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流韵飞渡 清风益祥

——记著名军旅书画家车益祥

辰晔


去年4月的一天,我去一位书画家家里作客,顺手翻阅当月出版的《人民画报》,其中介绍安徽省阜阳军分区政委、阜阳市委常委,中国美协、书协、安徽分会会员车益祥大校国画艺术一文,是那样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而五幅山水画,则更以其秀逸苍润、风韵清丽而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事隔一年,我的一位老师给我送来了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由程十发大师题写书名的《车益祥画集》。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听老师说起,车益祥竟是浙江上虞人。刹地,惊奇之余,我对车益祥这位军旅书画家及其书其画肃然起敬,我以家乡有这样一位蜚声书界画坛的书画家而倍感自豪与荣耀。渐渐地,我始触摸车益祥舞书泼墨的缘起及其既明灭又清晰的轨迹。

1950年6月的一天,车益祥降临在上虞县堰头村一个农民家庭。上虞,是一个尽得江南山水风流之地,更是一个不乏书法名家之乡,从明代的倪元璐、清代的徐三庚到近现代的马一浮、罗振玉、经亨颐,这些都是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光大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此般自然风韵诗意盎然之地,这般文化底韵深湛之地,怎能不让艺术种子埋进车益祥幼小的心灵?识文断字的母亲,更是用智慧之火点燃了他心灵的火花,令他自幼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种对书画艺术欲念的膨胀,自是与日俱增的。1968年,他应征入伍后,藉在机关工作有较多业余时间和经常接触书画家之利,开始夯筑他传统的书画根基。习书法,他从王羲之小楷入手,进而临习柳公权的《玄秘塔》、颜真卿的《多宝塔》、李邕的《麓山寺碑》和赵孟的《胆巴碑》,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临帖读帖的范围,悉心体悟魏碑、隶书结字行笔的法度和蕴含的精髓、气质、神韵。他治学严谨,刻苦认真,为了研习书法,黎明即起,深夜不休,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临池不辍。数以万计的临帖书法表明了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走着不苟的正步。由于起步扎实,肯下功夫,对书法的传统理解掌握比较全面,使他的书法具有柳公权的风骨,王羲之的神韵,兼有魏碑的凝炼和隶书的厚重,形成了内敛刚凝,势雄力厚,整峻质朴;外显清丽,飘逸自然的特征。是啊,他熔书理、书趣、书韵于一炉,炼出根底深厚、夺人心魄的书体,如繁弦急管,似铁板铜琶。刚则如刀斩斧截,有磅礴的气势,激越的力量;柔则如行云流水,浪花跌岩,激起堆雪。

观其书写,只见进入创意时,独出机杼,入境时物我两忘,持笔运墨,慢时如深山古寺和尚补百纳衣之宁静,动时如雷霆万钧之势,气吞山河,意兴勃发时,任笔挥发,一气呵成,洋洋洒洒不知所依也。运笔起伏、快慢具有夺魂之势而蕴含着妍丽秀媚,纵笔驾驭着整幅字体的变化和通幅的和谐,潇脱自然。展转自如,开合呼应,顾盼有情,宛如“担夫争道,相就相让”、“拐子挑担,就合自如”,道法自然,妙不可言也。

“师古不泥”,这既是古训,也是画家在艺术创新实践中形成的共识,车益祥在探求绘画艺术的实践中,既承袭传统,又师古不泥,博采众长,法会于心,道法自然。家乡的秀山丽水无疑给了他丰沛的乳汁、无限的灵感。他把对山水的感受融入到对绘画的艺术探求之中,把师古与师自然有机结合并通过心灵的感悟,来摄取山水精气神韵。每当握笔临纸,浮现在他脑海里的若干的山,多层的水,漫天的云,蒸腾的雾,森森的林,都有一种突动与灵气在浸润心扉。因而,他表现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泰山或黄山,不是把某种事物概念化,简单地剪辑到山水画中,而是极力地从群峰重峦、旷野横浦中抽象一种气韵,表达一种心境,捕捉人与自然间的那个天人合一的亮点。如1999年9月11日刊登在《解放军报》上的那幅《峰聚波横》的山水画,作者充分动用国画的技法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这幅作品,用线练达,刚柔相济,连环映带,交错呼应,一气落下,血脉贯通,绵密的结构表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整个画面用墨,黑而有透明感;用水,润而有层次感;用笔,变而有节奏感;用色,淡而有明快感。画出了层峦叠峰的山,写出了姿态轩昂的松,灿出了轻柔若绵的云。画面上的几座山、多株松、几处云,浓淡干湿、虚实疏密,参差变幻,苍碧润泽之气腾腾欲动。由笔墨生成的山石树屋若隐若现,瑰丽不凡;无笔墨生成的烟岚云雾,若浮若动生机不息,把“天下无山可弟兄”的山水胜景、风云壮观作了尽情的抒发。使欣赏作品的人有如身临其境的游人,于尺寸之内而瞻万里之遥,大有千里江山尽收眼底之感,即使卷起画幅,也会使人暇想不断。

