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苦孩子”王银财的春天

本报记者 徐芳


今年春天来得有点早,而对王银财来说,他期待这个春天已经很久了。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催促他:寻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3月30日的一天,我们在一家风机厂找到了穿着工作服正埋头干活的王银财,他春节后到了这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学徒工的他每天可以挣15元,“以后满徒了会加的”,王银财对眼前的工作很满意,看得出也很珍惜。

王银财是上浦镇大湖岙村人,今年21岁的他过早地品尝到了人间的艰辛:三岁那年,他务农的父亲疯了,不到8岁,母亲终于被迫离开了家。在疯父亲的“随心所欲”中,小银财流离失所,过着半流浪半乞讨的生活。在所在村和学校、镇政府的爱心救助下,王银财读完了小学,虽然他用了8年的时间。在他读初中阶段,爱心始终围绕着王银财,他吃的米、穿的衣几乎都是同学和老师们捐助的,勤奋好学、老实厚道的他也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本报曾在去年2月15日就王银财的故事做过相关报道。

那以后,大湖岙村还专门批出一间房来让王银财父子居住,免得他们在曾经住过的那间危房里提心吊胆。村里还因为土地征用发给了他们父子应得的1万多块钱。更令他高兴的是,父亲的神志也似乎清醒起来,家回得勤了,甚至还让王银财给他理了发。和王银财同样失去父母关爱的奶弟也来到了他们家。新的居所、新的锅碗瓢盆、新的棉被,让王银财觉得翻开了新的生活,比什么时候都觉得温暖和有希望。

其实,王银财还有半年就可以从初中毕业,但王银财改变了原来等到毕业再去寻找工作或者再读的打算。起因是去年年底的一次入伍体检。在同学们惊讶、新鲜的眼神中,接过体检通知的王银财突然觉得自己的年纪已是如此突兀。看着周围都比自己小一圈的同学,王银财又一次感到了忧虑。

体检没有通过。但一个念头就此萌生了,眼前最重要的不是读书了,而是工作。在2003年的那次期末考前,王银财给自己下了个指标:如果总分考不到400分,他就不读了,一来读书对他来说确实有点吃力,因为他一边读书,一边还要照顾家里和自己的生活,哪怕一根菜也要自己去买、去洗、去烧,紧张的学业让他顾此失彼,非常狼狈。二来,他迫切地想要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做些什么,他觉得最好的办法,也是最实际的办法就是赶快有一份收入,自食其力,还能改变靠人救助的现状。

期末考成绩下来了,超出了他自己定的指标,但王银财还是下定了决心:去找工作。面对一脸主意已定的王银财,班主任又是心疼又是无奈。按说,王银财早就过了法律保护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年纪,他可以决定自己读还是不读。最终,老师们还是尊重了他的决定。

求职的路比王银财想象的还要艰难,没有技术、没有经验,让许多人对这个表情严肃得和年纪不相称的男青年表示了拒绝。时近年关,许多工厂也要放假了,王银财只得耐心等待过完春节。那个节日,因为有个做工的决定在支撑着,王银财觉得很踏实。

一开春,奶弟却率先在亲戚的照顾下进了一个厂。这给了王银财很大的信心,他更加卖力地奔跑工作。最后被眼下他在做的厂留下了。本来,奶弟也说过让他的亲戚帮忙也进那个厂,但王银财有自己的想法:两个小年轻在一起,更多的时间会用在玩上,而他没有时间,也花不起那个时间。他一心想做的是学点技能,好早日支撑起那个家,拥有和许多人一样的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王银财现在在厂子里也有个教他的师傅。师傅对这个文静的徒弟的感觉就是肯做,肯用心。以前和他结对的上浦镇中的王柏根校长也时刻关心着这个从学校走进社会的“苦孩子”,想要最大限度的知道这个孩子在走着的路,能帮就随时上前。

于是在这个春天,在骑车于厂子和家几十里地的飞掠中,在领到第一份正儿八经的工资时,很多念头在银财心里生长,而最多的就是好好工作,不要辜负春天和春天里的那个决定。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