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无悔一生的奉献

———记离休老干部王来德

见习记者 王佳


丁界寺,一个古朴而老式的住宅区,夕阳中的它显得格外宁静自在。有一位老人,似乎天生便就属于这里,属于这个充满怀旧色彩的地方。

老人叫王来德,今年83岁,陈溪乡背向村人,现已有65年的党龄。1940年,他秘密加入了党组织,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担任陈溪乡的地下通讯员,为抗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解放后,他又先后在下管、章镇、汤浦、蒿坝等地干基层工作,后到农委系统工作并离休。

王来德在龙山脚下生活了近30年,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早已被深深地烙印在了龙山上,融入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一笔特殊的党费

王来德从1982年光荣离休后,并没有闲下来的心思,之前他就早有打算:趁空闲要多为党、为社会做点事情。198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在县抗战四十周年史料陈列室里,当王来德看到当年领导他的虞南区特派员王伟成烈士的照片时,当场就捐了200元钱给有关部门。

200元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那时王来德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元,200元能维持他们家近一年的家用。那究竟是何原因让王来德在当时有此举措的呢?这是令老人永生都不能忘怀的事情。陈列馆里历历在目的史料记载引起了他曾在下管、陈溪参加地下革命时的回忆,他想起了曾一起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那时侯,许多同志在敌人到处搜捕、武器弹药少、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和战友们一起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周旋,有不少人便在那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王来德回忆过去,更觉得今日生活的幸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待遇由退休改为离休,工资由二十级提为十九级,那时又增发了每月十七元的生活补贴。他想:“战友们在革命中牺牲了,而我仍幸运地生存了下来,作为一个幸存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四化建设作点贡献的心却是不变的。现在离休了,正好能为党和社会做点事!”于是,他决意将自己辛苦积存下来的二百元钱交给了党支部。支部领导考虑到他家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的情况,表示接受他的心意,但不收这笔钱,不料,他的固执劲便使了上来,说啥也要把这笔钱作为党费交给组织。从那次以后,王来德无私无悔的奉献便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了,至今,他已向各级党组织缴纳党费5400元。去年,已82岁高龄的他还光荣地被选为绍兴市党代会和上虞市党代会的代表,王老激动地说:“党这么看得起我,我怎么能不为党多作点贡献呢?”
一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按理说,王老是离休干部,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日子应该不错,但事实并非如此。王老的妻子是陈溪乡下岭村的一位家庭妇女,没有一分钱的经济来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妻子的病也多了起来,前些日子妻子才刚从市人民医院做完胆囊切除手术出院。王老有一女两儿,一个儿子务农,另外一个儿子、媳妇和女儿都是下岗工人,孩子们的家庭经济境况均不宽裕。但王老说:“我们都是靠自己的,我不会向子女要钱,我要求他们凡事都要自力更生。”他时常想,虽然自己早年闹革命打天下,但党和人民政府给了自己荣誉和安定的生活,比比那些牺牲了的同志,比比如今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自己算是很幸福的。王来德的子女都十分理解父亲的想法和行动,老伴更是支持。有时候,别人会不解地问他妻子:“你老伴真傻,有钱干嘛不自己用呢?”每当那时,她总是笑笑地说:“老太公那么做总是有他道理的,他做什么我都支持他!”

凡是了解王老的人都知道王来德一家生活十分俭朴,几个竹壳热水瓶,破了用塑料带捆扎一下继续用;上街买菜,总是挑一般的;他在夏天穿的凉鞋,也是自己用废旧车胎做的。走进王老家里,不到50平方米的套房,家具都是旧式的,电视、吊扇也上了一定的年纪,厨房尤其简单,水泥浇注的台板,只在上面铺了层瓷砖,几只热水瓶的外壳还有两只是用竹壳做的,破的地方用塑料绳绑着,卧室里简单地铺着两张木床,剩下的便是些发了黄的木柜子。