“夫书画也者,心之迹也”。其代表作《半岭松月丘壑远》蕴含着这样的哲理意蕴,但见远处林壑清霁,气吞云梦,近处古松傲视,穿透历史的风烟。松壑之下,高士伫立,月色下,依稀能听见老人絮絮低语,感叹光阴倏忽而逝的精彩与无奈,特别是墨点云山处,人物设青、红、白三色,与整幅水墨皴点相映衬,弥散着一派远古气息,好一幅诗一般的画,画一样的诗,宛若引人走进了历史的烟雨。有人说:“站在车益祥的作品前,你会在尺幅之中领略‘无限风光’,身不移而神游山川林壑。”信夫!

有道是,书画同源。车益祥把学习绘画与学习书法结合起来,把写意山水画的托物抒情,干、湿、浓、淡的用墨和虚、实、疏、密的用笔运用到书法中,增强了书法用笔抑、扬、顿、挫的质感,提、按、仗、转的动感,以书达意的情感,提高了书法的艺术品位。而其书法用笔,不受“笔笔中锋”的制约,而多以侧锋取势,如同钢刀斫木,丰腴劲健,有姿态却无媚骨,有凝重却无滞拙,无疑给其绘画以富有张力的章法、出神入化的韵律。

中国书画是笔墨的艺术,这笔墨不是指工具材料,也不仅仅是“知其墨而守其白”的中国哲学意味,它更被书画家们视作生命、人格、神韵的旨归。车益祥常说:“书画家看似用笔墨作书画,实则是用心去感染别人。”所以,他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喻为用“线条、水墨散步”,他的书画也像是在散步、谈心那样,将那颗向善、尚美的心不知不觉中移入了你的灵魂。

古往今来,朝拜艺术的路上,大凡有两路苦行僧:渴望艺术并引以为精神之最的;打造艺术并以此为粮草谋生的。车益祥唯前者是瞻。如果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他骨子里浸透的心绪动向的因子,已经体现在他的书画中。是啊,车益祥的书画作品,无不跃动着生命蓬郁的风雨高歌,充溢着浓厚的文化丰藏,涌动着成就的绚丽。每每观览,—种豪迈的激情、崇高的人格追求、史诗般的气魄,时时冲撞着我的心境,令我激奋难已,以至让人感到日常和神话没有距离。然而,这些都源于其对学养修养、官德人品、审美情趣的积淀。数年来,他探求书律画理,精诚不懈,先后阅读了大量的美学论著,博览唐诗、宋词、元曲及古代经史典籍,还潜心哲学,感悟老庄,探求人生的真谛,领会人生的诗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身材高大魁伟,性格中兼有江南水乡的细腻和淮北平原的豪爽的车益祥,为人诚恳坦荡,抱负宏远,虚怀若谷,其儒雅谦和,让人如沐春风,他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总是激情充溢,才思横溢。而番番辛勤耕耘,自给车益祥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在《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等发表并入选全国大型书画展,其传略被收入中国《21世纪人才库》。

作为一名军旅书画家,车益祥大校以其炉火纯青的艺术,完整的书法绘画语言,从中国书坛画苑脱颖而出,构筑起流韵飞渡、清风益祥的独特而高妙的书灵画性。其作品充满渗透魂魄的鸣唱之章,由形式意义的外在表现,超于—种内在的深层。他拒绝用虚假的想象去涂抹生活,拒绝用空洞的笔触去勾勒浅溥,纵深于用感悟情绪去书写心灵的物语。从而令他的书画凸显出巨大的弹性和张力,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震慑力和共鸣效应。不是吗?他不仅创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面貌,同时,回荡在作品里勃勃向上的人生意蕴及其人格魅力是独树高帜的,终给读者以永远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悟。

近年来,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涌入大陆,许多书画家都在重新调整自己的艺术方位。然而,车益祥却毫无所动,依然故我,他更多关注和投入的是对传统笔墨的承接与新生,亦即熟极返生。车益祥新近的作品,不正显示出他这种自我超越的骚动吗?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