据汉碑拓本重书,这块宋碑一直保存至今。如果曹娥有灵,想必也会含笑九泉的。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