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33-0080  http://www.shangyudaily.com  E-mail:syrb@mail.sxptt.zj.cn

点击上虞日报

关注上虞热点

讴歌上虞建设






今日上虞

国际国内

社会广角

虞舜文化

图片新闻

前期回顾

报社信箱

 

虞 舜 文 化


从粮价悄涨说起

萧坚


真是“风水轮流转”。当有些人依旧坚信“种植粮食没花头,经济作物才有盼头”,依旧热衷粮田植树种草、养花种菜,依旧对粮田抛荒态度淡漠之时,市面上以米价为代表的粮食价格却已悄然上涨。明显升高了的粮价让人们再次领略到了市场这只“无形大手”的神奇和真实。

谷贱伤农。大概就那么两三年以前的情形吧,市场上的粮价一直低迷不振,极大地伤害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些人于是把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归罪”于传统的粮食生产,提出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粮田面积,改粮为经。更有些人甚至将农业结构调整简单地等同于粮食积植面积的减少,在农业结构调整问题上再次犯了机械主义的错误。

实际上,市场经济信奉的就是“物以稀为贵”,水果少时水果涨价、药材缺时药材涨价、甘蔗减产食糖涨价,而粮食显紧时粮食涨价。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活”字当先,提倡“冬种萝卜夏种姜,哪样赚钱种那样”。不少农民充分了解市场信息之后,善于“走冷门”,抛却了“种田看邻居”的传统模式,你种水果我种粮,结果收到了良好的增收效果。因此,改粮为经是结构调整,返经为粮也不失是结构调整,检验调整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农产品受市场的欢迎程度和农民的增收程度,即农业生产的实际效益。可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也有一个求真务实的问题,它求的应是市场需求之真,务的应是农业增效之实。

粮价悄然上涨,带给粮农的直接收益或许仍微乎其微,许多好处或许已从环节众多的流通渠道中渗出。但是,粮价上涨毕竟给广大粮农带来了“利好”的消息,特别是给一些纯粮食生产户透出了一线“翻身”的希望,使他们继续种粮终于有了一些“盼头”。各地应根据市场供需变化的实际情况,在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适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当然,提倡适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并不是主张农业生产仍回复到过去“以粮为纲”的老路上去。同样是粮食生产,也要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注重提高粮食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倡导适度的规模经营,通过“两权分离”,让粮田向大户集中,实施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种植、市场化运作。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一头水牛一张犁,每家一亩三分地,东家水稻西家麦,你盼下雨我盼晒”的分散种植粮食的小农模式。通过产业化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要注重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依靠成熟的农业科技,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抛荒面积,加快培育优质品种,大力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的内在品质,适应日益提高的市场对粮食品种和质量的要求。要注重提高种粮农户的合作化程度,鼓励种粮农户走合作化之路,组建集产供销于一体、服务中介功能兼备的农民合作组织,促使广大农民直接面对市场,减少粮食流通的中间环节,避免过度的“中间损耗”,让农民直接受益。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更是基础的基础。粮价的上涨,必然会引起市场中一系列商品尤其是以粮食为主料的加工产品的价格波动。人们担心的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远比不上酒、酱油、味精等产品的涨幅,使原有的“剪刀差”进一步拉大,使“粮价上涨,粮农得益”徒有虚名。若真的如此,那么对粮农的伤害、对粮食生产的打击恐怕比“谷贱”更甚。这是宏观调控部门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站网页版权属上虞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
 建议使用IE5.0,800*600分辨率浏览   技术支持 Email;syzd@sina.com