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根在上虞 乡情难忘

——访原广州军区空军文化部长、虞籍乡贤万正

本报记者 郑志勋


上了年纪而身居异乡的人常常会格外怀念家乡,82岁的虞籍乡贤万正今年春节回老家上虞省亲时,就专门从舜耕公园带了一块家乡的石头回广州的家。他说,岁老愈怀乡,对上虞的思念时时梦萦牵绕,乡情是一个游子永远割舍不去的情怀。

万正今年春节是带着八个儿孙回家乡上虞的。上虞的青山绿水,上虞的文化积淀,上虞今天的发展新貌,万正说:“希望儿孙们也不要忘记。”

4月20日,我们“走近广州虞籍乡贤采访团”来到广州军区空军干休所万正的家中。万老满头银发,气色红润,穿着白色汗衫热情地接待我们。他拿着家乡的石头告诉了我们今年回乡的事。

万老家中书香含蕴,墙上挂着张爱萍将军题赠万正的书作“于无声处听惊雷”和刘海粟、张大千、钱君匋等艺术家的亲笔书画作品,一面挂满了万正自己的书画作品:“我们的总设计师”、“岳母刺字”、“海瑞罢官”和上虞乡贤李光的画像。他对与我们同行的市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说:“我最近收集到一幅珍贵的作品,是清代刘墉刘罗锅写上虞乡贤李光的真迹作品,这是研究上虞乡贤一份难得的资料,李光在《宋史》中有传,在海南被当地人尊塑为像,是上虞人的骄傲,要好好地宣传。”

曾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的万正,对家乡源远流长的虞舜文化非常热爱。他说,虞山舜水自上古迄今,就代出贤能,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就是一个彪炳史册的大家。济南出了一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当地人又拍电视又出书,大做文化延伸文章,我们的乡贤王充是一个比李清照要伟大的人物,多宣传王充既是为世界作贡献,也是当前我们思想建设中反对唯心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多做普及王充思想的工作,譬如出连环画,譬如用现代文翻译他的著作《论衡》,也可以在章镇乌石山王充墓地建立王充塑像。这是弘扬虞舜文化的题中之义,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生戎马的万正出生于上虞永和镇万家村人,1939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后,曾任南京警备政治部建军报社社长、新华支社社长、南京空军战大报社社长、志愿军空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抗美援朝胜利后,万正任空军政治部空军生活杂志社社长,1959年调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化部部长。这位中国作协会员、老记者协会和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曾出版发行过中篇小说《狱中》、《越狱记》,短篇小说集《天堂边的地狱》、《飞行员与红领巾》,故事集《不朽的人》等,并在广州、湛江等地举行过国画、漫画创作作品展。他的《越狱记》共印了50万册,当时中共中央中宣部和团中央及教育部曾专门发出文件,规定万正的《狱中》和《越狱记》为大中小学学生寒暑假的必读书之一。

经常回乡探亲的万正说起家乡的变化满怀喜悦。他说,今年春节,我叫我们每户家里派出一名代表,陪同我和老伴再回上虞走走看看,步行街、人民大桥、舜耕公园、上虞新区……儿孙们都很激动,家乡上虞不仅是一个十分美丽的江南城市,而且现代化建设事业欣欣向荣,上虞新区的规划更是气势磅礴,我希望在广州的虞籍乡亲多回老家去看看,也更希望我们这些在外游子的第二代、第三代,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毕竟,上虞是生我养我的土地。

万正还专门为自己的一生做了一本纪念册,册子里记录着家乡上虞的情况,记录着自己一生的足迹和与许多名家交往的历史。万正说,要让孩子们了解家史,了解家乡,了解做人要奋发拼搏的道理。受老人的教育熏陶,他的子女中,万向京目前担任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副局长,万向南是广东湛江市政协常委,曾任湛江市人事局局长、党组书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