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秋到麦积山

陈荣力


看惯了江南名寺宝殿巍峨、重檐恢宏的端庄与威仪,也熟稔于中原古刹金顶庇连、楼阁参差的丰华和逶迤,于是久而久之,佛教建筑或佛教文化,在心目中便大抵是“南期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气象。不想,去年秋天的麦积山之行,却让我于新奇与感叹里,领略了佛教建筑或佛教文化的另一种生气和斑斓。

麦积山,在甘肃东南部“羲皇故里”——天水市四十余公里的麦积乡南侧群山中,以“万龛千室”的麦积石窟闻名于世。 

虽然已是天高云淡的秋季,但2003年的秋天,对陇上江南的甘东南来说,似乎有点例外。一连几昼夜的雨,不但使多年枯瘦的渭河,爆发了罕见的洪涝,更使一向云燥风干的甘东南的秋天,潮湿得连空气中都拧得出水来。车出西安,经咸阳、过宝鸡,雨色便愈见浓重,路也愈发险峻起来。一边是岩石裸露的陡峭的山,不时见因暴雨而坍塌的泥石掩埋了大半的路面;一边是涡流湍急的曲折的河,每每闻汹涌的浊浪撞击山壁发出阵阵野性的呜咽。那悬于山与河之间的路,恰似扎在一鲁莽大汉腰间的灰黄的草绳,随时都有因大汉的莽动而断裂、而脱落的危险。不知谁一声感慨:“第二次到秦岭了。”于是恍然想起,这山正是切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秦岭;这河也正是当年柳青在《创业史》中如痴如醉描绘的渭河。于是想到了暮春的雨中,沿着渭河外出买稻种的梁生宝;想到了梁生宝当年雨中的秦岭与渭河,是否是今天这种模样?如此信马由缰地想着,天水却也到了。

因为雨的作祟,“伏羲庙”的游历几成逃难;只晓得,天水这个以“天河注水”而得名的城市,位于秦岭山脉的西端,是人类始祖羲皇的故里,甘肃省的第二大城市。同样因为雨的发难,“大地湾”的探访终为泡影;却记住,这块被称为“陇上小江南”的土地,已近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亦是当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居住的龙城。更因为雨的阻拦,朝觐麦积山的念头和欲望,便愈发地湿润、洇漫开来。 

当我们终于踏上去麦积山的行程时,那一路四十余公里的泥泞和颠簸,仿佛是雨显摆给我们看的最后一点颜色,因为车到麦积山口,那雨终于无奈地停了。迫不及待地下车,抬头远望,雨霁云散之中,扑入眼帘的竟是漫山遍野的绿。深绿、淡绿,浓绿、浅绿,墨绿、嫩绿,水绿、粉绿,如此层峦迭翠丰富斑斓的绿,如此群峰争碧鲜亮活泼的绿,就连久居江南的我们,也不禁自叹往日见绿、识绿的单调与肤浅了。因了久雨初霁的缘故,那漫山遍野绿的中间,更有几道乳白的山岚,如薄浪似淡烟,或起伏沉浮或轻蠕缓淌。山岚凝滞处,那绿便脉脉含情地羞涩了;山岚妖娆时,绿更明明灭灭地顾盼着。同行天水文联同志十分亢奋:“你们真有缘,此乃极难一见的秦地八景之一‘麦积烟雨’呀”

踏着重重的绿和轻轻的岚,又过一个山口,忽地就有一形状绝似农家麦积垛的山峰,在眼前兀立。峰并不十分的高大和伟岸,但东西的悬壁上却层层叠叠排列着无数灰色蜂房一般的石窟。心仪已久的麦积山石窟终在眼前。走得近处,但见那石窟大都建于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的悬崖峭壁上,其龛窟、崖阁层层相叠,密如蜂房;其栈道、走廊凌空婉蜒,恰似天梯。《太平广记》记:“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是人力,疑是神功”,概不是虚言了。

凭借着架在崖面上凌空栈道的构连,我们忽左忽右、时上时下着在众多石窟前盘恒,一座举世无双的佛像宝库,随即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那曲眉丰颊、高鼻深目、厚重古朴的是后秦的作品,那高鼻宽肩、长颈瘦脸、长腿细腰的是北魏的杰作,那面容清癯、宽衣博带、长裙拖地的是西魏的造形,那面方颈短、小鼻小嘴、身长腿短的是隋代的构筑,那丰满圆润、端庄雄健、色彩艳丽的是唐朝的风格,那秀丽纤巧、流畅写实的是宋时的特色;如此之外,更有元的粗犷、明的细腻、清的庸俗等等,等等。几千尊喜怒哀乐神态逼真、举手投足表情栩栩的佛像,既如形象的符码,忠实地展示了中国佛教文化各个时代的内涵、丰采和特质;更似浓缩的标记,艺术地诠释着中国封建文化和经济由兴而盛、由盛而衰的轨迹。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大多以泥塑为主,由四类构成。第一类是突出墙面而作的高浮塑;第二类是离开墙面,并能充分表现人体前后左右每个细部的圆塑;第三类是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第四类是壁塑。这四类塑像虽然成像年代不同,表现手法和技巧各异,但其精湛和传神皆巧夺天工。尤其是那数以千计,差不多与真人同样大小的圆塑和高浮塑佛像,更为麦积山石窟中的珍品。

史书记载,麦积山石窟乃公元384年至417年的十六国、后秦时期创建,到拓拔氏建立北魏王朝时,为著名的佛教胜地。后经西魏、北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不断开凿和重修,遂成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天山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麦积山石窟中部崖面塌毁,窟群便分东西两部分。现存洞窟194个,其中东崖54个,西崖140个,保存了自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约l500多年间泥塑、石雕等7000余尊佛像和1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有“东方雕塑馆”之称。

天水地域为古秦州之地,亦是自西安发韧的西北丝绸之路的第三站。公元前202年,当汉高祖刘邦灭项羽,立西汉,定都长安后,丝绸、食盐、瓷器和茶叶,便伴随着清脆的马蹄、悠远的驼铃,越渭北高原、穿河西走廊,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沿天山山脉、经帕米尔高原,入中亚而至地中海东岸。丝绸、瓷器和茶叶远去了,藉马蹄和驼铃回返的是苜蓿、葡萄、石榴、佛教和哲学。尤其是佛教的传入,对此后中国2000多年经济社会的影响,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浸润和制擎,是其他任何一种宗教所无以比拟的。处于丝绸之路第三站上的麦积山石窟开凿和成型的年代,正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最为鼎盛的时期,除了佛典经书蜂拥而至外,佛教建筑更似雨后春笋,“招提栉比”并非虚言,“宝塔骈罗”亦无夸饰。因此,开凿于西秦岭麦积山悬壁上“万龛千室”的麦积石窟,与当时“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中原、江南的寺庙一样,既是特定地域中佛教建筑形态和个性的一处独特平台;更是特定时代里佛教文化特质和品赋的一个重要座标。朝觐麦积山的石窟,我们无疑能在解读中国佛教建筑或佛教文化传承和流脉的同时,领略到于我们熟稔之外的另一种生气和斑斓。

“蹑尽悬崖万纫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回顾群峰小,堂上平分落日低。”在秋天的鸟鸣和蝉声里,身后的麦积山石窟已经远去,而它卓绝的风采和神韵,却似甘东南秋天久雨初露的阳光一样,给人以长久的感动和怀想。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