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银发人才资源亟待开发

辰晔


一次,我与几位老专家聊天。问及退休以后干些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在家看护孙辈,替子女们烧烧饭菜。而当问及专业特长如何进一步发挥时,他们则黯然神伤,唏嘘不已:因为再无用武之地,只能渐渐淡出了。

在世俗的眼光里,老年人才至退休便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而含饴弄孙似是老年人才退休以后的必然归宿和唯一选择。然而,对退休了的人才而言,他们更愿意利用空余的时光,多充些电,再发挥些余热。事实上,这也恰恰是老年人才退休以后调适心理,保持健康、年轻心态的必然需要。澳大利亚一位叫容·菲奇的92岁老人获得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工程学博士学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退休后,他写了两本关于自己在铁路工作的书。他说:“年龄当然不是障碍,我觉得自己很年轻,还想干点什么,所以决定读博士。”

让老年人才闲居家中,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生发寂寞无聊的感觉。尤其对那些有专业特长的老年人才而言,没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力无处使,一定程度上说,这不啻是一种人性的桎梏,更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要知道,老年人才历经人生风雨,不仅积累了可贵的人生阅历,更是积聚了所从事专业岗位方面的丰富经验。退休,并不意味着其人生步履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其能力、水平的衰亡。齐白石曾手书条幅:“不教一日闲过。”90多岁以后,仍每天挥毫作画,且精品频频。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虽已年届耄耋,但他依然津津乐道于他的语言学研究和翻译工作,被人称为“不知老之将至”的人。此外,像钱学森、黄昆等一大批科学家,他们进入老年以后,依然乐此不疲而屡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是啊,积极而合理地开发老年人才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并令其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而且有利于其创造发明、经验绝活得到更好的延续传承。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加大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是整个人才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须臾不可忽视,尤其对我们这个人才资源依然不足的国家来说。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退(离)休制度是建国初期规定的,当时国人平均死亡年龄50岁左右。但从目前来看,国人的平均年龄近70岁,这就意味着很多人在达到退(离)休年龄时还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且工作能力也很强。因此,除顺应这种变化了的情况,对老年人才的使用作出相应调整外,更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加大对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欣闻我国将投资设立老年人才交流、老专家咨询服务、老干部技能培训等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机构。同时,创办和资助拥有特种工艺、特种技能的老年人开展传艺活动。另外,通过筹建老年人才市场,召开老年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来开发老年人才资源(据央视国际3月22日报道)。要知道,我国现有老年知识分子2900万,退下来的有近600万,而且年年要退,这些老年人才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如不好好利用,当是所有浪费里面最大的浪费。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举措是非常及时的,是行之有效的,亦必然会受到老年知识分子的欢迎。

记得歌德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从80岁往后活,那么,有一半的人就会是天才。仔细地想一想,这话说得太深刻了。“老年是个宝,老年人才宝中宝”,只要我们给老年人才一个“支点”,他们照样可以撬起“地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紧密结合,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就此而论,开发银发人才资源必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