公益事业的热心者

就是这样一位生活极其节俭的老人,却把他辛辛苦苦节省下来的钱一次又一次地用在了捐款和缴纳大额党费上。

1988年,陈溪乡洪涝灾害,文明村埠头学校前的石子路全部被冲毁,孩子们上学都成困难。听到这个消息后,王来德二话没说便从家里拿了600块钱,带着10多吨水泥,立刻为家乡人民送去。他还帮忙着抬石修路,半个月后,一条崭新的200公尺的水泥路便展现在了乡民面前。这一直让乡民们翘首称好。

1994年,市里组织向青田县扶贫捐赠活动,王来德又是早早地把500元送到了捐赠办。

1998年,丝绸系统的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许多职工下岗,这部分下岗职工每月只能领取170元的生活补助金,生活比较困难,听到这些消息后,王来德的心为之牵动。那年元月5日,老人不顾自己已是古稀之年,早早地赶到市丝绸总公司,亲自把钱交给总公司领导,表示要把钱捐给下岗困难职工,略表一位老干部老党员的一片心意。

1998年,那年长江流域遭受洪涝灾害,全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场天灾,大家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希望。当时,王来德身体不好在医院治疗,当他出院时灾情已经过去,但王来德仍坚持为他们送去了1000元钱。他说:“也许我的1000元钱起不到什么大作用,但灾区的人们就像我的囡一样,我的囡如果遭受灾害,我岂能袖手旁观呢!”原来,在王来德的眼里,全天下遭受苦难的人们便都是他的子女。

王来德十分关注国家兴旺和群众疾苦。每逢一些如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亚运会召开、修建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建绍兴文理学院以及救灾、修路、风景点建设等活动,他都500、1000元地慷慨解囊。至今,王来德已分30多次捐款给希望工程、灾区、革命老区、困难群众,共计已捐款3.6万余元,并分别4次缴纳大额党费。

今年“七一”前夕,老人又颤巍巍地来到市委组织部,与党同龄的他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组织缴纳了2000元特殊党费,这是他自1998年以来第四次缴的大额党费。今年年初,80多岁的夫人生病住院,王老知道老干部局的同志肯定会劝他就别交那么大额的党费了,为此王老还特意绕过老干部办公室的走廊,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把2000元党费交给了组织。他说:“我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现在虽然离休了,但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否则,我将对不起牺牲了的战友们!”

居委会的义务调解员

离休在家的王来德生活相当充实,从1987年起便一直担任居住所在地丁界寺居委会的治保主任职务,当起了居委会的义务调解员。官儿虽只芝麻丁点大,可王老却干得十分称职,他总是走巷串户,为居民排解纠纷,调处矛盾。有一次,该居委有一对娘舅外甥在分房时为打墙所需的50元应由谁出发生争执。王来德了解事情经过后,左劝右劝不成,最后他自己拿出50元钱放到这位外甥手上。这对娘舅、外甥最终被王来德的举动所感化了,私下达成和解意向。至今,像这样经王来德以情感人、化解的矛盾纠纷有30余件次。

他还利用新四军研究会理事、研究小组组长的身份,把自己的革命经历编成故事,热心地做起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党员教育的“业余讲师”,至今已到过上虞所有的中学进行演讲,有几万人听过他讲课。

王来德家卧室的柜子抽屉里珍放着一摞子红灿灿的证书奖状。1986年,中共农委优秀党员;1987年,中共上虞县委优秀党员;1990年,全市首届十佳好事;1991年,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1994年,全市最佳市民;2003年,“送温暖”慈善捐赠活动先进个人……至今,老人已先后获得市内外各类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荣誉共计23次。面对这些记录着王来德点点滴滴的荣誉,老人表现得十分坦然。他说:“组织发这些奖给我,是因为组织看得起我,珍藏着它们,能让我时刻想起党,想起人民,想起战友们……”

当夕阳的余辉透过窗户洒进整间屋子的时候,王老的妻子便起身开始拾掇晚餐,王老坐在藤椅上继续讲述着他的往事,逐渐西去的夕阳渐渐地将王老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