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70年练就一位“气象土专家”

本报见习记者 刘金平 通讯员 赵伟平 余彩龙


在上虞市章镇张村,有一位叫许玉泉的农民,从1934年开始记气象日记,70年来从未间断过。如今,他的气象日记已经记了厚厚的一大堆。他也因此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气象土专家”。

许玉泉老人今年已经78岁,听村里的人说,他曾经做过30多年的村干部(当时也叫大队干部),也曾被当作走资派抄过家,关了三年零六个月。许玉泉老人看上去与普通的农村老人无异,瘦小的个儿,满头的白发,脸上恣意纵横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他曾经饱经风霜的人生。

老人小的时候,一家数口全靠父亲种租田为生,家里的租田常常因为老天的缘故没了收成。民国二十三年,许父种了12亩的稻子,等到刚要出穗了,却遇上了连续晴天,后又刮了三天三夜的大南风,将稻田水刮干,12亩稻颗粒无收,全家饿了整整一年的肚子。深受天灾的许父感到天气对农业的重要,为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就叫当时还只有9岁的许玉泉想办法记下每日的天气情况,然后一月一小结,一年一总结。

时间已过去整整70年,许玉泉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记气象日记时的情景。“当时我还不识字,就想了个办法,在年历的相应日子上,用毛笔套蘸墨印个圆表示晴天,印个半圆表示阴天,拿香梗点三点表示下雨,用笔划一个斜杠表示刮风”,老人说。是年,他的日记显示:晴192天、多云46天、阴28天、雨99天。大旱之年,农田几乎颗粒无收,小甘溪自然村120亩水稻仅有一个田块收获一罐稻子,该田故称“稻子罐”……到第二年,他上学识字了,会写晴、雨、阴、刮风等汉字了,记起来也就更得心应手了。

几十年来,记气象日记已成了老人的习惯,他几乎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出门去田畈上仔细观察天气变化,夜晚再记下来。只要有一天没记,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似丢了魂一般。就是半夜三更,只要一听到雨声,也会马上起床补记,有时碰上外出,就请在家的老伴儿子代记。虽说记气象只是个人爱好,但他还是很认真严谨,惟恐出了差错。听父辈说,光绪十五年当地发生了特大水灾,民国十八年发生了蝗灾,他都马上记下来,但由于不是亲眼所见,故在旁边注明“传说”两字。开始记时,由于没有温度计,气温情况只能根据自身感觉估算,竟成了他一直耿耿于怀的憾事。

1969年8月,当时任大队干部的许玉泉被打成了走资派,下放到一个山岙监管劳动。即便是在那样苦难的岁月里,他还是难以放下那份“气象情结”。没有太多的自由,他就在人们不注意时每天偷偷地早起观察天气情况;没有笔,他找了一截木炭当笔;没有本子,他在硬门板床下的地上偷偷地记。很快,木炭用光了,许玉泉又让来探视他的女儿和儿子想办法弄来了一截铅笔,继续在地上记录每日的天气。怕人家看见他不安心劳动改造,他用破衣烂草将地面盖得严严实实,并将所记内容暗暗用心记下来,乘着获准回家时再腾写在本子上。就这样,伴随着气象日记,许玉泉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三年零六个月。

然而,让老人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他包扎整齐、收藏良好的满满三大篓气象日记,还是被一把大火无情地烧掉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则是老人在1994年后凭着记忆重新追记的内容,他将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至今的气象日记作了个汇总,遂成了一部完整的“乡村气象录”。

凭着这些年记气象得来的经验,老人渐渐地摸出了“老天爷”的脾气,从风向、云彩、温差、水气雾来预测当日和近期的天气变化,往往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对“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一批农家谚语,老人不仅烂熟于胸,而且有了新的创造。如他说,“久晴逢庚雨,久雨逢庚晴”;“晨雾山脚连,当日便下雨”;“山头晨现海底云,三日之内必有雨”;“太阳落山生耳朵,当晚半夜雨淋淋”等等。对他的这套“理论”,乡亲们开始还有怀疑,但随着它的一一应验,也变得深信无疑了。

1978年的一天,许玉泉所在生产大队的晚稻秧田要播种,3000公斤稻子已经准备就绪。当时还是大队农业干部(现任张村党支书)的丁伯良在路上遇见许玉泉,随便问了一句:“今天可不可以播稻子?”许玉泉看了看天说:“天上的云阵已变成了‘海底云’,说明雨已经到了眼门前,今天下午必有一场大雷雨,稻子应推迟一天播种。”丁伯良连忙叫人通知全村12个生产队:稻子播种推迟一天。下午三点左右,老天果真狠狠地下了一场雨。全村人都庆幸听了许玉泉的话,不然3000公斤稻子就要泡汤了,500亩晚稻也得跟着遭殃了。

记了这么多年的气象日记,老人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说,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把日记记下去。他估算180年可能是天气的一个轮回,他想验证一个究竟,也许还能为气象事业作点贡献。所以,即便他不在了,他还要委托儿子、孙子继续他的气象日记,至少要记满整整180年。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