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漫话清明节

姜心安


4月4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插柳节,因时值农历三月,所以又叫三月节。一般到了清明,人们要祭祖扫墓,缅怀先辈;折柳插门,祈求吉祥;农村则浸种育秧,开始春耕。这是有其源由的。

清明节,顾名思义,这个节日就是处在气候清澈明朗之季。汉代刘安著《淮南子》载:“此时春日,万物去故而从新,莫不清秀鲜明也。”《岁时百问》中解释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都是认为清明节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春色浓郁,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清明节也是与农事相关的重要节气,在许多地方流传着有关清明的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吃了清明饭,天晴下雨要出畈”等。我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宁。南方清明之季,祈求蚕业丰收,把清明作为祭祀蚕神的节日。

民俗中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寒食。这个风俗起源于26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是为纪念贤臣介子推而形成的。据说春秋时期,帮助晋文公重耳复国的介子推不争利禄,耻于求赏,功成身退,隐于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为了让介子推出山做官,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成功。晋文公就在清明节前一天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介子推下山,不料介子推拒绝出山,竟母子互抱,烧死在大柳树下。晋文公后悔莫及,万分悲痛,厚葬介子推,把绵山封为“介山”,同时下令全国每年在介子推殉难之日,禁火三日,家家吃干粮、吃冷饭、喝凉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这一天后来就叫“寒食节”、“禁烟节”。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连,因此人们统称为清明节。清明也由此与祭祖扫墓连在一起,成为民间主要习俗。清初孔尚任《清明红桥竹枝词》云:“纸灰乱舞荒冈草,遮断红桥柳树烟。最好溪边安家处,儿孙拭泪看游船。”这就是记载扬州当时的清明祭扫。今天,清明祭祖依然盛行,尤其是侨居海外的炎黄赤子也不远万里,专程归故里祭祀祖先。清明扫墓祭祖,一般到祖先坟墓上,包坟、换祀帽,焚纸箔、叩拜,俗谓之“上坟”。单位和学校还组织青少年祭扫烈士墓,缅怀前辈先烈。

清明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时值桃红柳绿,春光烂漫,四野既清且明,风光无限美好。所以自古至今,人们都喜爱在清明时节到郊野大自然中进行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健身运动。杜甫《清明》诗云:“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媚,争道朱蹄骄啮藤。”据《晋书》记载,自魏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到初三,人们都要到郊外踏青。唐末已十分盛行,杜甫诗中就有“江边踏青去,回首见旌旗”;苏轼也有踏青诗传世:“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如今,久居闹市的人们在清明前后也远足郊外开展踏青、放风筝等体育活动,感受美好的生活情趣。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