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为了晚霞更加绚丽

——市老党员基金会坚持10年为老党员服务

本报记者 陈胜龙 实习生 俞立青


陈溪乡太平山村三位抗战时期入党的农村老党员金伯久、金水文、金阜太,是我市老党员基金会第一批每月享受定期补助的对象。今年“七一”前夕,面对前来看望慰问的各级领导,老人们感慨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市老党员基金会10年来每月140元的定期补助,使我们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20世纪90年代中叶,我市企业界曾掀起一股热心资助社会事业的热潮,一批优秀企业家纷纷出资设立各类基金会。1995年3月,浙江联丰集团、浙江芳华集团和五洋建设集团分别出资100万元,累计300万元创立了上虞市老党员基金会,是迄今为止全省各县市中惟一的一家。经过近10年的有效尝试,在林林总总的基金会中,市老党员基金会无疑是办得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一个,成为我市老党员事业搞得红红火火的生动载体。

促成市老党员基金会创立和坚持10年为老党员服务的关键人物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离休老干部沈树根。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离休后,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一直情系革命老区、山区,特别关心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精简退职的农村不脱产老党员的生活情况。他说,当年这些同志曾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如今仍有不少农村不脱产老党员的生活较为困难,不能让这些为革命和建设作出过贡献的老同志苦了一辈子啊!他向市委组织部提议,通过建立基金会,定期发放补助款,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村老党员解决晚年的实际困难。为此,沈树根四处奔波活动,为筹建基金会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此举受到市委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很快受到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联丰集团董事长蒋梦兰、芳华集团董事长叶明星、已故五洋建设集团董事长陈祝洲的坚决响应和鼎力相助。三位企业家表示,财富来自社会,更要回报社会,一定要竭尽所能,坚持不懈地把老党员基金会办好, 办出特色。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摸底,首批享受市老党员基金定期补助的对象共为94人,其中抗战时期入党的21人,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35人,建国后至1952年12月底入党的28人,精简退职老党员10人。在基金的具体运作中,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始终严格把关,管好资金,用好资金,及时发放,使这些定补对象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针对新时期我市老党员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00年7月,沈树根提议,老党员基金会应当与时俱进,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通过横向拓展和调查摸底,定编制、搞替补,排定一批新的补助对象,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村老党员的具体困难。沈树根身体力行,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与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冒着酷暑高温,爬山涉水,用一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对各地特困老党员的现状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一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家境十分贫寒的老党员被列为市老党员基金会第二批定期补助的对象,共为67人。这批定补对象大多是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入党的特困老党员,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对党的信念不变,意志弥坚,保持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和操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谢塘镇花园村77岁的罗玉英是60年代入党的女党员,丈夫已故,儿子残疾无劳动能力,本人年老体弱又无经济来源。有人曾劝她去念念佛赚点钱。罗玉英死也不肯,她说,我再苦再穷,也不能做给党组织脸上抹黑的事情。在调查走访时,沈树根夸奖罗玉英是一个有骨气的女党员。被选定为老党员基金会第二批定补对象后,罗玉英感激地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老党员基金会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手。

近10年间,市老党员基金会已累计向农村老党员发放定期补助、特困补助和慰问金148万余元,农村不脱产老党员享受定期补助的人数累计达161人。正是因为有了老党员基金会这样一个生动的载体,晚霞才会如此火红绚丽。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