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

——甲申随想

陈秋强


农历的许多年份很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如甲午联想挨打、庚子联想赔款,戊戌联想变法,辛亥联想革命。今年是甲申年,又是一个引发人们联想的年份。

距今360年前的甲申年,中国发生了大事变:两个王朝竟在一年内相继灭亡。

那是1644年3月18日,崇祯皇帝召集最后一次会议,居然没有一人到会;急得皇帝老子绕着大殿环走,仰天长号,拊胸顿足,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此时,内官张殷说道:“皇帝不须忧愁,奴辈有策在此。”崇祯忙问:“何策?”张殷答:“贼者果然入城,直须投降便无事矣”。崇祯一听大怒,一剑便把张殷砍死在了地上。

耳闻闯王大顺军攻城的嘶喊声越来越近,崇祯此时也想逃奔,但逃了几处都被碰回。最后,只得领着太监王承恩爬到煤山顶上瞭望,发现四周全是大顺军的旗帜,便决计自尽。这位孤家寡人临死前,先逼迫皇后周氏自缢;又怒喝长女乐安公主“为何生我家?”并挥剑砍去,乐安公主举手遮挡,当场被砍断右臂,昏倒在地;接着杀了幼女昭仁公主。又把太子、永王、定王招来,让他们换上平民衣装,匿形迹,藏姓名,“万一得全,报父母仇”。崇祯本人袖书:“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在煤山选择了一颗歪脖子树,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执政长达277年的大明王朝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3月19日,大顺军占领了北京。军队通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进入城内。午刻,李自成由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文武官员陪同,着毡笠缙衣,乘乌驰骏马,浩浩荡荡进入紫禁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可憾的是李自成用了48年时间打下的天下,但进北京不到48天时间,这支农民军就迅速走上了不归之路。他们对于虎视眈眈的清兵视而不见,却骄奢淫逸,内讧不断。牛金星大摆丞相架子,忙于筹备登基大典;大将军刘宗敏终日搜括赃款,抢掠民财;而作为领袖李自成,虽然生活上依旧保持“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的本色,但对他的左右手牛金星和刘宗敏的胡作非为,听之任之,不加管束。更可悲的是此时的李自成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听不得逆耳忠言,只听信小人谗言,从而重蹈了封建王朝由兴而衰的历史怪圈;李自成在皇帝宝座上仅坐了40多天便败退西安,成了昙花一现的匆匆过客。“大顺”不顺,5月,清兵入关,第二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遭地主武装袭击而牺牲。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功败垂成,酿成了历史的大悲剧、大遗憾。

时隔300年后的1944年,又遇农历甲申年,中华民族进入了抗战后期,胜利的大势已趋明朗,是年3月,有一位叫郭沫若的史学家,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一篇题为《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分析了李自成起义为什么惨遭失败的种种原因,还揭示了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后立足未稳即遭败亡的历史教训。文章引起了当时在陕北的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的密切关注,一个月后,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这篇史论,各解放区也陆续印了单行本。毛泽东同志非常赞赏这篇文章,将其列为延安整风的重要文件,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一篇史论居然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文阐述的思想观点具有深远的警示意义。

如果把这篇史论的主要思想加以概括,是否可以这样说:“明王朝的灭亡,一个重要原因是积重难返的腐败;而农民军的失败,主因在于得胜忘忧的骄傲。”

道理似乎很简单,却实在重要,而且需时常提醒。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郑重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在由西柏坡进入北平的前夕,毛泽东同志又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弹指光阴荏苒,60年又过去了,我们欣逢21世纪的甲申年,当我们再祭360年前之甲申,还有很多的史鉴值得人们深思。

江泽民同志说得好: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想想在360年前的甲申,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以为天下从此定矣,醉心于筹备“登极大典”,对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全不在意,仅仅派了几千兵士镇守山海关,听任几十万大军在京城享乐。李自成实在是太轻敌、太骄傲了。

看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政治经验。难怪就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还不满一个月,胡锦涛同志就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要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些警世名言都是历代先哲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我们的确不能掉以轻心。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建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伟大祖国欣欣向荣,国泰民安,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成就越大,形势越好,越不能骄傲自满。360年前的教训,我们绝对不能忘掉!60年前的教诲,也万万不可忘记!

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不妨经常想想这个道理:“青蛙被置于常温的水盒里,一滴一滴地注入热水,最终会在安逸中丧失警惕,而十分舒服地烫死。而在沙丁鱼中置入几尾鲶鱼,因为鱼群始终处于危机状态之中,结果却避免了死亡”。“青蛙效应”、“鲶鱼效应”和“甲申三百年祭”的道理同出一辙,它在提示人们:只有志存高远,时常保持忧患意识,不骄不躁,才能守住清醒,才能在风浪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